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结合点探索
——以软件工程课为例

2022-03-17 01:40辛雨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工科伦理教学内容

辛雨璇 佟 林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蓬勃的发展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接触海量且纷杂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也形成了更深刻的思想矛盾,因此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依赖于思想政治课程,而是推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倡导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渠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渠道来进行思政教育,成为目前各大高校教师研究的课题。

1 理工科课程思政融入策略

为了实现理工科课程蕴含的思政属性,就要考虑到如何实现理工科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无缝衔接,即找到理工科课程的思政点,从而将隐含在理工科课程背后的思政内容显性地表达。为了更好地阐述结合点,本文以软件工程课程为实践课,尝试从教学内容上结合思政内容。

1.1 从专业历史发展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可知兴衰,历史推动变革,每个专业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一代又一代人以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为己任,不断奋斗的结果。从专业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到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对先进文化的学习,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软件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是1993年ACM和IEEE-CS确立,并由来自全世界的大学、专家和科研机构经过多年努力确定的知识体系。

软件工程的内容更是随着历史更迭,代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因此在讲解软件工程的来源时,会讲到软件工程化的产生以及各类软件工程开发模型的演变,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从螺旋模型到敏捷开发,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世纪的技术发展变革。虽说软件工程演变不像两弹一星这样的事件如此的重大,却也是软件工程学科的里程碑,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传承着历史长河演变中的进步。

1.2 结合伦理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工程伦理就是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即在工程角度的何不可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就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到教育评价标准中,并设立为ABET认证的必需条件之一[2]。但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薄弱、理念模糊和应用型不强的困境[3]。软件工程课作为培养软件工程方面的储备人才,尝试将软件开发模式与技术伦理相结合、将软件项目管理与利益伦理相结合、将软件项目开发各个角色相配合与责任伦理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一颗石子,守好责任田等;也可以从案例教学角度,比如数据非法盗取的案件、电脑病毒传播造成上亿损失等。总之,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廉洁职业精神并具有伦理判断力,何可为,何不可为,高精尖行业人才更需要规范职业行为;能够在工作中具有伦理判断力和控制力,不踩红线,成为尽职尽责的工程师,值得一生学习。因此,理工科课程可以尝试从内容角度,以案例形式融入职业伦理教育。

1.3 提高沟通能力促进团队合作

由于软件项目的开展需要各个角色通力配合,比如需求分析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都需要进行横向的沟通,因此课程内容可引入沟通基础知识。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可将需求分析内容与沟通模型结合,强调沟通的双向性;沟通的过程是双方对所传达信息的理解和反馈。再比如在需求分析这章会讲授信息收集技术中的访谈,如何进行访谈来获取有效信息,更大程度找到甲方需求,就涉及沟通的过程和沟通技巧等内容。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应积极倾听、积极反馈、控制情绪并使用非语言符号等技巧。

1.4 结合形式和政策增强竞争意识

课堂内容组织应来源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在教材上加上形式与政策,是要介绍国内该行业的发展情况与就业趋势,是对固有教材内容的补充,也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与时俱进。在课堂上引入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保证所教内容不落伍。除了保持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外,还要引入软件工程的就业形势。比如在讲解软件测试章节,讲到软件测试方法分为白盒和黑盒两种测试方法,可引入测试的招聘条件、白盒和黑盒的工资对比,学生此时的注意力会更加聚焦;比如在讲解软件设计中,可引入少儿编程,针对青少年的图形化编译环境以及新的计算机教育类行业的兴起,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走向。在理工科课程中引入形式与政策,更加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就业意识。

2 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软件工程》为例

2.1 理论课思政教学设计

理工科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从教学内容考虑切入爱国主义、伦理教育、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培养等思政教育内容,然后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首先,将协同育人内容纳入教学目标。以软件工程为例,软件工程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概念,掌握软件工程方法,能够将工程化的思想应用于开发实践。针对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初步学会从问题入手,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项目管理等,并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有职业素养;这是将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协同纳入课程目标;同时对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一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团队协作精神、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并具有自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竞争和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该课程融入育人目标后,与专业培养目标方向一致。

2.2 实验课思政教学设计

工程类课程可以从实践角度促进团队能力培养[5],在实践中能够更深刻体会团队的重要性。软件工程实验课32学时,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登录实训SPOC课,用闯关的形式,完成个人规定实训内容;第二部分为分组项目,学生三到五人为一组,采用团队的组织形式,从需求分析、设计到实现和测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需求分析人员、设计、编码和测试人员等,进行模式公司开发实战,团队内任务的衔接,促进了团队内成员的横向沟通,团队各角色成员需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项目的开发,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课成绩评定也分为个人和团队两个维度,团队合作的成果作为评价的标准,分为A、B、C不同等级,并且采用评价的杠杆原理,以团队合作成果作为评价标准,用团队内部人员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在团队内部的合作。学生参与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中,会体会到身份角色的转换,在个人战与团队战中,更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意义。

2.3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要求强调了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教学也强调了教学闭环。但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并不像知识和能力能够通过试卷和实训来定量的考量。思政本于心,为了能够进一步展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提高思政的教改效果,该课程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设置开放性试题,例如你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你在团队中沟通遇到过什么样的障碍,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都能将实际遇到的情景进行回忆和反馈,从而形成了思政教学的闭环。

3 总结

将爱国主义、工程伦理、团队合作和形势政策四大方面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落实了多渠道育人的教育发展目标,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更为理工科课程如何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思政内容提供了参考。实质上,理工科课堂的课程思政,进一步说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类型的课堂,都离不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理工科课堂思政的融入,拓宽了教育的途径,是教育的一种创新。

猜你喜欢
理工科伦理教学内容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