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红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江苏 泗阳 223700)
古诗文是十分注重意象和具象描述的,通过诗词描写,读者可以感受诗人的情怀,了解当时的背景和情景。古诗文经常性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引导学生读诗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由于小学生不具有成熟的抽象思维,在理解古诗词的时候,经常性地存在着认识偏差等等。老师可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文中的语言进行凝练,从而使得画面栩栩如生,使得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通过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以《渔歌子》教学为例。老师要通过视频教学品味词的语言,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理解《渔歌子》中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程导入环节老师就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内容向学生展示集山、桃花、流水、鳜鱼和渔翁为一体的优美画面,借此引出词牌名“渔歌子”并出示PPT 课件对其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老师播放提前制作好的与诗词对应的视频内容。当朗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同时背景出现“在一片青翠的西塞山前,有雪白的鹭鸶在蓝天中飞翔着。溪水两岸夹着成片的桃花林,粉红色的桃花随着一丝清风翩翩落下,漂浮在水面上,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中嬉戏、追逐着”的画面。当朗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则出现“渔翁的,渔翁头上戴着青竹笠,身穿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的细雨在悠闲地垂钓,迟迟不肯归去”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画面、诗句、背景音乐的衬托不自觉走进诗词赋予的世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中描写的画面,进一步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情感。
同时,在学习《渔歌子》的时候,老师可通过音频的方式,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悠扬的旋律拨动学生心弦。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唱出来。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在读诗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力,由内而外感染学生,使得学生爱上读诗。
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本首诗是首别样的送别诗,字里行间无一丝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诗人对六月份的西湖极力渲染,从而表达出以及对于西湖的喜爱。学生在阅读诗句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思考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并且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绘制完成,对古诗词深入体会。除此之外,身临其境更能使学生对自然美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该古诗的相关视频,为学生展示西湖中茂密的荷花,通过看、听、赏,调动多种感官,让古诗如一张唯美的山水画,生动呈现在学生眼前和脑海中,加深学生美的体验。
小学生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期间,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综合作用教学工具、教学环境等等,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可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发掘出自己古诗文阅读的积极性。在古诗文教学期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当中的内容展开想象,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进入古诗文中,形成对古诗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回乡偶书》一诗由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告老还乡时所作两首诗中其中一首,是唐诗中的极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诗人贺知章荣归故里,但他并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而是刻画了一个久别故乡的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回乡偶书》这篇古诗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背井离乡的认识不深,不能亲身体会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内心感受。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想象自己搬家后,过很久的时间回去,会发现周围的邻居已经有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比自己小很多的小孩,几乎对自己毫无印象。此时,再让学生阅读古诗文,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在学生对诗歌形成了自己的体会与认知后,老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两两一组,一个扮演作者,一个扮演诗中的小孩,让学生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等内容,并请几组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表演,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深层次理解古诗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又如,《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把春天感受到的快乐跃然纸上。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古诗文,将自己想象的画面书写出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性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或者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花坛,亲身体会对周围美景进行欣赏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阅读兴趣。
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古诗词,并且已经对古诗词形成自己的理解。老师可根据学生求胜的心理,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读诗比赛,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制定比赛规则,为学生营造比赛氛围,通过古诗文阅读等环节,激励学生自觉阅读古诗文。
老师可在即将完成学期教学任务时,组织班级学生展开一次古诗诵读比赛。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朗读,再让全班同学为他们打分,将获得的平均分作为学生最终得分。其次,鼓励团队合作,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将其进行扩写,在翻译成现代文以后,适当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在展示的时候,可通过个人演讲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将古诗文的思想内涵充分表现出来。最后再组织古诗文背诵比赛,将背诵数量最多的同学选出来。在前两轮比赛中,淘汰后几名,剩下的同学进入新一轮比赛。在最后一轮比赛中,评选出冠军、亚军和季军,为获奖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不仅如此,还可以由学校组织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古诗词竞赛活动,通过设置不同的关卡,进行年级间的较量。在竞赛内容方面可以进行以下几个关卡的设计:第一关为对答题“古诗文联句”,每班派4 名选手上场答题,主持人说出诗词的上句或者是下句,参赛者对出对应的诗句,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不得分;第二关名为“九宫格”,要求学生根据九宫格中出示的汉字识别一句诗词;第三关为“看图猜诗句”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内容猜诗句,答对者得分,答错者扣分;最后一关则名为“飞花令”,学生根据主持人设置的关键字背诵出诗词中的相关句子,轮流背诵诗文,要求是不得重复背诵。在比赛前学生要通过细致的准备,才能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运用竞赛游戏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更加有兴趣。
