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效

2022-03-17 01:40艾桃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学儿童专业

艾桃桃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2)

无论教育体制改革还是职业人才培养标准或是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都重点强调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改革创新指导思想,而传统高职高专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没有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岗位需求和教学设计与开展方面也有所不足,无法“学以致用”情况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的保证。为此,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结合实际课程内容以及深入行业了解岗位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突出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科学化与系统化的考核方式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的全面测评,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1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目前来讲,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具备两方面要素,主要包括知识与实践,所以,首先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重视对知识的把握与实际应用,其次还要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学会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能够运用现代现有知识来融入到实际问题当中,积极探究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通过知识掌握能力培训与实践积累总结最终所形成的,针对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同的院校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而现阶段所提出关于幼师的七项专业能力:环境设立与应用、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和引导、教育活动规划与贯彻落实、激励与评价能力、交流与合作沟通能力、反思和发展,然而部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通过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不断地探索,将专业全部学科进行综合后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1]。

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而言,其是属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六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的一门专业化学科,若想要教育儿童就必须要了解儿童,所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担负着帮助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前全面了解儿童的重任,其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学科性质角度来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从属于心理学的分支类学科,有着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与相对应的研究任务,同时也有着符合自身教学要求的治学方法。而且,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直接教育的受众是学前教育,因此,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既要能够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基础性知识,同时又要针对性的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2 当前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效相关问题

从当前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际教学实效分析来看,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课程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和应用性以及操作性的课程,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而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开设与实施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而实训基地远远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践需求,学生很少真正有机会去接触幼儿,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容易发生故步自封的问题,也无法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于学生掌握满足岗位实际要求相关能力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内容更新较慢,且知识体系不健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学科,然而目前在进行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并没有融入较为丰富且能够与知识点相关联的案例,学生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长时间如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另外,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很多学校所应用的教材依然是旧版教材,教材内容与当前幼儿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岗位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尤其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且并不健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出现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教育技巧无法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最后,教学方式与方法较为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主要是表现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仅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会围绕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不高。所以,依据传统教育方法进行讲授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覆盖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访问互联网,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依靠板书、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方式与方法,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3 提高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效的几点建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都存在着两个弊端,主要包括:

一是过分的强调学生在高职高专校内的活动,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完全由专业学科教师来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而受到教师自身能力、专业水平、教学经验、精力等多方面的局限,致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较慢,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二是过分强调课堂内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包括学生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改革理念需要围绕三个方向来予以开展:其一是育人为本;其二是实践能力培养与实际取向;三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与习惯。

而育人为本与心理学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一旦教师忽视以人为本,则其教学效果势必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1 深入了解行业,掌握实际岗位需求

只有真正的深入到行业实际岗位,了解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实际岗位需求,方能够使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以及从业必备基础知识与能力得到合理的梳理,包括其专业能力和素养,这些构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而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能够掌握和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具体规律,并且要具备仔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要能够合理规划幼儿一日生活和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能力。所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职业认同感,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还要能够根据儿童发展特点及其个性差异来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教育措施,从而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逐渐淡化学科意识,实现知识体系重构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很少真正重视和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相关意见所明确提出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基础理论教学要求,高职高专专业教师要能够以基础理论教学围绕应用为目的这一核心,结合岗位实际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拓展。

例如,将《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中新生儿、婴儿、学前儿童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进行整合与提炼,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加全面且明确、清晰的认知,再结合幼儿成长的现状补充,突破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或障碍,从而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高专要做到校内设有心理实验室实训,校外有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水平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使学生科重构教学内容,使自身所能力学习与训练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3 教学方法创新变革,突出知识的运用

传统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理论,部分教学一直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依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整体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而且较为死板,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呈现“一人独舞”,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这也就形成了教师投入了所有精力,而学生却“囫囵吞枣、不知甚解”的情况,学生对理论知识仅仅是记忆而非理解,更难以谈及实践运用,对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较为有限。

正因如此,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学生个性需求和兴趣偏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现教学娱乐化,以此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例如,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一项教材内容“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相关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推送一些幽默风趣、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以这些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为载体,让学生对“气质类型”概念与内涵产生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和精讲,要排除学生自身可以理解和容易掌握的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要做到讲解的少而精,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独立总结、独立探究,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保证课堂当中有争议、有讨论。

例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进行气质概念和气质生理基础相关内容的精讲,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围绕三个问题去展开讨论,包括:“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如何判断幼儿气质类型的维度?仔细观察并判断幼儿气质的难点”,在具体的讨论当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讨论小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和讨论过程中。讨论结束后,各组要推选代表进行讨论结论汇报,教师对汇报当中所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对学生小组所提出的疑点要进行且细致的解答,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更多的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体现,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3.4 采取多元考核模式,实现学生全面能力评估

以往进行学生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的评测,而轻视了能力培养效果的检测,这一现象一直较为突出,而且这也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实际情况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也忽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结果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成了知识的硬性记忆和公式的套用,无法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也无法达到岗位实际要求。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不同的多元化评测检测方法,尤其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测。如形成性考核主要针对课堂评价、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进行实验评价,同时也涵盖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实训效果的评价,实践学习中的表现观察报告与课后作业。终结性考核则主要是指期末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既要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3]。

4 结束语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对于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能够领会到幼儿身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过程当中通过知识的运用,观察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开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更加多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来进行学生实际岗位胜任能力的评测,以此来形成学习共同体,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学儿童专业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