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基于浙江理工大学的案例分析

2022-03-17 01:40何智敏赵瑞波孔祥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理工大学留学生

张 权 何智敏 赵瑞波 孔祥东

(1.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2.浙江-毛里求斯(浙理)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18)

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205份合作文件。[1]“一带一路”倡议是区域合作平台,以促进和平发展为基础,开展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各领域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合作伙伴关系。[2]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急需多领域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一带一路”倡议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新要求和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于2021年1月印发通知增设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门类。[3]交叉学科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在同一目标下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不仅是知识生产的需要,而且是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因此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技术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此外,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培养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对浙江理工大学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1 “一带一路”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目前,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涉及领域广阔,沿线商贸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等建设内容急需大量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一带一路”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1 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高校学生在国内已经接受了长达二十几年的教育,选拔过程也几乎缺少对创新能力的测试,导致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被动学习,缺乏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欲望和动力。[4]高等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基础研究提升到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都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只有为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这些具有前瞻性、现实性的问题。这不仅满足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也适应了高等教育全球化加剧的趋势,为人才、科研成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1.2 加强双边协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培养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只有通过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人才。[5]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畅通科研合作渠道,通过共建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共同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3 注重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学科上的重大发现,通常由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而来,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的发展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这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高校人才培养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培养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和支撑。另外,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具备专业技术与政策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6]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2.1 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构建多样化人文和科研交流平台

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是高校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的载体,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有助于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和科研交流。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建设了3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在毛里求斯大学、苏里南大学分别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我校多次面向东南亚、中亚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举办“现代丝绸产品加工与创新设计技术国际培训班”,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丝绸行业的合作,传播了我国纺织文化和丝绸文化。加强与国外高校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和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人文和科研交流的平台。

2.2 引进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建立交叉学科导师团队

开展多学科交叉科学研究需要不同背景的导师交叉联合指导共同指导。导师团队需要确立目标,团队成员必须理解和认同的目标愿景,并为目标的达成付出努力。其次,团队成员需要明确定位,分工协作,互相信任,有计划地完成阶段性目标,有步骤地实现最终目标。此外,团队需要保持危机意识,持续学习和成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浙江理工大学积极聘请外籍文教专家,引进的外籍专家人数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积极推进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承担纺织、服装、材料、生物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例如,2019年1月浙江理工大学获批浙江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创新项目,进而与毛里求斯大学共建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组建交叉学科组,打造由涉及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不同学科组成的导师团队。通过导师团队为每名学生制订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适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目的。

2.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交叉学科国际化课程

学生培养和教育与国际接轨,必须满足相应的国际化教育条件,教师及时更新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前沿,并将掌握到的相关内容和信息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相关专业的国际趋势。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课程教材的选用方面可以选择国际一流大学的英文教材,并为专业课程增设双语教学。课程设定需提前适应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留外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浙江理工大学积极致力于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推广,先后与国外高校合作共建两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和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同时,学校积极优化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聘请国外知名专家讲授国际化课程,使学生能够将专业和语言学习有机融合。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建立联系,能够为我校师生提供了解国外的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也让国外对中国文化加深理解,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更深层次发展。

2.4 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带动学生参与交叉学科前沿课题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高校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基地或联合研究中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在教育平台的合作之下,有利于国内研究生思想的碰撞,扩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沟通能力等;也有利于促进合作研究,共建研究机构,共办学术论坛,共享科研资源,互相学习,提高学科质量。浙江理工大学国际科技基地和联合研究中心聘请了来自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国家的海外导师团队,国际间开展交叉学科科研合作,不仅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提高,而且使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了锻炼。

2.5 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创造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氛围

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为提高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浙江理工大学自2002年取得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学校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支持政策,制定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法规体系,包括留学生的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险等,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政策法规。另外,建立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通过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学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开放环境,源源不断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3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无论是核心思想还是内容形式,为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言,我国高校必须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不断开拓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以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理工大学留学生
昆明理工大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留学生的“捡”生活
浙江理工大学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