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钢 贾 石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2.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驻防旗人的婚姻,是有关旗人社会和生活的重要问题,学界对此已有较深入的讨论①相关著作有: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杜家骥:《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人民出版社,2008年;潘洪钢:《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18年等。相关论文有:滕绍箴:《清代的满汉通婚及有关政策》,《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陈力:《清朝旗民婚姻政策考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潘洪钢:《从家谱看清代驻防八旗族群社会及其变迁》,《满族研究》,2015年第1期;潘洪钢:《从两部家谱的比较看清代驻防旗人的通婚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等。,但对于八旗驻防族群特殊联姻方式形成的通婚圈,则鲜有提及。明清科举考试沿袭前代“誊录制度”,为防考官辨认考生字迹,由誊录生将考生试卷用朱笔重新誊写,称为朱卷。考生考取后,多将誊录卷墨印,分送亲友,亦称朱卷。朱卷中的乡试和会试履历,是由考生填写,并附于科举试卷中的“小家谱”。朱卷履历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信度较高,其中载有考生的个人履历,包括姓名、生年、籍贯等信息;考生的家庭履历,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姓名、婚姻、科举及出仕情况;考生的师友履历,载其师友的姓名、功名、出仕等情况。《清代卷集成》和《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最大限度地搜集了目前可见的清代科举考生的履历资料,是研究清代驻防旗人通婚圈的基本资料。本文主要依据朱卷中保存的乡试和会试履历,对驻防旗人群体的婚姻圈、关系网进行初步的梳理与讨论。
表1 各驻防点履历情况表
驻防旗人聚族而居,分驻各地,人口数量少于京旗,地域上的特殊性与其通婚选择的关系,是应首先讨论的问题。即驻防旗人的婚姻关系是否被束缚在其驻防区域内?跨地域通婚是否存在?如若存在,这种婚姻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据朱卷履历显示,相当多的驻防旗人的婚姻局限于本营、本旗、本驻防地区,其婚姻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热河围场驻防的钮祜禄氏晋祜家族,[1]580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传主晋祜的祖先伍佈什,康熙元年(1662)出京游牧,后代于乾隆十八年(1753)驻防热河围场,自此于丰宁县定居。自传主曾祖一辈始,履历记载较详,富明、奇克图、宝琛三兄弟分别任围场总管、左翼翼长、右翼翼长。至晋祜的祖辈时,家族生齿日繁,亦皆于围场任职。如,祖椿龄任围场防御兼右翼翼长,堂叔祖常恩和胞伯祖耆龄分任镶蓝、镶白旗委署骁骑校,胞叔祖桂龄任围场印务笔帖式。