古诗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很多古诗文在写作的时候是立足于当时社会背景展开的。优美的诗词离不开诗人的文化底蕴、生活经历、所处时代。学生在阅读古诗文之前,应该充分理解古诗词写作背景。老师可以适当地开阔学生视野,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出古诗文写作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形成客观认识。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解,将社会动态、历史情况展示给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知识传递,并且通过前期的知识铺垫,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诗人生活的场景和时代,理解诗人。
比如,在学习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时,老师可以将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介绍一下。这首诗词在写作的时候,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异常猖獗,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课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进行阅读,初步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追求真理、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充满个人魅力的豪放不羁的英雄气概。了解毛泽东阅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时深受启发,提笔写下这首诗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胜利,从而塑造出全新的梅花形象。通过简单的背景概述,学生在古诗文阅读时,将会形成对梅花的认识,并且了解梅花的隐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起来更加轻松。在课后老师还可以布置实践任务,以“多彩的梅世界”为主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梅花的诗文、图画、乐曲等素材,了解在传统文化中诗人墨客们将视梅花为花中“清客”“岁寒三友”之一,进一步体会作者们对梅花风骨的赞美之情。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兼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将古诗文教育融合课程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在诵读古诗文的时候,会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将其与古诗文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完成古诗文学习。
例如,《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诗歌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鸟影”“人”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只留下了白茫茫的冰雪。后两句则是画面的主体,在江岸边坐着一位孤独的垂钓者,流露出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感。而老师在教学完《江雪》以后,学生通过诵读对诗歌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体验,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古诗文的理解,用手中的彩笔,绘制出一名垂钓者在漫天大雪的环境下,孤独地坐在江边垂钓。绘画的时候,可注重对周围环境的渲染力度。通过绘画,帮助学生对古诗文深度理解和认识,形成阅读感悟,并且帮助学生养成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散发出来,实现学习效果优化。
再如学习《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学生对山水景色的认识相对不深,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三峡景色,全诗为读者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的景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观看的景色,结合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图画。在绘画的时候,避免学生先入为主,将多媒体图片绘制出来。老师要通过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古诗文中的意象、具象,体会古诗文勾勒出来的情景,适当性地添加自己的想象,丰富画作内容。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首先要对古诗文会读,才可以为理解古诗文奠定基础。阅读古诗文的时候,阅读方法又划分小组阅读、范读、接读、欣赏读、合作读等多种方式。由于小学生不具备充足的阅读天赋,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对很多诗句的断句也存在问题,老师可以提前进行阅读,由学生跟读,掌握古诗文的断句,清楚古诗文中的字词读音,分清句读。诵读古诗文期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开,由此以达到诵读古诗文的目标,对古诗文的内容有初步感知。在诵读期间,老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纠正错音。老师为学生制定阅读古诗的目标,让学生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积极性。另外,老师要对诵读良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同学们可以提高自信心。
例如,《江南(汉乐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的古诗。本诗是一首汉乐府诗,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小诗,描写了江南盛夏时节荷塘景色,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9 个生字,会写3 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江南》(汉乐府)的时候,老师首先利用优美的图片配上音乐,将学生带到江南的美景之中,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势利导进入新课,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古诗文,学生感悟诵读古诗文的节奏、读准每个字音。在领读完成后,再让学生自读、同桌相互之间对读等,学生逐渐对古诗文中诵读熟练。在此之后,老师再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解析,让学生尝试性地翻译古诗文内容,学生在此之后,就会对古诗文有着很好的理解,在读诗的时候就会有良好的兴趣,收获的教学效果也会趋好。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要学会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并且能够掌握简单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所以,在古诗文教学期间,老师要尤其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养成。诵读和鉴赏,是学生最感性、最直接领会诗文意境的方式。在诵读古诗文期间,老师通过声情并茂和抑扬顿挫地领读,激发学生跟读的欲望,通过分组阅读、领读、交叉读等方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古诗文阅读的魅力,领悟古诗文中的韵味。例如,在引导学生诵读《芙蓉楼送辛渐》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文中的几个意象。之后,老师在根据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性点拨,让学生想象出来一幅极具意境的图画,水天相接、烟波浩渺的吴江夜雨图浮现在眼前,展示出壮阔、高远的意境。之后,再与诵读古诗词相结合,感悟诗人送别好友的孤寂和凄寒的感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光明磊落、孤寂傲岸的品格,加深学生对诗词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是养成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关键时期,老师通过组织开展古诗文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文阅读兴趣,积累文化底蕴,从而培养出每位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得学生可以享受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