宋夏在保安军的划界

2022-03-17 09:56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户划界西夏

屈 格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北宋开始,“国家”观念、“边界意识”凸显,“宋代中国很早就有了国境存在和国家主权的意识,”[1]在这样的意识下,与周边的政权如辽、西夏通过盟约划定疆界,出现平等的关系。由北宋的疆界问题所引发出的一系列学术研究及讨论对于“中国”“国家主权”这些词汇在现当代史学界的多种解读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宋夏在保安军的疆界分划

宋夏疆界纷争的大体情况在《宋史·地理志》中提到:“由建隆初讫治平末一百四十年,州郡沿革无大增损。熙宁始务辟土,而种谔先取绥州,韩绛继取银州,王韶取熙河……”[2]地理志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庆历御边之备已经较为完善,“东起麟府,西尽秦陇,地长二千余里,分为路者五,分为军者二十四,分为寨为堡为城者又二百余,皆须列兵守御。”[3]190宋夏划界作为一个庞大的工作,经历了多年在多个地区的商议分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宋夏关系阴晴不定的变化,整体边境线呈现出一种动态性的推移变化,也有部分地区的边境线在划定后呈现出基本不动的形态,在鄜延路保安军的划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保安军位于今陕西省志丹县,之前是延州的一个属地,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己亥以延州永安镇为保安军,”[4]403取永保安宁之意。其“东至延州百五十里,经敷政、敷施二县界,山谷不通车轨。西至庆州界九十里,南至延州界一百一十里,北至长城八十里,十里即蕃族界,入宥州、夏州路,”[5]287是北宋西北的重要门户,不仅担任着军事防御的任务,在宋夏政治交流、经贸往来中同样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保安军地形复杂,有黄土、大塬、群山、梁峁等地形地貌,北有横山作为北宋疆界的自然屏障,亦有秦时修筑的长城岭作为北宋疆界的人工屏障。河流有洛河、周河、杏子河由北向南流经,沟通着数条至北宋延州和西夏宥州的道路,也控扼着数个军事堡寨,如“德靖寨、顺宁寨、园林堡、金汤城、威德军”等。保安军作为北宋的西北要塞,与西夏有多方面的交流与争夺。其中宋夏在保安军的划界是宋夏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划界前的概况

1.划界之前的宋夏沿边

北宋与西夏的边界在北宋的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凤路、鄜延路、河东路的边境地区。在宋夏正式划界之前,在保安军的宋夏沿边基本处于较为安稳的状态。西夏德明时期由于经济上对北宋的巨大依赖,双方关系较为稳定,战争亦少,彼时的宋夏沿边“有耕无战,禾黎云合,甲胄尘委。养生送死,各终天年。”[6]之后德明请求在保安军设立榷场,榷场设立后对保安军更是鲜有侵掠行为,保安军界虽未划定,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开始大肆侵掠北宋西北边境地区,宋夏关系大受影响。宝元二年(1039年)二月,北宋停罢了保安军榷场,由此引来了西夏对保安军的大肆侵掠。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围攻保安军,未果。宝元三年(1040年)“昊贼出入常在保安、镇戎等军,往返环庆而窥延州。”[7]8766康定元年秋(1040年),西夏再次侵掠保安军,“属元昊盛兵攻保安军,”[2]10502攻破金明寨,围攻延州,却依然没有占领保安军。

2.北宋对划界的相关准备

在宋夏正式开始划界前,出于对西北边疆安全局势的考虑,北宋政府一直致力于与西夏的划界,做着划界的相关准备。一个表现是培养办理疆事的官吏,“非常程事:处置边防、办理疆界。”[7]2952这是负责划界工作的官吏非常程事。另一个表现是北宋与西夏多次通牒进行划界事宜的沟通交流,秦凤路经略使吕大忠言“自通使以来,累岁以分画疆界为请,求索无已。”[4]11131但并未得到西夏的回应。

(二)划界时的分划与谈判

1.划界在庆历议和时首次提出

宋夏之间关于保安军区域的划界由元昊请和开始。西夏出于扩张领土而侵掠的目的,不愿有官方条文形式约束的划界,但其在元昊立国后经过了几年的对外战争,攻陷了栲栳、承平、南安、金明等北宋缘边城寨,取得了胜利,但长期征战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再加上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年),北宋停罢了保安军榷场,这些都给西夏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庆历四年(1044年),元昊向宋朝进誓表请和,“臣近以本国城寨进纳朝廷,其栲栳、镰刀、南安、承平故地及它边境蕃汉所居,乞画中央为界,于界内听筑城堡。”[9]3706这是西夏首次向北宋政府提出划界请求,北宋政府为此已准备多年,宋仁宗很快颁誓诏准和,同意西夏提出的“蕃汉所居,乞画中为界”[2]13999的要求。宋夏划界就此开始,这次划界也是后来宋夏划界中提到的“庆历旧例”,其划界准则成为宋夏后来划界的重要参考。