如晋祜家族一样,被派驻一地,且生息繁衍于当地,是多数驻防旗人朱卷履历所呈现的状况,这些家族成员的婚姻亦往往局限于驻防地。晋祜履历记载了9例家族成员的通婚关系,其中明确记载女方属地的有6例,如表2所示:
表2 热河钮祜禄氏通婚简表
在晋祜的高祖与曾祖辈的三段婚姻关系中,履历中仅可见女方姓氏。自晋祜的祖辈椿龄起,履历中始有对女方属地的记载。依时间顺序如下,祖椿龄娶敖尔洛特氏,为围场左翼翼长阿克丹之女、围场骁骑校苏崇阿之胞姑。父英秀娶察敢氏和李氏,察敢氏胞叔富泰为管理驿马之骁骑校,李氏父万亿公曾任张三营行宫千总。晋祜胞姑母嫁候选县丞裕馨。晋祜胞妹嫁围场左翼翼长富顺三子副领催成绪。晋祜娶伍苏氏,为原任围场防御玉麒之女。可见在以上6组婚姻关系中,女方亲属于围场任职者有敖尔洛特氏之父、敖尔洛特氏之胞侄、成绪之父、伍苏氏之父等4人。需要说明的是,英秀之妻李氏之父万亿所任职之张三营行宫毗邻围场。
由此,透过上述晋祜家族的姻亲信息,可知热河围场驻防的钮祜禄氏晋祜家族的通婚,局限于围场可辐射的狭小范围之内。交通的束缚、信息沟通的不便等多种因素,限制了晋祜等驻防旗人的婚姻圈的扩展,使多数驻防旗人家族的通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但是,地域的限制并不是绝对的,荆州富察氏等家族考生的履历中即存在若干跨地域通婚的事例。家族成员的任官地与驻防地的改变,促成了驻防旗人家族通婚地域的突破。
清前期,富察氏家族中的岱清一支始驻荆州,家族至额勒精额、魁玉父子时期开始发迹,后嗣从事举业者渐多,其婚姻圈亦随部分家族成员履职地的变化而逐渐变化。据荆州富察氏文蔚、文锦等履历,我们可以列其家族通婚简表如表3所示:
表3 荆州富察氏通婚简表
与多数驻防旗人家族不同的是,驻荆州富察氏家族的多段通婚关系并未呈现出较多的荆州甚至湖北的元素。如文蔚父穆克登布娶费莫氏,费莫氏父泽宽原任四川简州知州,其弟苏柏哩亦是四川的候补通判。这段跨地域通婚,似可从穆克登布父魁玉的任官经历、穆克登布及其子文蔚的受业经历等记载中发现端倪。首先,魁玉历任凉州、荆州、江宁、京口副都统,后又任京口将军和两江总督,同治十年(1871),调任成都将军,光绪十年(1884)卒。其次,朱卷履历中的授业师多是考生进入府州县学之前的教师,[2]71故授业师的属地亦可作为对传主受业经历、地点的判断依据。穆克登布履历中“依受业先后”[3]285记载的授业师属地与魁玉的任官地点吻合。穆克登布早期的五位授业师情况分别为:何舒卿为荆州府岁贡生,陈复亭为湖北荆州府庠生,张柳亭为湖北荆州府廪生,张少舫为湖北江陵庠生,郭迈菴历任湖北京山、嘉鱼、监利等县知县,他们均属于湖北地区。后来,穆克登布又依次受业于江苏镇江府丹徒县岁贡生赵省吾和四川高县教授衷铭三。由此,我们大概可推知魁玉是携子穆克登布调任。最后,据文蔚、文锦履历记载,文蔚的第一任授业师为四川安岳县附生。加之,文蔚妻费莫氏父泽宽、弟苏柏哩均在四川任职,文蔚之嫡堂姑母、嫡堂姊妹二,分别与锦瑞(历署四川成龙潼绵兵备道分巡川南永宁道)、锦瑞之子长发结亲。[4]417-418综上,我们可推知,穆克登布与费莫氏、文蔚嫡堂姑母与锦瑞、文蔚嫡堂姊妹二与锦瑞子长发的三段跨地域联姻,均与魁玉调任四川有关。
