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娟 张明艳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新时代,将红色基因种植在少先队员们的心间,让红色基因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南京师范学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以仪式教育为载体,从每天的升旗仪式、每周的少先队活动课、每年的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等方面入手,以仪式教育“活化”红色基因。
【关键词】仪式教育;红色基因;少先队工作
【中图分类号】G43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7-0000-02
【作者简介】1.孙娟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京,210019)大队辅导员,一级教师;2.张明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京,210019)教师 。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将红色基因种植在少先队员们的心间,让红色基因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先队仪式是少先队组织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符号聚合而形成,并通过展演等形式来表现少先队组织核心价值观念的行为系统,它是少先队组织特有的一种集体礼仪。学校中的少先队仪式教育具有形象化、直观性、集体性的特征,是在少先队员心中植根红色基因,行为上活化红色基因的不二选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以下简称“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为了进一步发挥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一、每日升旗仪式,植根红色基因
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是每个学校都会进行的仪式活动,全体学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穿着整齐的校服,佩戴红领巾,高唱国歌,行队礼。面向五星红旗行以标准的队礼并高唱国歌,这是每一个少先队员的职责也是爱国的集中体现。有些学校也会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来向少先队员们宣传红色文化,或者进行思想教育与提升。但是我们能发现,少先队员们只有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才会产生浓烈的庄严感,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而言,少先队员对于感受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是很薄弱的。所以,南师附中新城小学除了周一的集中升旗仪式外,日常还举行“非集中升旗仪式”。每周二至周五的清晨,学生只要进入校门,听见国歌声响起,原地立正,面向国旗,行队礼。在这样看似平凡、简单、重复的仪式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植红色基因。
二、每周队会活动,渗透红色基因
中国少先队工作协会副会长华耀国曾经说:“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学习知晓党的红色历史。懂得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才是“人间正道”。其次少先队傳承红色基因,就要学习和发扬党的红色传统……最后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就要学习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达到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的目的。”如何将这些红色历史、红色传统、红色气质一一向少先队员们宣传到位,这就需要利用到每周的队活动课。我们根据据不同年级队员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了解红色历史。比如在了解长征这一段伟大的红色历史时,我们组织低年级学生观看长征系列影片,引导中年级学生阅读与长征有关的文章、书籍,指导高年级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开展“我谈长征”交流会。
处理校内的交流学习,我们还将队会活动延伸只校外。 学校大队部与江苏省少年警校合作,建立“警察精英示范班”。学生们在警务课程训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爱党爱国的忠诚、自强不息的拼搏、无怨无悔的奉献等意志品格。
(三)每年多样化仪式活动,活化红色基因
每年我们都会根据队员的发展需求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如一年级开学初的入学仪式,一年级下学期的入队仪式,三年级的十岁成长仪式等。为了让常规的仪式活动更深入,进一步活化红色基因,学校每次都会精心选择活动举行的时间,认真做好仪式活动前的准备,充分发挥全体队员的积极性。以学校一年级入队仪式为例,《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 要求“全童入队”,一年级学生入学才一个多月,如果直接入队,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的入队仪式没有安排在当年10月份的建队日,而是安排在清明节(南京解放日)前后。我们结合平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前期活动。学校大队部安排大队委采用班级结对互助的方式,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少先队的知识、了解少先队的队史、讲述少先队的故事、学习少先队的礼仪、学唱少先队的歌曲、参观队部室……这样结对互助形式充分发挥中高年级中队和队员的力量,既达到分层教育的目的,又促进了队员的自我教育。为了营造浓厚的仪式氛围,我们将仪式的地点选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小队员们在入队宣誓后,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和亲手做的小白花。这样的仪式教育比课堂上的宣讲说教更能让少先队员们深入理解英烈精神。
《小王子》里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要想让人永远记得某一个时刻,有仪式感的教育是不可以缺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员们的要求,红色基因应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仪式活动中慢慢积淀、逐步习得,继而传承活化。
【参考文献】
12745017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