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益善 阎 俊 谢 晶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上海 201306)
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等,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1,2]。同时,食品工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永恒的朝阳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近些年来,现代食品产业发展快速,相应的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上升[3,4]。因此,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海洋大学就食品类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具有多年经验,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以本校食品类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和改革为基础,结合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规律,就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的特色化培养进行探讨。
(1)目前,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和学术性型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区分度不大。专业型的研究生在校期间虽然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锻炼实验操作,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研究内容往往集中在点而没有综合性,又缺少必要的工程实践,学习理论多于面向实际,同时对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了解不足,在毕业后难以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
(2)大多数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熟悉食品领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由于一直在高校或研究所体系,缺少对行业的了解。同时,导师大多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很少,从而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高校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食品相关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工程师等为共同指导老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上校外导师一般具有本职工作,无暇指导学生,并未发挥很好的作用。
(3)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对专业型学位认知不足。高校多是以学术研究为重点,大部分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远远大于专业型研究生,这样专业型研究生学生在学院或课题组的学术氛围下,难以充分认识到专业型学位的特点。另外,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本身的学科性质,其学术型研究生也多具有工学背景,使得多数企业对食品类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界限认识模糊,招聘时几乎所有岗位对哪种类型的研究生没有明确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高校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首先应制定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具有专业型学位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可以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在调研相关企业导师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制定。方案中应明确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包括课程学分和专业实践等,以使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的导向性更为清晰。
(2)建立符合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符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特色,注重对食品领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补充,科学的建立课程体系,能够引导研究生有效的把食品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研究生知识获取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为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构建了由公共学位课、领域学位课、实践特色课和选修课4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选修课模块设置了《水产品高质化利用》《现代食品冷冻冷藏技术》《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等多个课程,可供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学习,满足用人单位的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另外,《食品工程新技术》《食品研究方法论》等实践特色课程,邀请了丘比食品有限公司、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等企业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部分授课内容采取企业合作教学模式,把一些实践训练放到企业的生产线上,使研究生可以系统掌握食品产业发展的前沿,更好的了解行业生产,拓宽视野、提升创新意识。
(3)提升导师的实践经验。行业背景与实践经历的缺乏,使得大多高校导师与真正的实际生产脱节,自身的实践思维就较弱,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具有创新实践理念的指导。因此,应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升导师群体的实践经验。如学生实践时,可以通过教师带队的形式,一起进入大型食品企业进行实习;企业专家来授课时,安排青年教师进行对接与全程听课;鼓励老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了解行业动态等。这样,导师可以切实接触生产一线,能够有更多机会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从而更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提升指导学生能力。
(4)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专业实践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充分的实践经历是实现专业型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重要保证。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应符合食品行业的职业需求与发展,体现出综合性与实用性。
其中,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是确保专业型研究生实践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研发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在产学研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高校有着比企业更多的科研成果,企业比高校更能准确把握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两者的有效合作能够更为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近些年,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与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光明乳业研究院、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食品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其中获批国家级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获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3个。
另外,也可以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真正发挥双导师制度的优越性。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作为专业型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由学校导师与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导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研究成果反哺企业导师和企业,激励企业导师和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并能通过校企双方的协同创新与发展,以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建立专业型研究生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专业型研究生的评价,绝对不能够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加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力度。如在实践环节中,学校可以组织由校内、外导师组成专家团,就学术的专业实践主题汇报进行打分,依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和综合表现给出评定成绩。同时,专业型研究生在开题、中期、课题组分工协作、参加行业竞赛等活动中的表现要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
(6)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是为行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纳入总体工作,能够使学生更了解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特点,食品行业的行业特色与发展前景等,尽早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举办讲座,介绍食品行业对从业者知识体系、实践能力相关的要求,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实践环节的培养。
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的优质培养,离不开高校的顶层设计以及食品企业的高度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研究课题的选取、考核评价的实施,特别是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都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和行业企业双方的自身优势,从而全方位构建符合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特点的、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为食品行业培养出更多能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并可以引领行业创新趋势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