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路论析

2022-03-17 09:02权麟春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论课学院

权麟春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审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

“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出发点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心点在于“育”,关键点在于“全”。

(一)“三全育人”的理论依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376。2017年,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2]提出了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对“三全育人”提出了目标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实施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坚持立德树人之本,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推动了实践探索。“三全育人”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诠释了育人是目的,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全”是育人的手段和途径,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

“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强调育人主体的“全”,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这一理念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基本达成了共识,但仍须提升全员育人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将全员育人的举措和实效纳入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等领域的考核机制之中,并与绩效挂钩,实现育人的“软指标”转化为“硬约束”。“三全育人”中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的时空维度要“全”,做到时时、处处育人。全过程育人要注重学生学习不同阶段的无缝对接,各个阶段的育人任务各有侧重,但要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方位育人要注重利用好学生涉及的所有场域的育人资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要形成合力;学校品牌活动、学院特色活动、班团主题活动要形成体系;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文化建设、校史馆、图书馆、宿舍文化等要突出育人功能;覆盖课上与课下、网上与网下、校内与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的目标。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全员育人的核心要素是人,强调人人是育人的主体。全过程育人的核心要素是时间,强调时时育人的紧迫性,全过程育人具有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全方位育人的核心要素是空间,强调处处育人的重要性,全方位育人的覆盖面要具有全面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它的作用不可替代。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满足学生成人成长的需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378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331。思政课程教育作为显性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课程思政教育作为隐形教育,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涉及专业课程、专业课堂、授课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均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有机结合,是新时代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抓手,是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全员育人的主力军,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在育人的过程中,体现了“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体现了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和教育效果的互补性。思政课程的学时在大学四年开设课程的总学时中所占比例毕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覆盖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过程,这就需要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建设,才能够体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特征和工作要求,即要覆盖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和成人成长的每一个过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关键点是“思政”,因此,要挖掘课程思政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现思想和价值层面的方向性引领,以此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生态,真正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学校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路论析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是一个系统,在这个较大系统中,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学校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顶层构建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4]。因此,学校层面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凸显实践育人主体、育人时空的有效协同,凸显“育”与“全”的特质。按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须成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机构,详细规定其职权范围和岗位职责,并对实践教学开展和质量评价的人员构成、具体分工、时间、地点、工作流程、步骤、进度、经费等要求作出详细规定。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因为实施细则是关于实施方案中开展实践教学和对其质量评价的详细规则与规定,比较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从学校层面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最终结果计入学生本人档案。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但在目前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内化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实践科学。然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知与行机械割裂,知识内化不够,外化于行就无法实现。考核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考核方式要么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考核之中,要么纳入考核但所占比例较小。二是实践教学直面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够,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于提高,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短板”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实践教学整体构建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理念、经费投入、基地建设、队伍建设、评价标准、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需要从整体上构建,构建的系统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四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立体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重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学校品牌活动、学院特色活动、班团主题活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贯穿于学校管理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之中。实践教学课不是活动,而是一门课程,必须强化课程意识。因此,在学校、学院、班团活动之前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沟通、交流,研究如何在活动中渗透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既能提升活动质量,又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构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的主渠道。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要理直气壮地开好。其他课程也有育人功能和育人任务,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隐形教育作用,与思政课育人产生协同效应。

(1)课堂实践教学的模块化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思政课堂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模块化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将立德树人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之中。课堂实践教学是内化的关键,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参与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使理论学习和内化践行相统一。课程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是学校层面所要解决的问题,须在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所实施的课堂实践教学,既要完成专业课课堂实践教学任务,又要将实践育人的要求贯穿其中。

(2)校园实践教学的多样化

校园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融合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需要从学校层面整合校园实践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史馆、图书馆、宿舍文化建设等渠道,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思政实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蕴涵其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史馆、图书馆、宿舍文化建设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有效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者言行、舆论环境、文化氛围等载体,把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价值追求施予受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价值支撑。

(3)社会实践教学的项目化

社会实践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它不是社会实践活动,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项目主题和形式,但必须审核,要符合实践教学方案、基本原则、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机制等。实践教学主题紧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践教学形式力求灵活多样,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合起来,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整合学校党委、学工部、团委、各个学院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效资源,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的主导作用,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等,搭建实践协同育人的项目平台,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4)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的个性化

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以全新的实践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瓶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承载力和丰富性。优化网络平台支持的资源配置,整合网络虚拟实践教学要素,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体制机制。健全、优化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探讨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不断提升解决方案和教学效果。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形式上的“包装”,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并在电脑端与手机端推行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传播广度和影响深度。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学院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路论析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是学校工作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形态与实践路径,这是对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中实践育人的同构,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虾油为沿海城市的传统海产调味品,以虾为原料经盐渍、发酵、滤制而成[1]。虾油味道鲜美,通常用于烹饪菜肴、凉拌菜或腌渍咸菜,可增加菜肴的鲜美滋味,在凉拌菜或腌渍咸菜中使用不仅可以提升鲜美度,而且使菜肴具有爽脆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虾油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高血糖、高血脂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都有一定的治疗功效[2]。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单位,是引领“三全育人”的主力军,不仅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常规管理与创新改革工作,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

(一)构建学院层面“三全育人”实践教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是学校工作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特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学院层面要在“育”上下功夫,育人是本。“三全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和创新育人新模式、新生态的重要举措。

