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 张琪 邢毅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日益提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显著改变,胃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呈增加趋势。由于儿童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有害因子极易入侵。小儿胃炎是当前发生率较高的儿科疾病之一,其是由于生物性因素、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等诸多因素对胃黏膜直接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变化疾病,通常是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造成的,具有食欲降低、上腹疼痛、贫血、嗳气、消瘦、呕吐恶心等症状,其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临床上,主要利用药物治疗小儿胃炎,治疗的重点是根除Hp。现阶段,小儿胃炎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替硝唑、克拉霉素等,联合应用范围较广。本文针对克拉霉素结合替硝唑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阐述,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接收的80 例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15 岁,平均年龄(7.02±3.34)岁;患病时间5~20 个月,平均患病时间(9.63±4.16)个月。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7.05±2.33)岁;患病时间5~21 个月,平均患病时间(9.59±4.2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儿具有>6 个月的反复腹痛史;具有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为胃炎;家属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异常、代谢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治疗依从性较差;具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等药物过敏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03263,规格:0.5 g×24 粒)联合甲硝唑(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347,规格:12 粒×2 板)治疗。阿莫西林:口服30 mg/kg,2 次/d。甲硝唑:口服30 mg/kg,2 次/d,接受连续2 周的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替硝唑(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90,规格:0.5 g×8 片)联合克拉霉素(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52,规格:0.25 g× 6 片)治疗,替硝唑口服,15 mg/kg,1 次/d;克拉霉素口服,15 mg/kg,口服,1 次/d,接受连续2 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等症状基本缓解,为有效;上述症状未减轻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准确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口苦口干、胃脘胀满、嗳气反酸和胃脘疼痛。③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胀[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口苦口干、胃脘胀满、嗳气反酸、胃脘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4 例恶心呕吐,2 例腹胀,2 例发热;观察组中1 例腹胀,1 例恶心呕吐,无发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
小儿胃炎是当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人们饮食习惯不断改变、社会发展的同时,胃炎患者越来越多,并呈增加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Hp 是导致小儿胃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小儿胃炎治疗的主要内容集中在Hp 方面[3]。在患儿感染Hp 后,自身部分系统和机体会导致免疫反应的出现,进而改变其血清抗体浓度,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的出现。除此之外,Hp 感染后,使得机体受到刺激,进而产生空泡细胞毒素有关蛋白D 及细菌胞毒素,使得胃上皮细胞受到刺激,进而产生许多白细胞介素-8,导致全身广泛性炎症的发生,所以需要加强对小儿胃炎治疗的重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4]。
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等是治疗小儿胃炎的常用药物,每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同[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以甲硝唑和阿莫西林为主,阿莫西林能够将细胞壁穿透,具有显著杀菌效果。甲硝唑近年同样被用于小儿胃炎治疗中,其能够预防因为厌氧菌而导致的局部感染或者系统感染。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以便患儿恢复健康。本研究中,观察组联合克拉霉素与替硝唑治疗,替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药物,该药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以对氧化酶有效抑制,而且抗菌活性较强。经调查研究发现[6],针对部分杆菌,替硝唑具有一定活性,利用细菌DNA 代谢抑制方式,加快细菌死亡速度。除此之外,替硝唑具备一定耐受性,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结合替硝唑有助于患儿临床恶心呕吐、胃脘胀满等症状改善。除此之外,替硝唑针对拟杆菌、消化球菌及厌氧菌等具有较高活性,其能够进一步抑制细菌DNA 的代谢,加快细菌死亡速度。克拉霉素属于红霉素衍生物,其可以阻碍细胞核蛋白50 s 亚基联合结产的产生,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抗菌功效[7]。结合克拉霉素与替硝唑有助于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而且该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胃炎患儿提供克拉霉素结合替硝唑治疗,能够对细菌DNA 代谢有效抑制,从而加快细菌死亡速度,以上两种药物耐受性较好,而且可以减少治疗时间,更好的抑制Hp,从而获取理想治疗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治疗效果的提高。观察组口苦口干、胃脘胀满、嗳气反酸、胃脘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胃炎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替硝唑与克拉霉素联合能够及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尽管阿莫西林具有明显的Hp 杀灭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长时间应用会增加耐药菌,进而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甲硝唑具有较为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具有显著口腔异味,患儿无法耐受。所以,替硝唑与克拉霉素结合是小儿胃炎治疗的有效方法,且效果明显。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有助于患儿及早恢复健康,加快其康复速度,且安全性更高,能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及早改善胃脘疼痛、口苦口干、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