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17 01:40刘玉翔刘晓东张国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人才

刘玉翔 刘晓东 张国繁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

0 引言

农村电子商务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电子商务的人才匮乏一直是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作为云南省支柱性产业之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地方高校作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热爱三农、专业过硬、思维创新、服务地方”的高质量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亟须加速推进。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由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相结合,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应用范围广阔,专业的综合性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培养商务技能,还需要培养网络工具的操作能力,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置有效的实践环节,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本文结合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新要求,对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进行研究,以期培养符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培养匹配社会市场经济、服务地方农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1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点

1.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来,各地政府积极探索适宜本地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建设以及电商助农等工作。《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507.6亿元,同比增长29.0%,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配套及人才规模等存在差异,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区域不平衡,从区域分布上看,我国华东地区农村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比重为60.9%。而华中、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总和仅占全国比重8.7%,农村电商发展相对滞后。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将达350万人。目前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仍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初高中文化占比82.5%,大学文化仅占比16.5%,高学历专业人才缺乏明显。

1.2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点

因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配套产业不完整,对人才不但要具备电商管理、运营、操作等扎实的实践基础,还需要有跨界意识和资源整合、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按需求的不同层次可分为:

(1)具有综合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全面铺开,电子商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点,区别于传统的要求产业人才掌握单一技能,乡村振兴发展对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有着“多面手”式的要求,电子商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仅仅是从业的基本门槛,而线上线下运营能力、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优化能力、网络营销和品牌建设能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能力等综合型产业素养成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市场的核心诉求。

(2)对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产业人才。在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成功的案例中,比较多的是扎根农村传统产业,有丰富农业产业经验的从业者,然后搭上电子商务发展的快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创新创业之路。现在农村产业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理解力不足,尽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组织各种类型的电商技能培训,但大部分产业从业思维守旧,甚至对新技术有抵触思想,培训效果有限,很难培养出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产业人才。

(3)具有产业规划思维和产业前瞻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乡村振兴新时期,农村电商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型的长远规划,简单化机械式的从业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对产业人才的要求,农村电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建设都需要秉持长远的战略思维,兼顾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中长期发展趋势,因此地方农村需要能洞察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掌握地方产业发展未来走势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来设计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找出可持续有特色的发展方向。

1.3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大部分高校毕业的电商专业人才,第一选择并非投身农村发展,大部分流向中心城市,尽管近几年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有农村青年人口有回流现象,但整体比例仍偏低,仍无法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稳定发展的现实需求。第二,目前我国农村电商从业者职业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具有高学历等人才较少。而愿意回乡工作的绝大多数电子商务高校毕业生,虽了解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等方面的情况不熟悉,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第三,农村本地电商人才在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后,大量流向大中型城市创业或进入企业,使农村电商产业出现人才空心化状况,人才的外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综合素质偏低的困境。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2.1 专业实践教学市场导向滞后

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应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以地方发展特点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贴合社会市场需要、适宜地方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使学生有能力适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重点。而现行的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往往根据传统电子商务教学要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商务和计算机技术两大知识领域,在培养方向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迭代缓慢,知识体系依然驻足于电子商务较传统商务转变的层面上,难以适应我国电子商务快节奏的发展。

2.2 实践课程设置宽泛无重点

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培养方案上设置了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课程,相配套地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ERP沙盘实习、企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等课程。实践课程安排流程化,实践内容范围宽泛,专业知识实践应用深度不够。在这样的实践课程安排下,学生实践内容虽涉足各个领域,但知识结构松散,即使学生努力认真完成实践,也不能深入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对电子商务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没有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也出现了电子商务企业招聘偏向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计算机等岗位针对性更强的专业,却不要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尴尬局面。

2.3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双创教育不足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驱动力创新创业模式强力改造并推动传统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突破点。云南在农业发展上有着天然的地理和环境优势,特色农业农产品资源丰富,给以“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创业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是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云南双创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功利性较强,注重竞赛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体系还比较陈旧,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缺乏,授课方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结合地方特色形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培养总体偏弱,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2.4 实践环节缺少“三农”体验

尽管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但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主要还是面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和大型企业培养专业人才,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实践单位和实践场景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和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目前很多高校都跟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践基地。而对定位于农村,针对农业的实践课程基本没有,加之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扎根城市,实践环节忽视了对“三农”体验,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流于表面,缺乏对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深入体会和理解,实践环节没有对学生在深入农村,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等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对现代农村的认识比较片面和陈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将投身农村作为就业选择的择业观。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举措

3.1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以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建立,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高校应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现有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围绕特色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混合性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设置相应的实施方式,充分利用好虚拟仿真实验室、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等资源,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深入实训岗位,给予学生更多机会明确未来职业方向,做好就业准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编制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周期,保障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2 制定层次分明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核心技能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领域分析以及结合各地方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提炼出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以此为依据,跟紧行业发展前沿新理念新技术,分层次归纳总结出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根据具体的实践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将实践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入门阶段、进阶阶段、应用阶段。在学生第一学年,要完成对学生通识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对电子商务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基础技能。在学生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情况以及兴趣特长选择电商运营、视觉传达、品牌营销、APP小程序设计等方向进行进阶技能的培训与强化,达到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效果。在学生第四学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给予学生机会进入公司实习实训,深入电子商务行业工作岗位,锻炼学生的实战技能,保障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各高校因学校资源不同、类别差异而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上有所侧重点。

3.3 实践教学与双创教学体系融合培养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要与双创教学体系相融合,在实践教学方案中突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和人才需要,有目的的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特色产业大量涌现,品类丰富且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给电子商务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给电子商务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朝着农业产业链创新、现代化规模化、有机农业、品牌农业等方面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培养农村电子商务新型人才。

3.4 增强对“三农”的认知教育,激发学生对农村的热情

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农村电商产业需要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具有立志“三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的高尚从业理想,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安排,开展特色理论和实践课程,特别应加强实践环节的“三农”体验,提高电商人才与农村电商及乡村振兴的适配性,全面提升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综合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实施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学校主动到农业企业了解其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实现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并与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开展下乡帮扶志愿活动。学校在寒暑假期适时开展下乡帮扶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下我国农村情况。在开展帮扶活动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鼓励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以此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素养。第三,校企联合开发实习实践课程。通过学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定期带领学生到企业的乡村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体验。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农业、农村、农民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第四,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以当地农业特色及农产品为基础,成立创业团队,既能锻炼创业能力,也对当地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电商人才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人才云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