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外语新生态建设研究

2022-03-17 01:40李文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能化数字化智慧

李文静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重塑着人类社会,也推动着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2018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1]。”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2]。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建设智慧校园,使教育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积极鼓励高校探索未来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生态体系[3]。

本文探讨在信息化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外语教育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和重塑,在环境建设、教学设施、教师与学生的新型互动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期教育生态信息化建设充分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1 教育环境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育部自2018年至今不断出台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改革政策措施,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为高校实施变革提供了指引方向和制度保障。

在数字化新技术的保障下,通过大数据、5G互联网、虚拟/增强现实(VR/AR)技术、扩展现实(XR)技术等,构建利用多维数据融合、智能化感知、自适应调整、个性化推送等技术,建设虚实结合、数字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智慧课堂,进行智能授导、智慧学习和智能评价,形成无边界沉浸式的教学生态环境[4]。对教学空间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使教学环境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2 信息技术手段与智慧教学的深度融合

2.1 智能+教学空间的建设

智慧教室的生态环境:作为移动互联与智能化的学习空间的典型,利用5G技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智慧教室集多屏幕、智能化、开放性为一体,可实现电子大屏、中屏、小屏等多类型屏幕投射系统的交互,通过声控、触屏、体感等方式,实现各类主体、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时、多元共享与互动,进而构建“智慧+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VR实验室的生态环境:依靠计算机构建的三维立体图像,辅助视觉、听觉、触觉等教学设施,搭建虚拟实训场景,提升数字化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智能学习空间。VR实验室打破了多学科在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与痛点,打破时空的限制,可灵活配置实验场景,满足不同情景化的需求。

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跨时空、开放性及资源共享性等特征的MOOC、SPOC、微课等线上课程资源大量涌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习者推送精准的教育服务,通过同步、异步交流进行同伴互学互助,教师和学习者构成知识学习共同体,从而建设立体综合教学场。

2.2 测评分析手段的多元智能化

教育技术正朝着智能化、交互化和移动化的趋势发展,智能测评技术也更高效地运行,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云服务的基础架构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理念,从测评需求分析、考试架构设计、试题编写、在线机考系统定制、考试服务,考后人工及机器批改、数据分析等方面开发智能测评系统,使形成性评价多元化。

目前智能测试平台有超星学习通测试平台、长江雨课堂、批改网、外研在线教育智能测评平台等多个测评平台工具,支持各类规模、多种模式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考试测评,支持听、说、读、写、译全题型的智能评分以及多维度分析,实现智能批改、智能反馈、智能导学。通过个性化题库管理系统为教师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是进行数字化教学评估的有效方式。

3 智慧教育的展望

人工智能信息化发展推动外语教学的变革,促进了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资源泛在化、教学主体协同化、学习方式智能化、教学测评多样化等多方面的转变。在智能教育生态环境的学习体验设计中,离不开教学设计者和技术人员的参与指导,如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调整、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教学质量闭环的运行与监控、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教学文化凝练与弘扬等。

3.1 智慧教育图景下的新型教师

信息技术为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教师是实现“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这一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因此,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大力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

首先,教师要更新理念,不仅需要提升专业能力、教书育人能力,更需要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重新架构课程体系。其次,扩展教师研修渠道,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发展渠道,通过多样化平台,线上线下研修培训,如,U讲堂,U讲堂社区等教育平台的在线研修课程,利用会议软件媒体进行线上跨时空,交互协同的知识建构;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再次,加强教学师资的梯队建设,培育一流课程教师团队,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鼓励教师团队跨学科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教师的获得感;加强教材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教材或课件的既定顺序,结合学情、校情,协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体验设计。

3.2 新型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互联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已从被动的填鸭式、从课本获取知识的行为逐渐转变为主动、多模态的知识构建。学习环境也呈现出数字化、智慧化、泛在化和移动化的新特点。不论师生共处于同一课堂上,还是处于时空分离的异步空间,教师要注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第一,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纸质教材外,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获取知识的需求和动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构建的能力。第二,通过设计讨论探究式在线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在线学习时间。第三,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利于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增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合作,利于打造学习共同体,形成良性循环。

2020年特殊时期,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远程线上教学实践,加快推进了“人工智能+”的数字化学习进程,促使教师运用数字化手段教学,使得在线学习成了新常态。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成为课程的主导形式,促使教师深入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从传统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引领式、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多模态的授课方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场景化、游戏化、社交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作为数字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对教育技术的适应性高,在知识的构建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利用技术、网络工具、设备等手段进行数字化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搜索、甄别各种信息的能力。

4 结语

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教育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也促使教育在广度和深度进行改革,高校新生态教育环境的建设不仅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和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教师及学生能转化固有思维和习惯,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变革,顺应学情和校情的发展,以培养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智能化数字化智慧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数字化制胜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