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租得好”

2022-03-17 22:45林英杰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障性本市青年人

林英杰

上  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会议并到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现场调研,研究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先后审议,市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11月9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自12月1日起实施。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全力以赴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供应各项工作。

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重中之重

上海作为人口净流入的超大城市,来沪常住人口的住房困难问题较为突出。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有近千万常住人口有租赁需求。青年人是城市的希望和未来,各类引进人才和公共服务行业务工人员等新市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解决好他们的安居问题,关系到城市活力和未来发展,也彰显城市温度和包容。

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政治责任和自觉行动,尽最大努力让来沪新市民、青年人享有品质生活、感受城市温度、拥有归属认同,以安居宜居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对照住房城乡建设部部署要求,本市将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供应的公租房、单位租赁房和各类享受政策支持的租赁住房全面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经深入研判租赁需求、充分挖掘供给潜力、克服困难自我加压,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同期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达到60万套(间)以上,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以上,全面健全完善从“一套房”“一间房”到“一张床”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和“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按照“多做快做”的总体安排,2021—2022年计划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总量的一半以上。

创新政策举措实现“五个租”目标

本市在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供应过程中,深入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确立了“租得到、租得近、租得起、租得稳、租得好”的“五个租”目标,创新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各项政策举措。

多措并举筹集房源,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到”。本市坚决贯彻“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部署要求,努力克服土地资源禀赋不足,积极落实国家明确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五条建设路径。一是供应租赁住房用地新建,以及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转型为租赁住房用地新建。创设租赁住房用地性质(Rr4),单列用地计划,供地约190幅,可建租赁住房约1500万平方米,现已开工120余幅,计800余万平方米、14万套,其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均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二是在商品住房中配建。建立健全商品住房配建制度,新建商品住房中配建不少于5%的保障性住房无偿移交政府,以及配建不少于15%的开发企业自持租赁住房,均主要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三是利用企事业单位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以区为主建立多部门联合认定和联合验收机制,已累计完成改建租赁住房认定10余万套(间),其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面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四是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建、与社会企业合作建设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入市流转)等多种方式建设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五是产业类项目配套建设。落实用地面积比例提高到15%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要求,主要由产业园区统筹规划、集中建设。

科学规划空间布局,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近”。本市认真践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职住平衡,启动编制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项规划,47万套(间)新增建设筹措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面规划落地并上图。落实空间格局优化战略,保障性租赁住房布局向新城、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和人口导入区域聚焦。尤其是在新城建设中,以稳定就业、稳定居住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人口导入、人才成长不同阶段居住需求,适度提高保障性租赁住房在新增住房供应中的占比,将新城轨交站点600米范围内70%以上新增住宅用地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努力把新城建设成为住房发展的民生福祉之城。

控制租金、优化户型,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本市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初次定价和调价涨幅实行“双控”。面向社会供应的项目,初次定价在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九折以下,后续调价每年涨幅最高不超过5%;面向本园区、本单位、本系统职工定向供应的项目,租金可进一步降低。同时,严格执行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的政策,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套均面积控制在50~60平方米左右。针对环卫、快递、家政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偏低、租金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积极探索通过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及成套住房拆套合租等方式提供“一张床、一间房”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产品,向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定向配租,并在租赁价格上进一步从优,使月租金控制在一张床500~800元、一间房1500元左右,目前已累计定向供应约1万张床位。

稳定租期、健全配套,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稳”。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少于1年、不超过3年,合同到期经复核仍符合在本市合法就业和住房困难等准入条件即可续租;除公租房继续实行“6+2”保障总年限外,其他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最长保障总年限;但不再符合准入条件的应当退出,房源周转使用。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人及居住使用人可以按规定在租赁房屋所在地办理居住登记、《上海市居住证》(非本市户籍)及社区公共户落户(本市户籍),并相应享受未成年子女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提升品质、优化服务,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好”。本市积极打造“小户型、全功能、悦生活”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精心设计户型,高标准配置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专门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房型设计大赛,并优化建设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社区(居村委)服务范围,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行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为第一时间对接新毕业大学生和新进城务工人员租赁需求,让他们安心就业、安居乐业,2022年本市将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毕业季进校园、用工季进园区”上门服务活动。

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高效有序推进

健全领导机制。坚持市区协同、部门联动,按照国家要求,成立市、区两级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導任组长,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联合推进机制。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和供应目标任务向各区、各部门双向分解,进行双重考核。

建立“1+6”政策体系。“1”是《实施意见》,已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6”是6个配套细则,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市规划资源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电力公司等部门分别牵头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项目认定、规划供地、非居住房屋改建、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电力设施改造等6个配套细则,基本形成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体系。

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推进模式。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项目可落地、可实施。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纳入“绿色通道”,作为市重大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确保项目加快开工、加快供应。加强部门协同管理,以项目认定书衔接财政、税收、金融、水电气等各相关部门,确保各项支持政策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建设住房租赁服务平台和“我要租房”为主题的线上服务场景,对接“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保障对象租房体验。

本市将全面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各项工作,让生活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人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3261501026546

猜你喜欢
保障性本市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获政策支持
三亚开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数据一览】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