1.“三全育人”视域下学院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构建

学院要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既有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有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方面的探究。全院上下一定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全员育人的前提。树立实践育人理念,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形势与政策课)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各门课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担负着不同的价值使命。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课程的地位、作用、价值使命,以及要达成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能力,认真编写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各自匹配度高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对于同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同授课内容,要精心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组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补短板,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实践教学。

2.强化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开展的实践教学,它们并不是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

(1)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主导作用,全院全员参与其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意识、课程性质、课程评价,明确实践教学的意义、目标以及评价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内容、形式等,聚焦为学生解疑释惑,认识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调查态度,教会一定的调查方法,立足中国大地,用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洞察新时代,研究新时代,启迪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378实践教学的场域毕竟有限,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VR 技术相融合。VR 技术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创新了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形式,而且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创设虚拟特定的现实场域,突破时空局限、现实性场域的局限,实现实践教学向人机交互、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转变。所以,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克服了实地调研中的一些不足,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获得感。网络虚拟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开辟了新的时空场域,契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形成了网上实践+网下实践、现实实践+虚拟实践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构建教研室层面“三全育人”实践教学体系

教研室是学校重要的基层教学单位,负责本专业、本课程的日常教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工作,是高校基层的教学组织和学术组织,直接受学院的统一领导。

1.教研室层面“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构建

作为基层教学单位,主要从内容模块、方法路径、考核评价等维度,系统设计和整体构建教研室层面“三全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育人侧重点,教研室要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特点等进行集体备课,选择和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每门课程的每章基本上由“经典导读”“案例评析”“实践探索”三大内容模块组成,每一个内容模块都须精心设计,既要契合授课内容,又要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当然,这三大内容模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同与践行相统一的整体构建。

2.教研室层面“三全育人”实践教学方法路径的构建

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进老师尽快站稳讲台,尽快适应角色,尽快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研讨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在实践教学的方法路径上下功夫。教研室全体教师要把思政第一课堂与校园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深化实践教育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实践教学载体、有效整合实践教学平台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教研室为主导,注重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动、教师之间的联动、师生之间的联动,采取案例教学、观看视频资料、举办辩论赛、演讲活动、专题讨论、撰写论文、虚拟实践等方法路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外化于行。

3.教研室层面“三全育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构建

教研室是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者、考核评价者,一定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规定的学时,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指标,规定学生成绩评定的比例、标准等。任课教师要按照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指标内容等,对学生的调研报告等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将成绩评定结果作为学生评优的基本条件,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优秀成果积极参加校级以上的比赛。实践教学结束之后,评出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纳入学校年度考核、薪酬晋升、职称评聘指标。评选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旨在发挥典型示范、榜样引领作用,推动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高。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院校协同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各学院与各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同构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各个学院之间的同构创新,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转变,推动形成“三全育人”的立体场域和实践育人合力。

(一)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的一个教学单位,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1.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协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按照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进行统筹安排,教务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共同研讨、共同论证,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详细规定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扎实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定学校层面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和最终评定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最终要计入学生本人学籍档案。人事处要做好师资队伍规划,按照教育部要求配齐、配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参加实践教学培训,评选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财务处要把实践教学经费预算纳入编制年度学生教学经费预算之中,监督审核实践教学经费使用情况。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客观如实地编制实践教学年度计划、经费预算等,使实践教学工作落在实处。

2.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导作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除了扎实开展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之外,还要指导和配合学工部、团委、校史馆、图书馆等部门,开展好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工作。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大课堂的社会实践,都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导、指导作用,在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活动原则、目标、过程等方案中,要蕴含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主题、内容等,既夯实了实践教学的主渠道,又协同创新了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形式,真正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同时,依托网络资源、线上平台,加强整合、对接和拓展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更为鲜活、形式更为立体,促进线上与线下实践教学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个学院之间实践教学的协同

各个学院不仅承担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而且承担着专业课实践教学任务,均须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构创新需处理好几对关系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个学院之间,需要在处理好这几对关系上下功夫、做文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构创新存在着以下几对关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院领导、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之间的关系等。在处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方面,需要坚持统筹谋划,将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主题、内容等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不断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设计思政元素,发掘思政功能,共同完成实践教学育人使命。

2.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

处理好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从各个专业的实际出发,构建各个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将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予以构建。实施各个专业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细化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形成合力并达成更优的育人效果。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辐射作用,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注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引领,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实践教学育人主线。注重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形成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效应,有利于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

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院领导、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学院领导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合作,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之间的同构创新工作。建立不同单位之间的联席会议机制、教师不同队伍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促使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常态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供给,增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不断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激发学生实践教学的兴趣。构筑资源共享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汇聚实践育人力量,打造富有思政特色的育人文化。强化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明确各自的主体责任,建立责任清单,研究实践教学各个层面深度融合的主要内容、路径选择、体制机制、工作举措等,使实践育人真正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实效。

五、结语

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加强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构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院校同构,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进而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须整合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坚持实践首位,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民意,强化责任担当。密切接触农村、企业、社区、部队等,既能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域,又在广阔的天地里达成了知行合一。

网络虚拟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运用VR 技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创新了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载体,突破了现实场域的局限,实现了使学生参与到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之中,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法复原的历史场景之中,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本较高的社会实践场景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但相比较而言,网络虚拟实践教学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增量,升华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强了实践教学的体验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因此,网络虚拟实践教学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理论课学院
海盗学院(7)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学院掠影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西行学院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