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王宗元 刘泽祥 马永刚 孙丽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近年来,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新型的制药企业对于同时具备制药知识和智能化设备知识的人才缺口巨大。因此,探索产教融合集成背景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科专业培养,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培养同时具备药品生产、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能力的智能制药复合人才,提升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满足制药产业对智能制药相关人才培养及技术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纵览整个国际职业教育史,将产教集成融合,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德国、美国和英国。
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赋予学生两种身份,学生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既能在学校受到体系完整的理论学习,又可以到企业接受真实的岗位实践锻炼。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和大力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学校、企业和行业充分配合,各司其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更紧密的贴近企业需求,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1]。
英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在制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要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然后整体分析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完善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实行三段式的模式,即学校理论学习—企业实践锻炼—学校理论深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市场需要、企业需要全程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对培养模式的机制进行宏观调控,让学生(学员)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既能具备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实际的生产技能[2]。
美国的ATE模式即高级技术教育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起的一项旨在满足技师人才需求、有效整合产业与教育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联合教育和产业部门,共同策划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共同评估。在合作中,技师课程是由产业团体代表帮助修改并参与试行,采取产业标准本位的开发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最终确认合格技师培养的结果[3]。
国内关于产教集成融合的研究也较多见,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的张改清对智能化工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思路,他指出深化产教集成融合要构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相结合的课程体系[4]。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波教授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他指出高职教育发展难的问题,就要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约束相应主体的责任,促进教育资源向高职院校倾斜,改革高职院校体制机制[5]。
基于智能制药产教融合集成的产业背景,培养创新人才要紧密围绕产教深度合作和专业间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药技术专业群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为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探索以围绕智能制药为方向的复合专业群,以药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为核心,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智能设备维护维修、智能单元集成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专业的信息化系统管理提升智能制造系统信息化,构建能有效服务智能制药行业的复合型专业群。从智能制药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参照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以合作基地为载体,结合行业产品结构与工艺过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基于智能制药生产过程的岗位课程,实现校企双方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评价。
准确定位智能制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在现有的制药、机电、信息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智能制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增加智能化制药生产线及信息系统管理等相关综合实训项目,优化实践平台教学体系。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实习管理平台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严格考核实习效果,考核合格者发给校企双方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证明。
以培养智能制药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及服务经济建设为基本定位,通过岗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设置专业课程,开发融入“1+X”证书的课程标准,构建高水平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围绕智能制药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结合国内外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细化模块课程职业能力点,依据职业能力点设置教学项目。坚持项目“来源企业、服务教学”,以典型的智能制药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能力学习情境,通过下达学习任务,实施在线项目教学,使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真正实现能力本位的教学。学生根据各自所在岗位要求,自主选择相关的模块组建课程,实现灵活自组的学习模式。
成立质量管理与评价小组,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管理工作,实现培养同时具备制药、机电和信息化技术复合人才的目标。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和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加强督导、反馈、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成立智能制药专业群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细则,开展信息的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及时进行教学行为纠偏,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全程监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以学校为主体,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点”评价;对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效果以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由企业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线”评价;对专业人才技能素养的培养效果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人员进行“面”评价和对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成果进行“验收”。在对学生技能素养考核的过程中,进行学生“6S”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考评,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进行考核,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综合考核完成了“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