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深度学习能力培养例谈

2022-03-17 01:19梁宏晖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例题高三深度

梁宏晖(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高三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倡深度学习,让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尤其是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不能把解题、析题当作课堂的唯一目标,应该教会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精选例题的评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以高三“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的确定”为例,在本节课上课之前,笔者通过微课中的典型例题的解决,帮助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恒成立不等式中含参数类型例题解决,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确定的通法,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积极探究。

一、案例概述

(一)教材分析

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将函数、导数、不等式有机地串联,涉及到函数、图象、性质,渗透着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综合应用性强,属于难度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学生在高一时已经有不同层面的接触学习,学生对于内容有所了解,但对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系统知识的掌握还处于零散状态,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对该节课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设置数学学习情景,在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有创造性去感悟问题本源,捕获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恒成立问题的本质,探究含参变量的不等式在某范围内恒成立问题,会将问题的形式进行转化。

2.熟悉掌握常见的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观看微课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例:已知函数f(x)=x3+ax2+x+1,x∈R,设函数在区间内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微课视频展示了四种解法,意在让学生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在一题多解中引导学生在研究的状态下深度学习,掌握含参不等式问题处理的通性、通法,构建知识的网络系统,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中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学生畅谈体会,促进深度思考

设计意图:叶澜教授提出,只有把“人”的发展置于课堂中心的提问,才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空间。本节课让学生畅谈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复习后的体会,让学生明白,只有深度思考,才能清晰表达自己。

生1:导函数是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数形结合,容易发现只要两个端点值小于等于零,即可求出解。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两个端点的值能否取到零比较容易产生错误。

生2:这几种解法各有千秋,但都要用到结论:

若y=f(x)在(a,b)上是减函数,则f’(x)≥0这个性质,求变量取值范围f’(x)≥0中“=”不可少,填空题中要是少“=”就整题不得分了。

生3:对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确定,分常数是通法。把变量分到不等两边,构造函数,然后求出该函数的最值,解法简洁易懂,但会遇到一些函数求最值较难,可能要用到二阶求导。

生4:解法3比较不容易想到,平常解题时遇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若没办法因式分解,一般不去考虑用求根公式解。用集合包含法解很直观,对运算能力有一定要求,求解时要关注“△>0”这个隐含条件。

生5:用数形结合处理这个解法很巧妙,变量有范围限制,可以在临界位置考虑两个图象的关系,再转移到考虑其他范围,得出结果。

师:同学们发表了很好见解,说明在自主复习时充分开展了深度学习与思考。该题的四种解法都很有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能力,巩固高考高频知识点的应用。同学们要加强知识与方法之间的类比,不断提升用数学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讲解,规范解题模式

例1:当x∈-∞( ,]1时,不等式(a-a2)4x+2x+1>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例题先由学生简单阐明思路后由教师完整讲解。分离常数法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教师讲解不仅关注例题本身解答,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总结出分离常数解题的一般步骤,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生6:原题中4x是2x的平方,可以用换元法,令2x=t(0<t≤2)构造函数g(t)=(a-a2)t2+t+1(0<t≤2)

问题转化为讨论g(x)>0在(0,2]上恒成立,对t2的系数a-a2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二次函数的特征,推导得出结论。

师:该同学用到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利用换元法,构造二次函数,由“三个二次”转化,由二次函数图象在(0,2]上的特点,可以得出最后结论。但这种方法要分类讨论,不仅要对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进行讨论,还要关注对称轴变化,解题过程相对繁杂。同学们继续发表见解,探究其他方法。

生7:是否可以把2x与a这两个变量,分到不等式两边要研讨?

师:分析题干发现4x与2x之间的关联,因为4x>0,所以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除以4x,得到,欲求a的取值范围,分离参数得到,问题转化为求的最大值。

本题首先要学会观察问题,发现变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巧妙地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定义、幂的指数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等知识点,渗透了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解题的主要方法是分离参数法,是一道较为典型的例题。

(四)展示学习成果,引发深度研讨

例2(2008年江苏高考):设函数f(x)=ax3-3x+1,x∈R,若对于任意x∈[-1,1],都有f(x) ≥0成立,求实数a的值。

设计意图:抽取两名学生将自己练习成果展示在投影台上,并充当“小老师”讲解,用高考真题来检测学生“学以致用”的成果。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如何把控,区别“不重复,不遗漏”,对于分类依据要清楚,让学生学会更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8:由已知,只要求出f(x)在[-1,1]上最小值,且最小值大于等于零即可,由f’(x)=3ax2-3易知可以分为“a≤0与a>0两种情况。当a>0时,因为x有范围限制,比较极值点与端点值大小,又将a>0分为a≥1与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求出最小值,即可得a的取值范围。

生9:从观看微课视频中典型例题解法知道,用分离常数法,处理较为直观。分三种情况:

①当x=0时,f(x)=1≥0成立,故a∈R。

②当0<x≤1时,由f(x)=ax3-3x+1≥0可得构造函数问题转化为求g(x)在x∈(0,1]上的最大值。

③当-1≤x<0时,同理可求得g(x)的最大值。

师:本题为2008年江苏高考题,侧重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结论。要求熟练掌握函数求导法则。若a≥f(x),(x∈[a,b])恒成立则a≥[f(x)]max (x∈[a,b])该题要求能熟练运用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构造函数是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一个难点,如何巧妙恰到好处地引入新函数,是一个难点,要求同学们能充分挖掘题目内在的联系,在宏观上把控好正确解题方向,对巩固复习该专题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反思

(一)坚持课标为本,注重方向引领

新修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规定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要求,是高中数学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依据。高三教师每一节的数学复习课,都要依据新课标,制定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主题。课堂教学要围绕主题目标,开展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

(二)坚持微课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在题海中遨游,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包括对数学教材、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数学文化及相关的专业书籍的阅读。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领会掌握,学生自己深入学习后,完成导学案进行检测,是非常好的一种途径。学生用微课学到方法,在应用中遇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在问题解决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反思、探究,从而将学习推向深入。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习指导

高三数学复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设计要精准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学习效率。同时,精心预设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通过情景设置引导学生思考。

(四)坚持双向反馈,共同促进提升

在高三课堂上,教师往往将大量关注点聚焦在“对现有问题的解决”,却没有注重“对数学问题的产生、表达和提出的过程”给予直接的关注,于是出现了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一考又不会”的现象,这就是没有深入学习、没有大胆质疑造成的结果。学生上课仅满足“听懂”“没有问题了”,这是错误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平台,教师应当适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看法与疑惑。

(五)坚持发展思维,注重深度学习

要实现深度学习,学生要自主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参与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建构环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要激励学生敢于去激活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高三复习要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问题设计,在解决问题中去产生新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要放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只有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重构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数学地”思考、主动质疑,关注课堂中教学问题的“根源”,即教学的“生长点”, 在探究中建构知识体系,在纵向、横向的联系中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有自我认知、有活力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例题高三深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高三·共鸣篇
深度观察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