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学业导师制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7 02:40常超林金保李兴莉张柱陈静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导师制创新型工科

常超,林金保,李兴莉,张柱,陈静

(1.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力学系,山西 太原;2.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一 引言

在培养适应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产业协同进步的国际化人才的这一重大战略上,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并完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创建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项目[1-2]。学业导师制作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3-4]。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从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考虑,通过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基础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理论,还要求有培养好项目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广泛施行在英美高校,我国985 重点高校也已成功开展了学业导师制度。但是,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导师角色定位错误、导学次数偏少、导学意识淡薄等是目前国内的学业导师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国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无法真正意义上起到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因此,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继续探讨学业导师制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期待进一步推动学业导师制度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 我国学业导师制度的现状

(一) 学业导师的聘任与学生分配问题

学业导师在学院相应专业教师中选聘。学业导师或通过个人自荐,或由学院指派,学业导师需树立“教书育人,师德为先”的理念,其职称必须是讲师及以上。本科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都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一般通过辅导员随机分配或者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5]。学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而辅导员主要从思想政治上管理学生,两者相辅相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单一行政化管理,以及对本专业知识不匹配的缺陷。新工科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目前的学业导师聘任,还无法按照教师个人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等因素分配指导学生。学业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熟悉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相关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熟悉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在进行选择学业导师时候,教师的研究课题方向与学生兴趣爱好不能更好地相适应。现阶段很多重点大学都进行高考大类招生,以学院或者学部形式进行招生,所包含多个学科增加学生双向选择的难度。在对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学业导师忙于自己教学科研工作,会让所指导研究生或博士生进行培养,本科生也只能在学生导师实验室干一些杂活,学业导师培养制度还有很多不规范。学业导师不同于硕士/博士导师,不仅要通过学业导师制度引导学生打造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本专业的科研注入新鲜活力,而且将科学研究方法融入到本科生指导过程,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

(二) 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创新思维能力要求:不仅需要能够对某事或某物创建新技术和形成新理念,还需要提出新方案。学业导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培养体系不同,通识教育体系建立在各个知识大类基础之上,每位学生大一期间必须选择各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与本专业可能没有关系。基于学业导师制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在本专业或学科范围内,在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科研活动来实现的。导师可借助学业导师制平台,通过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或本科研究生建立科研梯队。需要强调的是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和研究生导师制的功能有所不同,研究生导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本科生导师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或者技术生涯教育和引导。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产生互动,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术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学业导师科研项目的机会,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由于本科生基础薄弱,在导师的科研工作中很难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的工作过于机械化,不利于真正融入导师的科研工作[6]。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创新实践成果的产出,却忽视了对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尚未进行系统训练后就参与了创新实践。学业导师要鼓励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适当地精读相关科学文献,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动性,积极推动学生的科研热情。

(三) 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进一步激励本科生开展活动,本科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培养创新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作为检验创新教学方法的唯一标准,因此,学业导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相关的纵横向课题,借此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7-8]。任何的科学研究都不能脱离实际,目前的实践能力培养大都采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进行,或者按照导师拟定的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可能与实际应用相差较大,本科生没有动手实践机会[9-10]。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本专业在行业的应用,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亟待将“新工科”教学研究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学业导师需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行业技能考试以及本专业的业务知识指导与传授,并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项目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一对一交流学习活动,紧密联络行业、企业共同探索“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四) 学业导师制的管理模式

学业导师制对拔尖人才的培养,仅仅要求高校教师强制执行很难发挥好作用,学业导师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共同完成,需要制定基于学业导师制的阶段性培养方案,就是在原有教育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更加注重通过与学业导师互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11-12]。学业导师工作是教师应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教学单位应根据生师比及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学业导师,明确学业导师工作职责,将担任学业导师经历且考核合格作为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学校行政部分要通过绩效奖励、考核等方式激励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入到学业导师的队伍中来,规范学业导师达到职责与要求,制定相关学业导师的考核方式。相关制度应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生“一对一”指导次数、每学期集中指导次数以及导师面谈记录等。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过程,学业导师指导方式灵活多样,包括早晚自习、网上互动交流、讲座、座谈、科研指导、专题讨论会、个别或集中面谈、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规范学业导师的遴选与聘任,对学业导师指导学生数目进行规范,保证学业导师制度的质量提升。同时,学院要完善对学业导师的评价制度,激发学业导师的工作热情,经常组织学业导师进行经验交流。学生管理部门也要通过相关制度合理约束本科生服用学业导师的相关指导,尊重学业导师,主动联系学业导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业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接受学业导师的指导。在本科专业教育、开学教育等环节加强建立学业导师制度的意识了,让本科生能够很好地听从学业导师的管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 学业导师制度的案例剖析

以作者所在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本科生基础相比985、211 等重点院校有一定差距,数学、英语等基础一般,可能会有偏科现象,很难立马投入科学创新实践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培养,这也是当前创新实践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以科学研究为纽带,借助学业导师制度,建立阶段性科研培养方案,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和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与科学能力的协调发展,实现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13-15]。

在大一阶段:利用专业概论课程等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启蒙教育,组织大一新生积极参加本专业领域知名专家、聘请的学业导师的讲座。大一新生的自我科研素养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学业导师可结合自己学生期间的学习经验,传授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围绕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定制规划,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职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培养本专业学习兴趣;在大二阶段:通过交互选择的方式,选拔中尖子生,通过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或研究生建立科研梯队,让高年级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对大二学生进行指导,掌握本专业科研中的基础技能,比如有限元软件、工程制图软件等科研常用软件,还有拉伸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等常规力学仪器的使用。学生在科研中,不断加深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三阶段:让学生融入到学业导师的科研中,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代练,对学生进行素质拔高,学业导师可以将一定的科研任务布置给本科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学以致用;大四期间:持续指导参与创新毕业设计,把毕业设计作为培养拔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创新型本科生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和理想追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确立出国留学、考研、就业或创业的发展目标。

新工科下的学业导师制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实践环节,以培养全方位系统化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的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改善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16-18]。学业导师要为本科生科技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借助于企业的产学研项目,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科研项目中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与科技之间的联系,渴望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业导师可借助相关人脉资源,邀请在企业工作的优秀校友返回母校为本科生进行培训,让本科生提前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科研素养;让本科生尽可能地走出校园,通过考察、参观、实习等方式,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的技术应用,通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四 结语

综上,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分析了高校当前拔尖创新型本科生教育培养,对学业导师的聘任与学生分配问题、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业导师制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导师科研与学业导师制相融合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特别是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在大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促进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夯实学业导师指导的内容基础,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工程素养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导师制创新型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