【点评】小作者抓住班长“大嗓门”这个特点,表现了她的认真负责。习作中写的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详写,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班长“凶神恶煞”的特点;第二件事略写,以同学们的反应和“我”的感受进行对比,写出了不一样的班长形象。习作结尾陡转一笔,让人感受到班长一心为班级的可贵精神。

2.划界的开始、商议及划定

庆历五年(1045年),北宋在西北地区鄜延路上的划界工作首先从延州和保安军开始。在元昊进求和誓表、仁宗同意誓表、册封元昊这一系列事情之后,关于誓表中的划界内容“蕃汉所居,乞画中为界”却并未落实,于是宋朝下发诏书希望可以尽早在保安军划界。同年三月“枢密副使庞籍言,曩霄已受封册,望早令延州、保安军立定封界。”[4]3762同年八月又诏“惟延州、保安军别定封界,自余皆如旧境。”[4]3798由此可见,这次划界的重中之重就是在延州和保安军,而其他地区的两国边界则如之前一样,这也是保安军“是军最极边”[4]1535的特殊位置决定的。在北宋多次下发关于保安军划界的诏书之后,西夏对此持仍持拒绝态度,北宋只能继续下诏与之协商,“鄜延经略司言夏国未肯明立封界,诏保安军移文宥州,令遵守誓约指挥。”[4]3799元昊对此仍是“迁延不奉诏”。[8]253

一直到庆历六年(1046年),由于西夏的不配合,保安军的划界仍未完成。北宋政府一直不放弃保安军的封界工作,在多次下诏未果之后,派遣了大量重要官员前去商议。同年九月,“遣刑部员外郎张子奭往保安军,与夏人议疆界。”[8]258十一月,又“遣著作佐郎楚建中往延州同议夏国封界事,”[4]3850“命都巡检马怀德、国子博士高良夫来划界。”[8]258-259经过多次协商,宋夏在保安军的划界谈判历时近四年,在庆历七年(1047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双方终于划定西夏龙州、夏州与宋保安军的边界。”[9]由此可见北宋政府已清楚认识到在边疆经营利害中保安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认识到地界不明是边界争端和战争频繁的原因,出于这一现实安全应对,一直积极协调,划定了宋夏在保安军区域的疆界。

(三)划界准则及划界地区

1.划界准则

划界准则是按照元昊誓表中所请的“画中为界”为标准,即以两边人户居住的中间地带为界,“惟延州、保安军以人户所居中间为定,余路则界至并如旧。”[4]4470

2.划界地区及其作用

二、划界后宋夏双方对誓表的遵守情况

(一)北宋的遵守情况

北宋政府遵守条约。对于划界誓表,北宋政府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目的,守信守约。参知政事吴育在诏往鄜延议画地界的时候表示:“保疆不如持约,持约不如敦信。”[2]10050北宋多次下达勿在边界地区侵扰等活动的诏书,并将侵扰西界写入北宋军法,“诏河东、陕西经略司,自今内属蕃部,毋得侵扰西界,犯者当以军法论。”[4]3807“令陕西、河东帅臣约束缘边,过为备御。仍戒约兵马不得于边界生事。”[4]11423给鄜延等路经略使下发不得生事诏,“不得擅入夏国地分侵掠。”[13]815如果西夏有越界行为,才可以出兵,“如西界人马先犯境,方听出兵捍御之。”[4]3807-3808

(二)西夏的遵守情况

西夏则屡有越界。西夏的越界行为层出不穷,频有侵扰活动。其越界行为主要依赖于宋夏关系的走向,两国交善时较少,交恶时较多,总体表现对保安军周边土地的侵耕和在周边地区的筑城。嘉祐五年(1060年),鄜延路经略司言:“沿边德靖等十堡寨,频有贼马入界开垦生地,并剽略畜产。”[7]9204对于西夏侵耕保安军界土地的行为,北宋政府有着相应的对策,即禁止保安军界边界地区的和市,西夏由于经济上对北宋的依赖,不得不收敛其行为,但侵耕行为仍然存在。除此之外,西夏还在藏底河耕作,侵占土地,并且在此有多次筑城行为,“保安军之北,两界上有伏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2]2148政和四年(1114年)“乾顺在宋保安军北界藏底河流域据山筑城,为进取计。”[12]类似的行为不胜枚举。北宋对于其筑城行为严厉打击,关于西夏在藏底河区域的筑城行为,宋夏进行了为期五年(1114—1118年)的战事,终于在政和八年(1118年),保安军刘延庆“攻藏底河,拔之。”[13]