除与四川地区的通婚外,驻荆州富察氏家族的通婚还涉及黑龙江地区、两淮地区、贵州地区和归化地区。如文蔚胞姊妹嫁黑龙江将军恩泽公之子清源,文蔚女嫁黑龙江将军恩泽公孙长勋,文蔚嫡堂姊妹嫁两淮候补盐大使珠尔罕图,嫡堂姊妹嫁两淮候补盐同知荣陞,文蔚姑母嫁贵州都匀府丹徒县通判阿吉哩,穆克登布姑母嫁归化城副都统博卿阿子连成。
由上可知,驻荆州富察氏家族有多段跨地域通婚关系,这与其家族成员散于多地任职有关,如在其二世祖一辈中,彦博洛任职于甘肃、拖塞任职于四川;在穆克登布太高祖辈中,富喀与虎哩巴任职于四川、敦拜任职于宁夏;曾祖辈额勒精额曾于江苏地区任职;父魁玉亦曾调任多地;同辈中,胞兄扎勒哈苏曾于广东任知县后又辗转两淮,扎克丹于江苏任职,迈拉逊于盛京刑部任职。因此,驻荆州富察氏家族成员任职地的“水平移动”,扩大了局限于驻防点的家族婚姻圈。
驻防旗人在各驻防点之间的调动,并不鲜见。因军事调动,驻防旗人的婚姻圈也发生了变化。
朱卷履历记载,瓜尔佳氏松福、瓜尔佳氏金齐显等杭州驻防家族的婚姻关系中均有荆州的信息出现。如,松福之母那拉氏为荆州府“甲午科举人八旗总教习春魁公之长女”,松福之胞姑嫁荆州府“武生占魁公”[5]3;金齐显生母赫舍哩氏亦属荆州驻防旗人。
瓜尔佳氏松福一家似与荆州驻防的关系甚密,其家族成员的信息亦可见于《荆州驻防八旗志》。通过对《荆州驻防八旗志》与朱卷履历姓名的印证,松福堂伯祖福瑞为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举人,[6]135属满洲正蓝旗,“丙子膺乡荐,由主事授武定知州,擢楚雄知府。以善政除虎暴,民至今诵之”[6]195。其堂伯连赏为荆州驻防领催,连发为荆州驻防委前锋校六品军功,哲成额任湖北老河口守备。其嫡堂兄和光任荆州驻防领催,银海任荆州驻防前锋。[7]3综上,乾嘉时期,松福家族均有成员于荆州地区任职,但未见其与杭州驻防的联系。
结合松福履历中对其授业师的记载,我们试对其家族驻防杭州的时间做一推论。履历中授业师依“受业先后恭注”,依次为“王品三夫子(荆州府廪膳生)、程伯寅夫子(荆州府廪膳生)、存润璋夫子(荆州府庠生)、昆雨亭夫子(荆州府佾生)、博树人夫子(荆州府增广生现任杭州镶白旗二佐领)、李如海夫子(汉阳府廪膳生)……陈少遐夫子(杭州府优庠生)、王坤生夫子(萧山邑庠生)、杨厚庄夫子(萧山邑庠生)”[7]4-5。可见,松福的前5位业师均属荆州府,后3位则属杭州、萧山。由此,我们可证实松福家族从荆州迁往杭州驻防的假设。
再据履历,松福生于同治三年(1864),履历填写时间为松福参与乡试的光绪十五年(1889),当时松福已归入杭州驻防镶白旗满洲文元佐领下。结合上述松福的受业经历,可推知松福于光绪十五年前,曾在荆州生活过,且其从荆州迁徙至杭州是在同治三年至光绪十五年之间。另据《荆州驻防八旗志》记载,“光绪元年,(荆州驻防)分拨杭州满洲、蒙古兵三百七员名”[6]118。光绪元年(1875)处于上述时段内。由此,可推知松福极有可能是在此次军事调动中,拨至杭州旗营的满洲兵。
荆州驻防瓜尔佳氏金齐显的生母赫舍里氏为荆郡廪贡生楚豪公之长女,[8]274亦属荆州驻防旗人。金齐显的履历明确记载,其父博第苏原是荆郡前锋校,于光绪元年奉旨驻杭州。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松福、金齐显家族均是在光绪元年奉旨从荆州旗营调至杭州驻防。松福家族于松福一代、金齐显家族则于博第苏时调往杭州。
驻防城,是被民人“汪洋大海”包围的“孤岛”。在这种特殊的处境下,旗民通婚的畛域是否依然分明,值得探讨。根据朱卷履历中有关嫁娶双方姓氏及家世的记载,旗内通婚仍是大多数驻防旗人的选择,但也存在旗、民间通婚的个案。兹分述之。
