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22-03-17 00:25范红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能力校园

范红梅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在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当前创新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依靠,因此高校也非常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与创业思维的提升以及创新创业人格的形成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从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关系出发,提出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营造、研究性实践平台搭建及制度文化保障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考虑,共同构建出一个适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行动指南,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动力机制,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调控手段,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保障条件。

1 校园文化的含义

高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立足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递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具有主观意愿的文化传递教育,另一种是无意识的文化影响和熏陶。高校校园文化包含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办学传统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了指导师生行为并为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走向柔性管理,2003)。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及功能

2.1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校园文化也会随之改变,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丰富新的内涵,但无论校园文化如何发展,始终具备以下共性特征:

2.1.1 独特性

2.1.2 时代性

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它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更替演变而不断更新。由此得出,高校校园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周恩来总理儿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样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校园文化是以振兴中华为主旋律的,歌颂学生向上的精神面貌;20世纪90年代,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发展主题;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和创新成了校园文化的两大主题;党的十七大以后,紧随时代的步伐,“和谐校园”的概念逐渐融入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进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显现了中国梦主题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双一流”建设、依法治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时代特征(李琼,2013)。

2.1.3 创新性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要把培养具备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好与坏、质量的高与低,都关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浓厚的环境氛围中经过长期积累、完善、升华而最终形成。为此,高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硬件设施、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开办学术类交流活动等途径,旨在培育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体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型特征。

2.2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2.2.1 教育功能

高校的校园文化教育相对于课堂教育、实践教育等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量。文化教育区别于传统的说教式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其有着非常强大的教育功能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组织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挖掘潜在才能,去认识和改造社会,完成既定目标,进而达到在活动中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在校生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分工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补充了传统课堂授课的不足,在社会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能力、校外的科教文卫及体育活动等方面,对学生来说,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动手实操能力,培养了独立自主的性格。

2.2.2 导向功能

我们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而错误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低劣的校园文化则会阻碍学校的发展(王海鹰,2006)。正确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对学校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可将全校师生的思想认知统一到本校的办学思路、发展理念,保证学校既定的发展方向,并逐渐形成与学校发展道路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人才培养氛围;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帮助他们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格观念。

作为主管住培工作的负责人,陈玉国更是深有体会,要想做好住培工作,第一是医院重视,因为住培工作是“一把手”工程;第二是制度落实,扎实推进十分重要;第三是住培过程的管理十分关键。

2.2.3 辐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辐射性。正能量、具有活力的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反之,消极的、缺乏生命力的则阻碍社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硕果,经多种途径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其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高校各类科研成果、先进技术方法及追求真理、崇尚自由的氛围,由高校毕业生带入并于社会生活中予以传播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受到的先进理念的熏陶,并由此产生的文化行为,在一定时期内将引导和推动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养成的懒惰、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在其走向社会后,会给其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长此以往,势必会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毁灭性影响。

2.2.4 调节激励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美的环境给人美的享受,良好的就餐环境让人有食欲,优质的高校校园文化对教职员工、学生也能够产生独特的吸引力。教职员工和学生乐于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通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适时引导方向和内容,提升档次和品位,满足师生员工对文化的内心渴求。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促使教职工在活动中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同时,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还能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其道德的修养,形成健康的心智。

3 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3.1 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多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及新校区的建设,高校对土地、房屋、教学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成倍增长。目前,各级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明显不足,财政拨款的额度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部分省属和市属高校。基于高校的社会属性,学费标准由政府部门统一制定,高校非财政收入渠道也比较单一,因此造成许多高校入不敷出,债务问题和财务赤字相当严重。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融资渠道较少、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下,公立学校建设新校区基本依靠学校向银行贷款,然后利用财政拨款逐步返还。因此,在校园楼宇、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花费大量的资金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后续资金紧张,投资后劲不足。而对于使用非财政资金建设新校区的部分民办高校而言,由于投资方要考虑投入与收益的关系,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比公立学校更为严重。

3.2 文化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不少高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塑造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不少高校在新校区的建设和搬迁过程中,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致使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得不到较好的发挥。有的高校专注于搞教学、科学研究和招生就业等工作,对于师生员工的文化需求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投入精力较少。有的高校表面上很重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但缺少对新校区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对校园文化价值的认识距离社会和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高校育人功效的发挥。

3.3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有些高校在未对学校整体形象进行统筹分析、深刻思考的情况下,随意定位校园文化设计理念,使后续的文化景观建设也难以实现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缺少对自身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特色风格的挖掘,造成多所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风格上大同小异,体现不出自身的特色。任何一所名校都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通常是办学历史越长,品位越高,文化特色越明显,这也是国内不少高校想尽一切办法追根溯源、延长历史渊源的原因。对一所高校而言,仅有宽敞的校园和现代的建筑,并不能给予师生足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一所高品位、高层次高校的建成,需要有深厚校园文化的滋养和支撑。但在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物质生活环境,也导致部分高校为了满足学生的一时需求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必要的物质保障,需要形成必要的制度支撑,也需要有全面、科学、完善的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规划方案。

4 基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4.1 提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

有些学校网络不发达,图书馆资源也很匮乏,大学生纵然有好的想法也因缺乏研究的环境以及硬件基础,使得创新活动很难开展下去。高校在做好硬件建设方面,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室,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场所。

4.2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通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在学校发展理念中,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和己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竞争、创新精神。

4.3 完善校园制度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外部动力

在完善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时,应该遵从科学化管理,统一的制度安排能够从整体上把学生管理好、引导好,但要注意凡事一刀切的不良效应,不能把学生管死。为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遵从学生个性特征,把每个学生当作具有丰富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主体,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第二课堂里,可以举办学术讲座、科技报告会、学术沙龙等各种主题的科技活动,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或科研小组,申请学校的科研课题,并选派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4.4 丰富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将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组建双创型社团组织,引用创业者思维对社团进行组建和管理,从而将创业理念融合到社团建设全过程中;广泛开展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时事、创业政策的宣传,特别要加强对国家、地方政府或学校出台的创新创业相关制度,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去了解双创环境,为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充分的外部环境认知和科学的路线设计。

开展多元化校园创业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模拟市场、跳蚤市场、“三创”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样化校园创业主题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邀请优秀企业导师、创业公司高管开展“创业名人名家进校园”“创客大讲堂”等创新创业学术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从而将创业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校园学习过程中。

5 结语

校园文化与创新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保证。高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创新能力校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