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研究生课程《化学进展》的教学改革

2022-03-17 00:25张宇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原创性科研工作专业知识

张宇辰

(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一种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以专业课为出发点,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现阶段,“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于本科专业课程,针对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对较少。然而,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虽然心智较为成熟,但是部分研究生也存在急功近利、学术失范等诸多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专业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对于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认识,还能够帮助研究生坚守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

1 《化学进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化学进展》是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系统介绍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使研究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与科研息息相关的化学学科最新进展的一门专业课程。因此,对《化学进展》这门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进行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化学进展》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化学进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提高授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及思想政治水平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授知识、落实铸魂育人的主体。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主动承担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多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导学生[2]。此外,学校领导应积极为教师队伍提升自身思政教育水平创造机会,例如定期开展教师思政教育心得分享会、思政课程公开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让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提高自己思政教育水平,为打造精品思政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3]。

2.2 深入挖掘《化学进展》中的思政元素

《化学进展》是一门详细介绍化学学科前沿领域和重要研究方向的课程,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应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巧妙地相结合,采取思政案例讲述等多种形式,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充分实现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这一节中介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不畏困难,最终完成定量化学实验的事例,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

在《无处不在的化学》这一节中介绍农药、药物、化妆品、保健品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品,加强对于研究生的科普力度,培养研究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引导研究生为消除公众对化学科学的误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这一节中讲述新药研发过程中多部门的协作对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在学有所成后为我国的新药研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手性烯胺和亚胺催化》这一节中介绍化学家们从自然界寻找科学研究的灵感,进行仿生催化研究的实例。告诉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向大自然学习,形成“效法自然”的创新意识。

在《手性相转移催化》这一节中通过科研实例介绍席振峰院士所倡导的科学研究方法“深·新·信”,“深”是指原理方面的深入研究,“新”是体现在应用方面,“信”则是从中得到了可信的发现。引导研究生在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时,也要做到“深·新·信”,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扎实,深入探究科研工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金属和有机小分子联合催化概述》这一节中介绍我国化学家龚流柱教授开创的金属和有机小分子联合催化这一前沿研究领域,告诉研究生从0到1、从无到有的基础科研工作,才是最具开创性和原创性的工作。鼓励研究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要树立坚持做原创性科研工作的信念,要专注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坐得住冷板凳”,力争做出从0到1的原创性工作。

在《金属催化中的优势手性配体》这一节中着重介绍周其林院士、冯小明院士、丁奎岭院士、唐勇院士等我国化学家在优势手性配体开发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告诉研究生任何一个科研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都蕴藏着化学工作者们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和科学精神。以此鼓励研究生向我国优秀化学家们学习,进行科学研究时以原创性、创新性、引领性和有用性为准则,持之以恒地努力钻研科学难题,使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社会发展,造福于民众。

2.3 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随着远程教学手段的日益完善,线上授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线上教学的方式当中,既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不便的问题,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4]。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通过回放教学视频等方式,更加便捷地进行课后复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思考;教师在线下教学时,学生就会更加有好奇心,想要去解决课前发现的难题,同时也让学生对老师想要传达的思政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使课程思政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老师还能在线上发布讨论内容,不仅能增进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以及亲密感,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课程评价方式的合理性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5]。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除了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外,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科研诚信、专业使命感、团队协作等内容也应该纳入考核范围。课程评价不能再采用以往只注重期末考试的传统评价方式,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课堂讨论、沟通合作等教学的全过程都纳入评价范围。例如教师选取前沿科学问题及学术诚信等热点话题,让学生2-3人一组,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认识。

3 结语

《化学进展》是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化学进展》进行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与传授专业知识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鼓励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以原创性、创新性、引领性和有用性为准则,持之以恒地努力钻研科学难题,使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社会发展,造福于民众。

猜你喜欢
原创性科研工作专业知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原创性与当代性研究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