旗女嫁民人。相对于民人履历,旗人履历中对家族女性的婚配情况记载更详,其中可以明确的“旗籍女嫁民籍人”的例子有两则。其一,盛京驻防蒙古正白旗人巴羽特氏尚贤之胞侄女嫁辽阳州民籍王氏。[9]134-135尚贤履历明确记载,他有两个胞侄女,其中大者嫁辽阳州民籍王氏。王氏为岁贡生,为河南邓州知州焕辰公的第六孙,为邑庠生、同知衔、国子监典籍希祖的第六子。其二,江宁驻防满洲正蓝旗人承恩的胞妹嫁吴保龄。[10]56承恩履历载其有胞妹三人,其中大者嫁丹徒丙子科举人丁丑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吴保龄。《清代卷集成》中吴保龄的会试履历记载吴保龄为“江苏镇江府丹徒县民籍”[11]225-234。再据吴保龄的履历可知,他的高祖益桢、曾祖文煦、祖学城均为太学生,其父绍伊为贡生,后任江宁府训导,其他旁系亲友亦多从事举业。众所周知,清代旗人通婚,在观念上以旗女不外嫁为原则,朱卷中所显示的此类个案,均为累代科举的世家子弟。驻防旗人与汉籍世家的通婚,载在履历中,被视为正常现象。
旗人娶民女,亦可见两例。其一,杭州驻防蒙古正蓝旗人巴鲁特氏瑞恒胞兄瑞清,娶褚氏。[8]295-298据瑞恒履历记载,嫂褚氏为己卯科举人、庚辰科进士褚成博的胞妹。据此查到的褚成博朱卷履历记载其为“浙江杭州府余杭民籍”[12]322,其胞伯维垲、堂兄成绩、胞兄成亮亦均中举人。其二,杭州驻防满洲正白旗人苏完瓜尔佳氏文光,继娶德清许氏。[13]356据文光履历,此许氏为己丑恩科举人许子麟的胞妹。据许子麟的朱卷履历记载,可知其为“浙江杭州府仁和商籍”[14]3-10,其父德履为“湖北同知署恩施、保康县知县”[14]6,其六世祖家驹亦曾任云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
上述四段旗、民间的婚姻关系,反映了以下几个现象:
其一,旗民间的通婚仍存在地域局限。如上述四段婚姻双方分别为,盛京驻防旗人与辽阳州民籍、江宁驻防旗人与江苏镇江府民籍、杭州驻防旗人与浙江杭州府民籍、杭州驻防旗人与浙江杭州府商籍,他们在地域上均很接近。从客观的距离上,驻防地旗人局促一地、人数有限,若再遵守旗民不婚政策,则通婚选择更少,与民人通婚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其通婚选择。
其二,与驻防旗人通婚的民人家族,亦多与旗人门当户对。如吴保龄家族多事举业、褚成博家族亦多人中举、许子麟家族成员更是官至高位。由此观之,如上几例旗民通婚家族,双方大多身份地位对等。
其三,从国家政策角度看,旗人与民人的通婚禁令,于同光年间已逐渐宽松以至完全开放,实录、奏折等史料中均可见此趋势。自太平天国一役,各地旗营遭到重创,旗制也面临重大改革,清廷准许一些旗人外出谋生,若其定居于地方,则编入该省旗籍,也可以与该地方之民人互相嫁娶。同时,太平天国之战火延及的驻防地,城池不免倾圮,京口、江宁等地驻扎的旗人遂开始与民户杂居,其间不乏旗民通婚者。至20世纪初的光绪年间,旗民通婚之禁已全面开放。慈禧太后就曾以“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为由,下旨准许满汉官员与民人通婚。自此,满、蒙、汉之间的通婚遂逐渐开放,清廷甚至酌给旗汉、蒙汉互相联姻者“花红”,以示褒奖。统治者对旗民通婚政策所做的改变,可归因于其对政权的维护。同光以前政局长期稳定,巩固满族与旗人群体的地位、突出其特殊性、保证其血统之纯正是维持统治的必要手段。