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康 李 贝
(1.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我校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把握学校、企业和学生对技能需求的一致点,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加强产教融合,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更好地发挥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融入技能岗位工作任务,加强我校为企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技能学习与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相对接,达到供需共识,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平台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买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需要,聘请了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前期,共同研共同商讨、明确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确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调研工程设备公司能岗位需求情况,整合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际调整,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确立工程设备公司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具体的实习实训措施。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与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专业理论、部分实习实训课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任务清单,培养培训与教学尽量贴近工作实际,所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体系对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团队意识的培养。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技能岗位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构建完善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3.1 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完善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成立由企业专家、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联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派出多名教师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紧扣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个关键点,在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模块,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培训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以确保各专业的技能要求标准、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岗位最新技能要求。
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能力模块化”的思想设计课程体系,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坚持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具体做法:一是建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技能项目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二是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刪除或减弱部分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加重专业课程的份量;三是专业技能教学发挥现有循序渐进的优势,改革以理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方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入开展工学交替的专业化实施,全面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形成一体化教学体系。四是进一步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了与培养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式一体化”“培训包”“三证一体式(毕业证、技能等级证、岗位证或特种作业证、特种设备作业证)”课程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主干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行业和专业特点,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3.3.2 工学结合为代表的培养模式
把课堂变成车间,让教学内容变成工作内容,把学生当成员工,按照车间生产的工作任务及工艺要求生产流程,来组织教学。教学组织实施按“六步教学法”来实现,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依据企业生产模式设置车间主任负责生产的全面工作(包括生产的管理、产品及员工的评价等);技术工程师负责生产的技术工作;工艺员负责产品的工艺安排;程序员负责程序的输入及产品的试加工;操作工负责产品的加工;质检员负责产品的检验。以有效解决知识与技能、课程与岗位、学生与员工的差距。
3.3.3 “订单式”“培训包”人才培养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训,教学内容与企业高度融合,在学校依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为体。校企合作定向班,我们根据岗位分工,将培训内容开发出培训包,再依据工作需要选择模块进行培训。
3.3.4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将实训的环境、内容、工作过程与企业的生产环境、工艺、过程尽量零距离对接,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还根据企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依据岗位对专业对接的要求,有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由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师傅对工学交替学生共同指导、考核评价的人才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依托校企合作开展育人实践的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进行持续探索,而且需要重视构建校企利益协同机制,提升双方开展合作的意愿与积极性。同时,企业需要依托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教学素养、构建企业兼职与专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从而为校企合作育人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