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延,厉建祥,穆 波,贺伟东,吴德松,张晓华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104)
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手册)作为持续建设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于2021年6月16日正式发布实施。企业如何将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与体系实施落地相结合,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如何解决体系运行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合中国石化HSE工作实际情况,以驱动体系有效运行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建立了一套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新模式和支撑载体。
多年来,虽然HSE管理体系要求不断完善提升,但是在企业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体系运行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体系要求如何有效落地一直是困扰集团公司和各企业的难题[1]。具体而言,在管理体系运行方面亟待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a) 未能明确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内涵。集团公司和各企业均已建立包含多个要素的HSE管理体系框架和要求,但是未明确HSE管理体系框架和要求如何作用于企业HSE管理,企业在体系运行上缺少目标导向,制约了体系的有效落地。
b) 缺少驱动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体系实际运行中缺少系统性的保障机制,总体策化方面,责任制保障缺失,领导作业发挥不充分,各专业部门的要素管理职责不到位,员工的执行力不足;持续改进方面,HSE绩效监测机制和体系审核不完善,缺少对日常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共享机制,无法系统辅助管理决策。
因此,为支撑HSE管理体系有效实施落地,在明确管理体系运行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应建立一套强有力的运行有保障机制。
HSE管理体系运行是以HSE风险管控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员工健康损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安全事件、环境影响事件为目标,领导干部、专业部门、全体员工按照HSE管理体系明确的要求和职责,识别评价风险,确定并实施控制措施,动态监测措施执行情况,评审风险管控状态,持续改进运行方式方法的过程[2]。具有以下6个特征:
a) 责任落实方面,各级领导主动发挥安全环保引领作用,各部门HSE责任清晰,基层单位属地责任得到落实,全体员工主动履职尽责。
b) 制度标准方面,企业HSE管理体系要求在各专业管理制度、标准及操作(作业)规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c) 风险管控方面,火灾爆炸、可燃及有毒气体泄漏等重大风险有效管控,重大隐患及时治理,承包商管理与直接作业环节管控有效。
d) 信息传递方面,HSE信息采集、传递、分析及时,HSE事故、事件统计调查真实准确、原因剖析到位。
e) 绩效评价方面,有效开展绩效监测、分析和评价以及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把握规律。
f) 持续改进方面,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溯源分析深刻,问题闭环整改,HSE管理绩效持续提升。
基于体系的核心内涵和特征,从职责要求、实施落实、建设测量、评审改进4个方面,构建了体系有效运行驱动模型(图1),而其中的重要保障措施就是体系落地运行支撑载体的打造,实现体系运行薄弱环节的专项强化,从而夯实体系落地根基。
图1 体系有效性运行驱动模型
以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为核心,考虑各板块HSE管理体系实施要点和企业管理共性,建立支撑体系核心要素运行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运行监控驱动企业持续改进,开展系统大数据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趋势和关键共性问题,挖掘管理数据潜在价值进行辅助决策,进一步驱动体系整体持续改进和落地生根[3]。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思路见图2。
图2 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思路
为提升HSE管理体系运行效率,实现HSE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应用,基于HSE管理要素及其支撑制度的流程优化,突出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强化关键节点控制,建立核心要素信息化实施载体,实现风险识别评价、风险分级管控、风险监控、隐患治理、风险降级、防范事故的全过程管控,如图3所示。同时以风险闭环管理为核心,以HSE责任制的落地为目标,明确各要素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HSE职责和权限,以风险分级管控理念建立系统的功能权限矩阵,最终解决企业HSE管理体系要素可执行性差、不能落地和跨部门业务执行困难的问题。
图3 要素运行功能模块关联关系
例如,针对风险识别与评估要素,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监控流程性风险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进入隐患治理项目),落实责任人和部门,实现工作措施落实和闭环管控。
针对承包商管理核心要素,建设承包商协同管理功能,实现承包商基础信息和相关资质信息的自主维护,减轻企业负担;建立承包商教育培训信息和合格名单共享资源库,与门禁系统相集成,实现承包商的严格准入机制。
针对施工作业管理核心要素,建立标准化作业开票流程,移动端功能实现主要安全措施的现场落实确认以及作业票的现场签发功能,系统自动跟踪各类型作业状态,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提供依据。
3.2.1 体系审核
为实现HSE管理绩效的量化、管理水平的直观展示,建立具有审核知识库和专业分析模型的量化审核工具,支撑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任务的开展,并实现远程审核和现场审核的有效结合;进行审核结果的反馈和横纵向多维对比分析,实现企业HSE管理绩效画像绘制;基于审核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审核发现深度分析、管理水平预警以及管理经验的智能推荐。
3.2.2 体系运行监测
为实现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量化感知和动态监测,根据《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办法》中关于绩效监测指标管理的要求,建立绩效监测指标库,集成共享目前建立完成的安全管理系统、环保信息系统、EM系统、DCS系统等安全相关系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企业各类HSE关键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形成HSE绩效情况自动评判技术,辅助企业定位、分析要素运行薄弱环节或存在的问题[4]。体系运行指标检测建设思路见图4。
图4 体系运行指标监测建设思路
对风险清单、现场检查问题、隐患、作业票证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结合体系运行中心管理咨询、体系审核工作收集建立的企业现场管理数据,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图谱和承包商违章、作业动态风险、异常事件等多项安全管理业务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形成系统安全管理数据深度分析机制,开展多维安全管理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关联分析,以数据为驱动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5]。
以问题大数据分析为例(图5),建设问题分析模型,利用文本挖掘和数学分析方法,对安全检查、安全观察、隐患排查等多种途径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深入挖掘承包商典型违章类型和企业共性或重复性问题,定位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明确隐患排查重点和安全培训重点等内容。
图5 石化企业问题大数据分析模型
以作业动态风险数据分析为例(图6),建设动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分析机制,基于时空维度对作业类型、环境、位置、装置等多维信息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建立作业失效知识图谱,研究特殊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分析探寻应对策略,建立起直接作业环节事故事件有效预防机制。
图6 石化企业特殊作业数据动态分析模型
基于体系有效运行核心内涵、驱动原理和六大本质特征,创建了一套以专业责任落实为基础,以绩效监测为抓手,以有效性审核为重点,以大数据分析为提升手段,以信息化平台为落地载体的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驱动模式,将显著提升企业HSE管理水平,推动企业HSE管理绩效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