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初探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2022-03-17 01:40聂少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师危机研究生

聂少杰

(北京农学院 北京 102206)

个体面临突发事件或重大挫折时,因为既不能回避又无法运用原有资源和应对方式来解决困难时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既包括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绝望等情绪反应,也包括逃避、倒退、攻击、自杀、伤害他人等行为反应。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将对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各高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管理相对成熟,研究生相应教育管理措施较薄弱。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都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防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到研究生群体,因此构建符合研究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十分必要。

1 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1.1 SCL-90心理普查

2019年4月对北京农学院全体在籍研究生866人进行SCL-90量表普查。结果显示,该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SCL-90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中重度心理问题人员大都集中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焦虑等因子,这与相关研究相符[1-3]。

1.2 心理压力及应对状况调查

1.2.1 总体压力水平不高,不同性别、年级、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2021年5-6月,使用在陈江波“心理压力表”基础上改良的“研究生心理压力与应对”自编量表对北京农学院351名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研究生总体压力水平在中等以下,论文要求压力和担忧未来压力超过压力中等水平,这与相关研究相符[4-6];男女生心理压力存在明显差异,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同年级心理压力各因子差异显著,其中研二(学硕)论文发表压力显著高于研一和毕业班年级,毕业班年级担忧未来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硕心理压力各因子明显高于专硕。

1.2.2 主要情绪以正性情绪为主,缓解负性情绪方式大多适当

主要情绪体验以积极正性为主,对于负性情绪,绝大多数同学会通过积极运动、娱乐、读书、工作以及主动向他人倾诉、向专业人士求助等方式缓解。少数选择“吸烟、喝酒、吃东西、死磕”等需积极关注。

1.2.3 心理成长方式具有适应性

面对压力,大部分同学选择与同学朋友、家人、导师交流谈论,向专家咨询和学习科普知识、心理健康选修/必修课等提升心理能力;少数选择“自己解决”“任其发展”“不知道、不需要”的需积极关注。

2 研工队伍存在问题

2.1 部分人员对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2021年5-6月同时进行的研工队伍调研中发现:7.4%的教师、35.4%的研究生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涉及该项工作;11.1%的教师、10.8%的研究生学生干部对该项工作不了解;11.1%的教师、38.5%的研究生学生干部很少将工作时间用于该项工作。

2.2 部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教师群体开展研究生心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大致有7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没有精力和时间”“专业知识所限不知如何应对”和“与学生沟通困难”;学生干部群体遇到的最大困难大致有8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大家不积极主动不配合”和“毕业压力学习压力大”。

3 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危机干预体系基本思路

3.1 教育滋养体系

3.1.1 专业滋养

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握入学、培养、毕业、就业等关键节点,以点带面,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1)入学教育:以谈话为抓手,在与研究生交流中了解其思想状态和科研预期;以专业和学科为先导,在不同主题的讲座、论坛、学术报告的濡染中进行教学、科研、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提升其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2)过程培育:注重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帮助研究生掌握科研工作规范,明确培养目标、督促培养过程和各个环节,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

(3)规划引领:通过组会、专业沙龙、传帮带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增强不同类型、不同性别学生的发展和规划能力;协助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缓解毕业就业压力。

3.1.2 心理滋养

(1)知识普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研究生群体开展课程、讲座、论坛等辅导,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普及心理知识、提升心身健康素养。

(2)活动引领:除集中开展全校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外,根据学生的特点,按时按需开展不同形式的沙龙、宣泄、放松、拓展等活动。

(3)环境浸泡:根据研究生特点和需要,分级分层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和团体辅导:打造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研工部心理谈话室(研工干部)—学院心理辅导室(导师/辅导员)—公寓心理指导室(辅导员/班主任/宿管/研究生朋辈等)四位一体的心理滋养港湾。

3.2 成长发展体系

(1)家庭关爱:父母家人、亲戚朋友、恋人等是研究生缓解心理困扰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这部分资源的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朋辈支持:同学、室友、同门是与研究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朋辈。要搭建平台,增加彼此间良性互动,促进支持的可能性。(3)师长引领: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导,心理咨询师及专业医生的帮助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要创设机会,贴近学生需求、注重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4)团队互助:朋辈互助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同伴群体的时间空间和年龄阶段的共同性,提升研究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助于提高发现和排除心理危机的有效性,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7]。要鼓励和指导社团、班级、团组织、党组织、实验室、课题组等团队开展朋辈互助。

3.3 预警防控体系

(1)危机发现机制:落实心理普查和危机排查举措;建立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研工干部心理访谈/谈话制度;畅通家庭和学校、学院和学校、导师和学生、学校和医院等之间的联络渠道等。(2)危机监控网络:畅通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

(3)危机响应队伍:培训研工干部/心理专职教师/校医/宿管—导师/辅导员/实验室负责人—班主任/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宿舍长四级响应队伍。

(4)危机处理流程:明确心理危机“发现—干预—转介—善后”的处理流程。

3.4 管理服务体系

3.4.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通过成立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具体职责;明确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建立奖惩制度等压实责任。

3.4.2 加强培训、提升素养

通过讲座、论坛、沙龙、案例分享、团体辅导、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生心理发展、谈心谈话技术、心理危机应对和处置、心理危机发现和评估等培训指导,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3.4.3 加强合作、提高成效

快速反应、快速响应、注重成效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加强各个部门分工协作,促进良性互动,以提高工作成效。

4 结语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优势,探索出一套以预防为主多部门联动的防控机制,促进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导师危机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危机”中的自信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