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3-17 12:31:14李趣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阿司匹林缺血性

李趣红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外科疾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起病急骤,而且病情发展快速。另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比较高,且治疗预后较差,会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危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及时、有效治疗干预后,可能出现相关后遗症,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1]。临床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维持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压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等,以中性治疗为主,而未能实施针对性治疗,因此其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更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了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0 例;病程5~45 h,平均病程(10.35±11.55)h;年龄44~80 岁,平均年龄(63.60±6.54)岁。实验组中,男27 例,女23 例;病程6~46 h,平均病程(10.30±11.90)h;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3.50±6.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具体方法: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 次/d,100 mg/次,持续治疗14 d。

1.2.2 实验组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体方法: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选择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口服,1 次/d,20 mg/次,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血脂指标水平。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等级。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表现均已经消失;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表现均有部分消除,而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表现均有所改善,而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无效:经治疗后未能够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血脂指标包括TC、TG、HDL-C、L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 及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TC、TG 及LDL-C 均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群体,由于该疾病患者动静脉闭塞,进而出现脑组织缺氧、神经胶质变性坏死、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现象,并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逐步受损。其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为血脂异常,故此,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为积极调脂、加快闭塞血管再通等[2-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阿司匹林实施治疗,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对于改善血脂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等效果不明显[5]。故此,需联合应用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阿司匹林是常见的临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药物具备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作用,因此临床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单一使用的长期疗效不明显,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而言,则需与其他药物联用[6-8]。阿托伐他汀为他汀类药物类型,而且临床应用较广泛,该药物能够降低机体胆固醇,保护机体大脑,同时利于脑血流量增加等,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将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水平,提高整体临床疗效,促进预后改善[9-11]。分析本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及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TC、TG 及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的治疗价值更高,能够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整体临床疗效,更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改善机体血脂水平,显著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阿司匹林缺血性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家庭医药(2021年14期)2021-12-02 04:22:41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