太平天国以后,驻防旗营、城池隳坏,驻防旗军损失惨重,旗人生计问题愈益突显,加之雍正朝以后除“旗女不外嫁”的准则被遵循外,“娶民女”或“纳民女为妾”的现象并不鲜见,故清廷选择开放旗民通婚禁令,应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清制,科考试卷“卷首书姓名、籍贯、出身、三代”[15]3149,主考官、同考官等会审阅这些位于卷首的考生履历信息。这些出现在履历页中、由考生自主填写,且可以被考官审阅的通婚关系,表明驻防旗籍考生并未刻意隐瞒与民人的通婚关系。结合朱卷中旗民通婚实例可知,在当时旗民通婚已被政策所允许,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习俗所接受。
多数驻防旗人的婚姻圈囿于驻地,且多坚守“旗民不婚”的原则,这也使得驻防旗人的通婚选择相对较少,驻防地内的通婚关系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朱卷履历对驻防旗人家族间的累代、交叉通婚现象,也有所体现。如,京口驻防巴哩克氏延清的胞姑母(长)嫁墨赫特勒氏赫成额长子文光。[16]395-397延清妻文氏则为赫成额孙女。再如,京口驻防杭阿坦氏丰和祖母为德荫公胞妹,母为德荫公女。[17]333-340丰和祖姑母为恩深之母,胞姑母嫁恩深。驻荆富察氏穆克登布胞姊嫁锦瑞,其胞侄女(次)嫁锦瑞长子长发。富察氏文蔚胞姊(三)嫁坡迪苏次子宝莲,文蔚之妻为坡迪苏女萨尔图氏。文蔚胞姊妹嫁黑龙江将军恩泽公子清源,文蔚长女适黑龙江将军恩泽公孙长勋。
驻防旗人通过累代、交叉通婚等方式,维系、巩固了其家族间的通婚关系。同时,他们也自觉不自觉地延展了婚姻圈。这种通婚,不仅是男女个人的结合,权力、财力、门第等因素亦内含于婚姻关系中,婚姻圈的延展方向,亦多与如上因素有关。这种延展性,在朱卷履历中表现为婚姻圈与师友圈的部分重叠。
朱卷履历中,从事举业的驻防旗人考生,与师长、学友建立了联系,产生了师友圈。与驻防旗人的婚姻圈对照,我们可见相当数量亦姻亲、亦师友的“姻亲师友”。这些“姻亲师友”关系,就是婚姻圈与师友圈的连接点。
查考朱卷履历师友页,我们可以梳理出驻防旗人传主的“姻亲—师友”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驻防旗人传主“姻亲师友”关系表
续表4 驻防旗人传主“姻亲师友”关系表
表4所列传主23人,履历24份,约占驻防旗人76份履历的1/3。姻亲师友共60人,约占驻防旗姻亲事举业者总数256人的23.4%。姻亲师友的存在,使家族间的教育与婚姻关系得以相互促进。在此,举广州驻防曾汝祥家族、福州驻防黄曾源家族,进一步说明。
广州驻防旗人曾汝祥之母为其授业师咸丰癸丑科翻译进士李长安胞姊。曾汝祥有三位胞姑母,其中两位先后嫁曾汝祥授业师国学生周廷瑞;另一位则嫁授业师咸丰乙卯科举人左秉桓。长子曾仪,娶光绪癸巳恩科举人同年学友表外甥国琮胞妹;次子曾普,聘文庠生同砚兄杨盛君长女。[18]471如上,曾汝祥履历所载之姻亲,皆与其存在师友关系。
福州驻防旗人黄曾源的先祖黄文元于康熙十九年(1680)入闽驻防。雍正七年(1729),其三世祖黄中极携眷移驻福州三江口洋屿水师旗营。此后,黄曾源的高祖一辈中的怀仁、怀信官至佐领。[19]3-12通过黄曾源的履历记载可知,李氏、张氏、贾氏、陈氏、冯氏、蔡氏、丁氏、史氏、赖氏、祁氏、余氏、杜氏、王氏、林氏、许氏等家族均与黄氏家族存在通婚、师友关系。错综、交叉的家族间关系使营内旗人“关起门来都是亲”[20]。