三、划界后北宋的保界政策及过界人户的处理

(一)北宋的保界政策

宋夏在保安军的划界确定后,西夏对此地的侵扰活动仍断断续续,北宋政府采取相关的保界政策,并未松懈边防。这是北宋政府经营边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1.加强武备练军

一个表现是加强武备练军。“诏陕西河东经略司:夏国虽复称臣,其令边臣益练军,毋得辄驰边备。”[4]3747“诏陕西、河东经略司:西人虽纳款称臣,然其心诡谲难信。恐诸路乘罢兵之后,渐弛边备,其益务练士卒,完城壁,常若寇至。有不如诏者,亟以名闻。”[4]3843

2.任用蕃官治理

另一个表现是任用蕃官治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蕃官刘氏家族和小胡氏家族。这一地区的边境地带基本稳定,没有较大的变更,但随着西夏的侵扰,实际上的部分边界取决于两国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藏底河一带曾经为界,却在后来被西夏侵占,政和八年(1118年),保安军蕃官刘氏家族刘延庆攻破藏底河城,北宋对此地赐名威德军。胡氏家族也多次在对抗西夏侵扰的战争中立下军功。

(二)过界人户的处理

保安军生活着大量的蕃族部众,这些蕃部人户都是宋夏双方想要争取的对象。宋夏双方在划界后关于在边界地带生活的过界人户纠纷不断,元昊亦多次遣使就过界人户问题与北宋进行交涉,为解决纠纷,北宋按照西夏请和誓表增加了关于过界人户的誓条。“今立誓之后,其前掠夺过将校及蕃汉人户,各更不取索。自今缘边蕃汉人逃背过境,不得递相袭逐酬赛。并逐时送还宥州、保安军,无或隐避。”[11]908这是双方关于过界人户处理方式的誓条。但在实际情况中,双方对于两界过界人户的处理有多种形式,宋夏双方的具体处理形式不尽相同。

1.北宋的处理方式

北宋对于过界人户的处理方式为依约而定。北宋遵从誓条,立誓之后,不索要过界人户,对于逃叛过境的蕃汉人户,也是及时送还。“陕西四路依近降夏国誓诏,毋得招纳西界蕃户。”[4]3787北宋还满足了西夏后来关于禁止纳过界蕃户的要求,“夏国主请以禁边臣纳过界蕃户事附入誓诏。甲戌,诏从其请,”[4]3826下发了不得接纳和招诱过界人员的规定,在朝廷下给陕西河东经略使司关于边界的诏书中提到“不得收接投来人口。”[11]815

2.西夏的处理方式

西夏对于过界人户的处理方式为送还和争取、索要。西夏有送还过界人户的处理方式,其所进请和誓表中提到“其前日所掠将校民户,各不复还。自此有边人逃亡,亦毋得袭逐,悉以归之。”[4]3706也有着索要过界人户的处理方式,对于过界人户,西夏虽请和时表明各不复还,实际却是一直处于争取的状态,“十二月乙丑,宋诏鄜延经略司,西界首领杨守素欲过界自陈事宜,其令保安军引伴至延州,如止是理索在汉人户,即以夏国元进誓表喻之。”[4]3812-3813西夏索要不得,就使用一些欺骗、糊弄手段来获得过界人户,“戊子,先是夏国遣杨守素持表及地图至宋献卧尚庞、吴移、己布等城寨九处,并理索过界人四百余户,然所献城寨并在汉地,但以蕃语乱之,其投(宋)边户,亦元属汉界,不当遣还。已丑,降诏谕夏国主,又增设誓条,自今有过界者,虽旧系边户,亦不得容纳,其缘边封界,只以誓诏所载为定。”[4]3818

结语

宋夏在保安军的划界的片状疆界,到后来宋夏元祐分疆的带状、宋辽河东划界的线状疆界,可以看出北宋的疆界形态呈现出一种具体化、清晰化的趋势,这是宋人疆界意识变化、发展的一个体现。这次划界的原则、标准等作为疆界处理方式成为“庆历旧例”作为后来宋夏划界的重要参考条例。

保安军在北宋立国167年的历史中,一直在北宋政府的统治下,自设置后便体现出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次在保安军疆界的划定及划定后的一系列事项的处理对于保安军在双方处理边境事宜、往来通牒、贸易交往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得保安军在后来的发展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北宋国家税收、生产力的稳定。同时,史料中出现的“保安军立定封界”中的“封界”一词,表明北宋已经开始出现对于边界地区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重方面的管控。

猜你喜欢
人户划界西夏
一人户家庭破亿,意味着什么
“籍贯”中的“籍”古代指什么
看人户与放人户
“一人户”家庭成主流冲击韩国
法国海域划界的立法、实践及挑战
西夏“上服”考
试述西夏军抄
再考西夏的马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主席说明(CLCS/95)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