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贤(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小学)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重要的师生互动沟通方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的作用。此外,课堂提问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改进优化教学。
一要梯度设置、依次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数的除法”时,可以先后给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小李共有20个蛋糕,他和爸爸妈妈在家,家里来了两个亲戚,应该怎么分配?(2)这时候又来了一个同学,应该怎么分配?还剩下多少?(3)蛋糕有苹果口味的12个,香蕉口味的8个,怎样分配才能使口味最均匀?采用这种循序递进的问题设计,以便于学生能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要因人而异、提出相应的问题。由于每名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均不相同,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问相应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有难度的问题。反之,则应该设置比较基础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基本的具体运算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问简便算法等思维性的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按材施教”,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注重帮助学生打牢学习基础。
一要围绕教材明确的重难点问题提问。教材每一章节新知识都会列出重难点内容,这些也都是学生难以学习掌握的内容,教师理应围绕这些重难点内容提问相应的问题。如在学习“乘除法的运算律”时,教师应该根据“运算律能让计算方法更简便”来提问开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二要针对教材明确的知识点提问。数学知识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课上提问必须善于抓纲举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搞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一知识点时,可设置:(1)直角、锐角与钝角的定义是什么?(2)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品由这3个角形成?(3)直角、锐角与钝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能否进行举例说明?教师通过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印象和理解。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在课上提问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如在学到“数的简便算法”时,教师可提出:(1)题目中是否给了具体的算法条件?(2)题目中所包含的数字有哪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3)进行简便计算的数是否能够依据分配率或者结合率来计算?(4)再遇到此类题目时怎样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和作答,让学生清楚出题者的意图,明白解题思路,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针对学生独立思考障碍提问。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思维发育的阶段,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遇到问题经常会一筹莫展。此时,教师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寻得正确的学习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图书馆将360本图书分别置于上层、中层和下层书架之中,假如上层书架图书数量的和中层书架图书的、下层书架图书的是一致的。那么请问下层书架放了多少本书?对这类的练习题,不少学生理不清解题思路。为帮助学生突破思考障碍,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上层、中层和下层书架分别被放置了多少本图书?它们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从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来看,我们该如何求解每一层书架的图书量?”教师提问的这些问题可帮助小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突破解题困难,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要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进行提问纠正。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知道错误在哪儿、正确解法如何,这样做法的结果也往往是学生一错再错。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在纠错时,适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围绕错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比如在“整数加减小数”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完成“6-(3+2.4)”这一算式的解题。有的学生只是把整数部分进行加减,忽略了小数;也有的学生在进行整数减小数的退位计算时,出现错误。针对学生的错题资源,教师可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要让计算式的结果是3+2.4的结果,那么需要对上述算式进行怎样的改动才能满足要求?”这一问题将整数加减小数算法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直接点了出来,有利于学生通过反向思维,深入思考、深化记忆,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通过课上提问,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授“除法的余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于除法的余数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进行如下提问:“如果你手上有185颗糖果,那么你要怎么分给班上的60个人呢?有谁来说一说怎么分吗?”“分给班上的60个人剩下的糖果怎么办?”“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会用到除法的余数呢?”从中既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要增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教师应该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设置启发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学课堂内容“位置”这一章节时,学习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明确物体所存在的具体位置,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教师可提出如下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自己在班上的位置如何表示吗?”“除了用每一排来表示自己的位置时,还需要添加什么信息才能表达自己的具体位置呢?”“当我们发现自己所描述的位置并不准确实,应该怎么纠正?”通过这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学生随时跟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三要增强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教师提问时,还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在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加以引导:
(1)整数与小数有什么区别?
(2)分子分母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分数与小数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转换吗?
(4)分数与小数之间如何进行转换?请举例说明。通过类似层次性的提问,可以将学生引入更深的知识探索领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