首先,以李九烈履历为例,[21]241-244分析黄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的关系。李九烈履历载,他所娶的黄氏,为黄恩深次女,黄曾源堂姑母。[21]244作为黄曾源姑丈的李九烈曾任教谕,亦是其授业师。同时,据《琴江志》载,当时营内进士仅黄曾源、李九烈两人,李九烈与黄曾源亦师亦亲的关系增强了他们家族间的联系。
其次,黄氏与张氏家族。黄曾源太姻伯张长春、表叔张朝树、姑丈张朝法均为其授业师。据《琴江志》记载,张长春为朝树、朝法父辈。张氏家族事举业者众,张长春为道光丁酉科举人,同辈张鸣春为同治乙丑科举人。子辈张朝法、张朝锡同治庚午科中举,张朝魁光绪乙亥科中举,张朝杰为光绪己卯科举人等。[22]704-706黄曾源与张氏家族的关系,也是通婚圈与师友圈重叠的例子。
《琴江志·忠孝节义》记载了黄氏与贾氏、陈氏、李氏家族的三则通婚关系。据“黄运寅妻未婚节孝”一则记载,黄运寅妻贾氏,“未于归而寅亡。贾矢志靡他,登堂拜翁姑,侍奉维谨”[22]698。结合黄曾源履历,贾氏为太学生贾铸之女。再,“陈懋庆妻之贞节”一则记载,黄曾成外祖母许氏,年二十有三守节。“生先妣及母舅哲臣。母舅方周岁即失怙。外祖母与先妣暮力作女红以供赡养。后哲臣登贤书,官知县,奉养丰隆,人以为外祖母修德之报云”[22]698-699。陈懋庆与许氏为夫妻,又许氏为黄曾成之外祖母,可知黄氏与陈氏存在通婚关系。“黄运泰妻之贞节”一则记载,黄运泰妻李氏,“泰病疗已久,妻母张太宜人知泰滨危,犹涓吉为女于归”[22]699。
除以上通婚关系外,黄曾源高祖黄怀信妣冯氏为防御冯清公孙女、领催冯声金女;曾祖黄春鳞妣张氏为文学张庆松女;祖黄恩贵妣张氏为佐领张廷梁孙女、防御张锦焜女;父黄运昌妣蔡氏为文学蔡华女;运昌继妣丁氏为太学生丁彦和女;堂叔运暲妣张氏为太学生张肇和女;曾源娶道光辛卯科举人史国祥孙女、史应奎长女史氏;胞姑嫁领催李春芳长子李承绪;胞姊嫁太学生林韵锵次子太学生林政魁;胞妹嫁左翼佐领赖以权子太学生赖丰煌。如上,黄氏家族与多个琴江驻防旗人家族交叉通婚,且多与师友圈重叠。
再观李九烈家族履历可见,与之联姻的有黄氏、孙氏、杨氏、祁氏、方氏、庞氏、邢氏、刘氏、马氏等家族。除黄氏外,与李氏家族通婚记载较详者有三,即李九烈嫡堂叔祖佐领李芬之孙女嫁副防御孙江之子孙丕贻;李九烈母杨氏为领催杨渭长女,李九烈授业师道光辛卯科举人杨锦芬胞姊;祁冬麟长子领催祁得升娶李九烈胞姊。[21]243-244
朱卷所见曾汝祥家族、黄氏家族、李氏家族的婚姻圈,涵盖了诸如赖氏、贾氏、杨氏等大多数琴江旗营的驻防旗人家族。此类驻防旗人在驻防城、营等的束缚下,缩小了通婚地域上的广度,却增强了旗营内部各家族联系的密度。琴江各驻防旗人家族之间的通婚关系与师友关系的互相影响,使旗营内“姻亲—师友”关系网不断扩展延伸,加强了驻防旗人家族间的联系。
综上,朱卷履历所见70余个驻防旗人家族的通婚,不仅受地域的影响,而且还受旗人身份的影响。地域的局限和旗民的界限,使履历中驻防旗人的婚姻选择变少,婚姻圈也就很自然地向内收缩,这种逐渐内收的婚姻圈在驻防旗人群体中具有典型性。累代通婚、交叉通婚的小范围婚姻圈,使同一驻防地的旗人关系更加紧密。朱卷履历记载的驻防旗人考生师友圈与婚姻圈发生一定程度的重叠,既反映了错综复杂、紧密的驻防旗人关系网,也体现了驻防旗人婚姻圈的向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