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助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路径研究

2022-03-17 08:35硕,杨曼,蔡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保定市居民资源

张 硕,杨 曼,蔡 悦

(1.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家庄 050000;3.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020 年12 月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提出《中共保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精心打造品质生活之城,加快建设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努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定篇章”。特别提出进一步叫响“文化保定”品牌,把文化作为保定之魂,繁荣古城文化,弘扬新时代保定精神,以文润城,以文兴城,建设“文化保定”。

一、品质生活之城的内涵及核心解读

品质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人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人的素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物品的质量指物品满足用户需要的标准,比如外观、构造、功能、可靠性、耐用性等,如果是产品还包括服务保障等。品质生活即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指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居民需要。

保定市致力于打造的品质生活之城具有丰富的内涵:经济发展品质是物质基础;生态环境品质是特质要求;城乡建设品质是核心任务;公共服务品质是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品质是基本前提;精神文化品质是内在源泉;公民素养品质是应有要义;居民生活品质是根本追求。[1]品质生活之城不仅要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深度对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叠加发展,讲究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仅要实现城市的发展,还要实现城中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及医疗水平的改善;不仅关注物质生活资料的充沛,也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步提升,提高城乡居民素养和城市人文环境。

品质生活城市,就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发展又能推动城市的不断进步,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保定建设品质生活之城要以“人”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把品质生活之城的建设贯穿到保定市城乡各行业、各部门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也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2015 年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提出:“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2]

保定建设品质生活之城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居民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内容,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充分尊重居民在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每一位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兼顾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需求,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工资待遇,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尤其要兼顾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统筹城乡,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需求,还要兼顾农村,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满足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需求,从而使保定成为一座真正满足各地区居民不同发展需求的品质生活之城。

二、充分发挥保定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

巴黎、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城市的人及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得益于城市精神的发挥。也正是有了这些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推动力,城市人、精神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才形成了发达城市的鲜明特点,也形成了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保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自燕赵延续千年的建城史,有曾为京畿重地、统领河北的坚定豪迈之气,有直隶菜独特的舌尖文化,有近代军事及红色革命的血色浪漫,有“冠军之城”“游泳之乡”“温泉之城”的荣耀加持,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当代保定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

“保定”之名的由来,就是“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从字面上讲,作为北京的南大门,保定就是为首都安全而生的,拱卫首都的安全稳定,是保定的天职。稳定与发展是协调统一的两个方面。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省内外环境,没有稳定,发展无从谈起;而发展又为稳定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在保定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城市的稳定,还要加强经济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过分夸大经济建设,只见物质、不见精神。不能只注重城市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更应注重城市的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尽失,宽厚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见了,那么,城市的外壳即使看起来再漂亮,也不可能有竞争力。况且与周边城市相比,保定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并不具有优势,2020 年河北省11 市人均GDP 的排行中,保定市人均GDP 为26 112 元,居于全省倒数第二。保定自身优势主要集中在休闲生活、红色革命文化和旅游等方面,因此在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时需要结合这些优势来实现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86年保定市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保定市在建设品质生活之城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

但因保定文化元素复杂,且在发展中过多地强调经济发展在推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将这些多彩的文化与经济建设融汇贯通,这既是文化资源利用的遗憾,更是不能以文化助推保定城市建设的遗憾。

三、以文化促进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路径

《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草案)中指出:“拓宽保护层次,丰富保护对象,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保定各种文化对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

(一)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

保定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移、顽强拼搏、牺牲奉献、不懈奋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保定红二师、狼牙山五壮士、冉庄地道战、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白求恩纪念馆等等革命遗址以及以红色文化衍生出的文化产品,如诗剧《赤光》,河北梆子《野火春风斗古城》,影视剧《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地道战》等。

纵观保定市红色资源的宣传,大多是在重大节日或者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日期,时效性强,且往往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特定人群,短期内确实能起到宣扬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但对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小商贩、普通百姓影响力度小。因此,要使保定红色文化宣传常态化,应从小事做起、从娃娃抓起。可以通过广泛建立保定红色文化宣传周、扩大宣传受众范围、建立保定范围内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定期开放、组织农村中小学生学红色经典并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策并施,提高保定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整合,提升保定的文化软实力,使现代城市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成为凝聚各种优秀文化资源的前沿阵地,充实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定市的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和形成于抗战时期的革命文化资源,这三种文化资源相互交织,形成了现存的保定市独特的文化遗产。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及力度不足,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保存文化遗址,更重要的是文化遗产的传承,真正让它“活”在人间,并不断发扬光大。赋予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内涵,不能因循守旧,要找到创意开发突破点。同时,还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利用,以文化促进保定市品质生活之城的建设,推进保定市现代化进程。

总之,重塑保定文化品牌,需要从整体历史信息系统中探索构建保护与控制要素的各级串联网络,形成保定市整体性的、分步有序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实施步骤,在注重整体性保护的同时又兼顾保护效率。尽管这种保护规划前期投资较大,收效较慢,但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应该侧重于保护与修护,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保定建设要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但速度快、城市规模大、城市发展不均衡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城镇化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民生问题,如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环境污染、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难和就医难等。党的“十八大”以后,追求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提升城市品质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导方向。

当前,保定市在市区规划建设中,要“因病施策”,注重区分城市内部空间发展差异:如南部和西部区域注重提升区域风貌,道路的维修与养护,区域绿化的完善与修补,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像利民路与南二环道路的维修、养护与拓宽,解决出行高峰期道路拥堵的问题;下水管道的疏通与重建,解决下雨路面积水及淤泥堵塞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建设九年一贯制的综合性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南部和西部居民整体的公民素养。中部地区集合了保定市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古莲花池、总督署、东大街、西大街等,其建设重点在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修复,同时结合各级商业中心形成特色街道空间。保定市中心逐渐往东部和北部发展,两地发展速度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日渐完善,如学校、道路、商超、图书馆等,但正因如此,两地的住房价格及生活成本较其他区域高,特别是新秀学校、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北京师范大学保定实验学校,因学校教学质量好或者教学理念先进,其周边学区房价格虚高,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也阻碍了一部分“80 后”“90 后”的购房计划。各区的发展应有整体规划,防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无序现象。

以文化助推保定市品质生活之城建设,除了要加强对保定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宣传,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这是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是保定市建设品质生活之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四)加大保定古城文化的宣传力度

文化资源及景点的公众认知程度离不开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渠道,选择合适的文化传播方式会让保定市塑造“文化品牌”事半功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认为,保定是“一座非物质遗产的金矿”。他建议当地政府和人民应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像保定这样不为外国人熟知,却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同时,他还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发挥其推广和动员作用。[4]

此前,保定市对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力度不大,即便是一些保定市民对保定市的文化资源了解得也不甚全面,许多外地人多是通过互联网对保定市文化有些许了解,但吸引力并不是很大。所以在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宣传,深入宣传保护文化资源的意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参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立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论坛和网站,宣传保定特色文化;同时,加强媒体的传播作用,制作精美的宣传片,拓宽如火车、飞机、候车室等宣传媒介,提升保定文化潜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关注。

建设品质生活之城,要以城市本身为主体,不仅从整体层面上强调经济发展,更需要强调个体层面上的意义,即城市对内外部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只有当交通、购物、住房、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民众对于城市的个体体验式的认同感才会形成。

猜你喜欢
保定市居民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