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德育资源,对帮助学生认识各方关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人生品格、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通过创设节庆文化环境、分层式推进节庆实践活动、寻求多元文化融合创新,让学生感知文化魅力,体验文化乐趣,践行中华美德。
【】传统节庆文化;文化内涵;德育价值;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董蓉蓉,江苏省无锡市协和双语国际学校(江苏无锡,214000)教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根之本,优秀的传统节庆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节庆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内涵,承载着民族文化血脉。基础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第一步,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学校德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是新时代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
中国的传统节日服务于农业社会的时间节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农业节律,影响着中国人的节日分布。春天万物勃发,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都是人们对生命生长的期待;夏季酷热潮湿,时疫频发,于是端午节挂艾草配香包祈求生命养护,消灾避疫;秋季丰收,七夕、中元、中秋、重阳,人们表达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家人、祖先、自然的感恩;寒冬考验,万物蛰伏,冬至处在新旧更迭的时节,人们为了顺利过渡需祭祖祈福,观兆测年。学生在了解节庆起源与背后意义更能感知自然与时间这些抽象感念的现实意义,将节庆文化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活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节庆活动具有协调各类关系的功能。传统节日的精神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古人朴素的观念是“天人合一”,许多节庆活动都在表达人对自然的敬畏,例如元宵节舞龙灯,七夕节乞巧,中秋节拜月等。当然面对自然的发难,人们也不是一味地祈求庇佑,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面对凶恶的年兽恶鬼等,人们发明了爆竹、桃符、门神等予以驱赶。时令节日里,人们创造性地利用自然之物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利用艾蒿、菖蒲杀菌。通过组织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勇敢进取人格品质。
其次是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庆活动由小范围的家庭活动逐渐壮大为社会交际活动,人们在各类节庆活动中,提高社交技能,提升个人修养。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火之会,金吾驰禁,贵戚及下里工贾,无不夜游。”就连平时处于深闺的女子也可以出游。元宵日人们打破日常秩序,获得游戏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满足。端午节出现的竞技活动“赛龙舟”又是人际交往的另一种形态。大家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在悼念屈原的热烈氛围中,感受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传统节庆文化活动的德育价值内涵丰富,对于小学生而言,参与节庆活动,能增强自身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感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人格品质,提升个人修养,践行中华美德。
节庆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纪念活动,它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但是随着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节日在商业化运作下,越来越受到追捧。如今的学生很难再感知传统节庆活动的魅力。学生更需要多样的传统节庆活动,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通过校园传统节庆活动链接儿童现实生活与中华传统文化。仪式活动,能让学生感受中华礼仪,反思自我行为,塑造优良品行;节庆故事传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美德传统,激发爱家、爱国情怀。
近年来各地学校掀起“过节热”,各种节日都要轰轰烈烈庆祝一番。这种碎片式、表面化、割裂式的庆祝活动只是“一时热”,节过了,文化热也过了,且活动形式、内容每年都在重复,容易让学生产生节庆与生活割裂的认识,从而失去兴趣。学校可对学生感兴趣的节庆,进行整体规划,拟定节庆系列主题,明确节庆的德育价值,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确定各个年段的活动形式,见表1。
系列节庆主题囊括了“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重关系,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念先辈的奉献,践行传统美德。
对传统节日的庆祝,不应局限在学校教室里,学校在营造校园节庆氛围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拓宽节庆活动的范围与场域,将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社会公益组织等吸纳进来,让学生走到社会中去感知节日多样的庆祝方式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涵。
学生可以是节庆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节庆活动的设计者。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庆活动的设计中来,才能确保学生将庆祝活动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任务完成者或者纯粹的娱乐者。特别是让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设计组织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的持续创新,让传统的节庆活动具有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
以“欢喜闹元宵”庆祝元宵节為例:活动准备阶段,以教室为单位,布置节日主题相关的装饰,学生设计并动手制作各式灯笼布置教室。活动当天,学生身穿传统民族服饰参加游园灯会猜灯谜、元宵赛诗会、敲锣鼓、看舞龙舞狮、制作元宵等活动。
浸润式体验元宵的欢乐氛围,“闹元宵”中“闹”字映射了元宵的活跃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调动多重感官感知节日,深刻认识节日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社交空间。在交往活动中,“知礼仪、以礼待人”培养学生谦和好礼的美好品行。
小学生年龄段差距比较大,心理发展阶段不一,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有差距。低年段儿童,对节日起源、习俗还不了解;中年段学生对节日理解表面化,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高年段学生面对多种文化选择,表示更喜欢过洋节。面对学生群体的不同情况,设计传统节日庆祝活动需要分层式推进。
以“我和月亮撞了个满怀”庆祝中秋节为例,低年段可以“月亮故事”为主题,在了解中秋起源与习俗之后,学生开展读“月亮”故事绘本,讲月亮故事活动。中年段学生开展中秋诗歌朗诵会,吟咏古诗,以诗歌涵养品格,体悟家国情怀,慎终追远。高年段学生以“月亮”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再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朗诵原创诗歌,将传统节日庆祝与个性创意结合。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探究“中秋文化”内涵,了解“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主旨,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伦境界。
要想让传统节庆文化不断滋养青少年,就必须寻求创新基点,多元化渗透,把传统节庆文化与各学科融合,全方位育人。
将传统节庆文化与语文阅读相互融合,开展诸如“妈妈故事会”活动等,将阅读主题与时令节日相链接。例如:清明节推出“生命”主题书籍阅读推荐,在“悼亡先祖”的同时“祈求庇佑”以理解“生命可贵”。
将传统节庆文化与艺术设计相互融合,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解读节日文化元素,并把它与现在艺术设计联系起来。例如:在节日环境布置时,学生可以利用节日元素来设计布置。元宵的灯饰、端午制作彩线丝囊、中秋月饼纹样设计,节日习俗海报制作等。传统节庆文化元素是学生设计的灵感来源,而学生的设计作品又丰富发展了节庆文化。
将传统节庆文化与体育竞技相互融合。传统节庆活动中有许多竞技类的项目,如赛龙舟等,但是这类竞赛并不适合在校园内开展,可以将节庆文化元素具象化,设计小游戏。例如“赛旱龙舟”借助体育用具开展类似的竞技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的节庆文化能发挥德育价值是因为学校在不同节日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开展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真实体验,在思想上加强认识,在行动中实现文化创新。传统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追求不断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德、价值取向,坚定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萧放.中华文化元素——節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6:57-60.
[2]向美玲,向巍巍.传统节庆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7):144-145.
[3]红川,丁静,石钦.中华传统节庆文化元素的活化与运用探析[J]时代报告,2021(4):68-69.
[4]杨福政,许立茹,刘占歌.亚文化视角下传统节日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J].文教资料,2021(14):35-36,39.
[5]许乃迁.幼儿园园本节庆活动背景下的环境创设[J].科普童话,2019(1):140.
[6]吴广,褚兴彪.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103-104.
15245017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