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艳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透防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042)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为我国初中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当下大部分学生家长也对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在面对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向学生讲解抽象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适当的了解一些国内、国外的基本对峙情形,科学、合理的将我国行为规范方针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时政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一定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联系现实生活,减少学生在学生知识过程中产生的难度,推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以此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特点与抽象性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身与政治的距离非常远,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没有很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在讲解上枯燥的讲解知识,学生则负责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属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则没有真正展现出来[1]。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教学方案严格执行,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对理论知识也没有讲述更多,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过于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并没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没有机会去体会、去比较,无法发挥出学以致用的作用,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严重影响其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引入时政教学,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开放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散,优化学习方法。
在初中教师团队当中,还有一些教师存在政治素养不足的现象,对时政知识没有及时积累与更新。时政资源的敏锐性非常匮乏,对我国政治历史、文化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等等都没有进行很好的了解,还有一些教师的逻辑能力、哲学知识与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导致他们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无法更新,对时政资源的判断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时政信息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严重影响教学成果。有一些教师的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多,到那时逻辑思维不够新颖、视野不是很广等等,这些情况都能够严重影响到其课堂教学成果。所以,教师既需要重视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还需要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初中生遭受到时间与媒介等等的约束,对时政材料了解不足,因为学习科目的不断增加,大部分学生都会将时间与精力融入到主科学习当中,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的内心当中没有获得重视,甚至有一些学校并没有保障机制等现状,因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枯燥、乏味,学生对此科目知识的学习全靠死记硬背,为了追求学习功力,他们都是想着应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好成绩,对政治教材当中的知识并没有过多的思考。所以,如何将时政材料引入到课堂上,提高学习热情以及对时政素材的关注度,改变学生对此科目的看法,也是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2]。
谈起道德与法治科目,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就会想到枯燥、乏味以及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此科目知识的时候,就会展现出得过且过、毫无学习热情的一种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上升。要想真正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就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3]。简单来讲,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可以精心挑选一些符合学生现实生活情况、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的时政资源,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等方法引入时政资源,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出学生对时政资料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不断养成良性循环,以此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初中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扫黑除恶”话题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对此项斗争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出课堂参与积极性,追随教师的步伐不断深入学习教材当中的知识,以此来感受与掌握公平正义,懂得如何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非正义行为。
对比过去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足,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改变学生处在被动学习位置的情况,有效击破老式教学框架。而教师在探究老式课堂上的不足的时候,应当融合时政材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实施知识拓展与延伸其中的背景,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查阅资料或者写报告等等小任务,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时政材料的引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时政意识,进一步理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以外,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查阅资料与应用PPT的方法,促使学生根据固定模块来推动自身不断完成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一些学生来讲,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4]。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二)《维护国家安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维护国家安全”为主题进行讨论,设计成PPT进行演讲。有一些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同学仔细的讲解此时间的前因后果,还可以表达出自身对此事件的想法。当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关注时政,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与评价,作为一名初中生必须坚定爱国意识。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时政的探讨兴趣,意识到时政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人尽皆知,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的这一原因,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因此无法避免每一个班级学生都会产生道德修养与基础知识能力具有差别的情况,在新课改教学要求当中,也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引用时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灵活多变的创设教学手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发展,积极、主动的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展现出来,更好的展现出学习地位,以此来平等、和谐的面对每一位学生,激发出学习积极性,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经济改革》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引入中共十九大中央全会为主要的热点内容,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播放总书记习近平的谈话视频。虽然中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十九大的回忆内容与目标,但是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国经济改革以后产生的变化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他们将图片与会议内容进行结合,然后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展现出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爱党、爱祖国的情感,设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主要就是促进他们对当下社会与国家等等能够进行有效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时政资源引入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促使学生在自身了解的情况下感受与掌握教材知识,促使学生将教材当中的内容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学习素养,真正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教材当中的知识[5]。
比如,初中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一)《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资源上寻找出相关信息。如:“母子之间的零花钱协议”,主要讲的就是一位律师妈妈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签订的协议,这能够让学生根据时政资源实施自省,提高法律意识,并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教师采用这个时政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够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够科学、合理的约束了学生的行为举止,促使学生设立其遵守学校规则与学习规则等等意识。
综上所述,我国当下的迅速发展对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又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需要真正意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树立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初中教师需要重视时政材料的灵活应用,并与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可以获得学以致用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