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坚 周萍萍
1 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安昌分院 浙江 绍兴 312030
2 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 浙江 绍兴 312030
本观察采用三伏督灸用于女性阳虚证患者[1],探讨其与普通艾灸比较,在疗效及病人依从性方面的优势。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8月期间的148例女性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三伏前期74例作为对照组;三伏期7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普通艾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三伏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1.5±0.3岁;病程0.5~8.0年,平均病程3.5±0.2年。观察组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2.1±0.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中医证候诊断符合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患者和家属知情并同意;③患者年龄>18岁。
1.3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女性患者、孕妇;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③严重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④特禀质人群;⑤实证、热证患者。
2.1 对照组:选择普通艾灸方法治疗,将艾条盛放于艾灸盒内,根据患者的主要病症选择相应的主穴和配穴(肾俞、神阙、关元、血海、至阳、腰阳关、大椎、足三里、涌泉等穴),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等作用。间隔2天治疗1次,每次20min,治疗10~15次为1疗程。艾灸后要注意保暖,不能触碰凉水。多喝温开水,每晚用热水泡手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四肢畏寒的症状。
2.2 观察组:应用三伏督灸疗法,告知患者治疗的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选择适宜患者的督灸粉(肉桂、杜仲、羌活等多种药物组成,根据患者体质配制),选择新鲜的生姜2500g制成姜泥,将督灸粉与姜泥搅拌均匀,将艾绒揉成椭圆体型艾炷备用。患者为俯卧位,露出背部,沿着督脉循行,大椎穴至长强穴整条进行督灸,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自上而下按摩背部棘突部位,均匀摆放竹签(起隔热、平衡温度的作用),铺桑皮纸,放上拌有督灸粉的姜泥厚约3cm左右,将艾绒炷放在姜泥上(根据患者背部宽度调整姜泥平铺宽度和艾绒柱的量),点燃艾炷,任其自燃自灭,更换艾炷,循环3次,共灸3壮。在治疗后告知患者2h内不接触凉水,4h内不能洗澡,要多喝温开水,汗出勿当风,7~10天治疗1次,3~4次为1疗程。
3.1 疗效标准:根据阳虚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2]以及阳虚质诊断标准量化表[3]进行评分:①回答“基本是”得1分,回答“是”得2分,回答“否”得0分。②原始分=“权重×各个条目得分”各部分相加求和。③标准分=原始分/100×2。④判断标准:若标准分<40分,则为“否”,若标准分为40~59分,则为“基本是”,若标准分≥60分则为“是”。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对疗效及症候作出评估和比较。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其分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症状积分减少率<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见好转,30%≤症状积分减少率<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症状积分减少率<30%。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表现积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改善范围则明显大于对照组;次要症状改善无明显大的差异。组间比较,主要症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0.10±0.04#0.07±0.04 0.08±0.02 0.06±0.03组别 例数改善范围0.04±0.10#0.04±0.04 0.06±0.02 0.04±0.03观察组74对照组74症状表现主要症状表现次要症状表现主要症状表现次要症状表现治疗前0.14±0.04 0.11±0.04 0.14±0.02 0.1±0.03
3.4 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完成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3.5 不良反应:艾灸常见并发症有烫伤、过敏、晕灸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上述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
阳虚容易导致人体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灸疗是阳虚患者补阳效果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治疗的疾病范围较广,尤其对女性四肢厥逆效果甚佳。普通艾灸疗法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治疗次数较多,疗程较长,需要患者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安排,从而降低患者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三伏督灸集经络、艾灸、时节及药物的治疗作用于一体。督脉与任脉、冲脉三者同起于胞中,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身诸阳;诸阴经通过经别的联系合于阳经;因此,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艾草又为纯阳之草,艾灸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肉桂味辛、性温,具有散寒通脉,温肾助阳的功效;杜仲味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生姜作为介质,味辛性温,可散寒通络。通过艾灸的热力促进药物吸收,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散寒温阳的效果,从而提升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阴邪相对较弱,遵循人与自然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精髓,顺应时节对病性属寒的疾病进行治疗[5]。故三伏督灸疗法通过在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上进行辛温大热的艾灸治疗,充分发挥了经络、艾灸、时节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让自身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达到大补阳气的作用,使之到达体表起到抵御病邪、温通经脉、温煦脏腑的作用[6]。与普通艾灸相比较,治疗次数少,疗程较短,再加上对操作流程和用物器具的改良,在操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及安全感,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机体的康复。观察结果显示,三伏督灸治疗阳虚证(四肢厥逆)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症状,调节患者的阳虚体质,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