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怡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的规定和相关文件要求,我国多所独立学院已经从母体学校脱离,转为独立建制,转成一所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要想实现成功的转设就需满足自己的师资、土地等多方面的条件,其中师资成为关键指标。为实现成功转设和转设后的健康快速发展,独立学院需要正确认识当前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探寻有效的措施,保障独立学院成功完成转设,最终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自2006年以来,先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就独立学院的转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约92所高校成功转设。
(1)国家政策导向。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到了独立学院“转设”的概念。2008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则对转设有了师资队伍的明确要求。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了独立学院转设需具备职称和学历结构都合理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为了成功完成转设,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政策要求,提高自身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在数量、质量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
(2)市场发展导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具备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独立学院沿用母体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程度的雷同,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市场导向下,要求教师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个体的专业化素质和能力。
(3)独立学院自身发展所需。独立学院在接受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比,在自身管理上又达不到民办学校的灵活性。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大多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民办或公办高校,可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和机构管理机制,无须受制于母体学校,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享有决策权。
在独立学院转设的历史性机遇期,独立学院亟须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实现突破,从而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现阶段,独立学院的主要存在着人员配备数量和师资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双师双能人才较少等方面的问题。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学校的师资配置比率应低于18:1,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应大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数量大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实际上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数量大于10人”。全国大部分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学校的师资,自有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导致生师比不达标,依赖于兼职教师导致兼职教师队伍比重大于规定标准,且稳定性较弱,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数量不足。
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年龄、学历方面。年龄结构上,师资队伍呈年轻化趋势,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时间、财力、物力等支持,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投入的成本较大,回报时间较长,有些教师在培养成才后选择去更具有知名度的高校任职,故回报率存在不确定性;学历和职称上,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比重较高,博士研究生的比重较低,高职称人才占比较低。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相关学科、课程的角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突出质量导向。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急需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这对于身处高校一线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存在科研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较弱的问题,独立学院的教师长久以来在校园环境内,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急需按国家和社会的最新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教发厅〔2020〕2号)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的文件精神要求,高职高专侧重于技术技能,独立学院转设前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两者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新的发展模式对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而当前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教师来源于母体学校,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大部分以学术型研究为主,在技术技能方面欠佳;且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计划,导致教师数量不足。
对教师队伍的顶层设计制度是学校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把对师资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作为突破口,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引进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绩效激励制度,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对高校教师的吸引力,保障人才流入,稳定师资队伍。第一,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破“五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以质量为导向,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育人质量,全面可观评价教师,为教师创造良性的教学科研环境,保障教师利益,让教师“来得了,留得住”。第二,推进独立学院教师薪酬待遇和工资激励制度的整体改革;高薪聘请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科研骨干等,指导教师撰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和成果。
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科研、教学、实践“齐抓共建”;并转变“教师中心”为“学习中心”,克服自我进入“内卷化”状态,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来监督自我;积极地对照双师双能的要求“重新上岗”,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重新建设,主动地适应独立学院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需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第一,改变过去只注重学历、职称的做法,主动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企业背景的一线教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以团队促个人发展,在校内形成双师双能教学科研氛围;一方面积极搭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培育具备双师双能素质能力的教师,打造一支兼具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并进一步搭建高校双师结构的教育专业团队方面,打造双师双能教学团队。
对当前的独立学院发展来看,“转设”是一条响应国家政策、适应社会发展的最佳路径。独立学院能否成功转设取决于很多要素,其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生师比、博士/硕士占比、高级职称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等方面不足的问题,通过制定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而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独立学院在转设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科研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样也需要多下功夫,重点是在高学历、高职称和双师等方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促使师资队伍健康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无非一朝一夕之事,各独立学院都应该乘着转设之“东风”,借助师资队伍建设之“利剑”,对标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和成功转设的其他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经验做法,加强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实现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