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2022-03-17 22:38:35王楠楠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王楠楠

摘要:目前,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从经济规模、质量和结构3个维度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赋权,测算了京津冀三个地区2009~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一是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二是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京津冀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的投资和对外贸易。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要想使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经济驱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明确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引导两系统良性互动发展。

科技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洪银兴(2011)认为新技术革命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利用当代最新的科学知识可以实现大的技术跨越。曹裕(2014)等通过分析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加强。李明和李鹏(2017)建立DEA模型,从产学研角度发现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李翔和邓峰(2019)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称成为“独立效应”,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刘林等(2019)通过研究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发现沿海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发现相关研究多聚焦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单向关系,缺乏对二者耦合协调作用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京津冀为对象,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情况。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

本文构建了包含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环境三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和包含经济规模、结构、质量三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源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國科技统计年鉴》等资料。

(二)研究方法

1. 全局熵权法

确定各指标权重时采用熵权法,熵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改,得出权重,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主观性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和客观。

2. 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两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式中,C为耦合度,反映两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T为协调指数,反映两系统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其中 T=αU1+βU2,α+β=1,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同,因此取α=β=0.5;D为耦合协调度,反映协调发展的水平,该数值介于0到1之间,值越大表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见表2。

三、实证分析

(一)综合得分分析

如图1所示,从整体来看,2009~2018年京津冀区域的科技创新得分逐步上升,由0.2343上升到0.5083,科技创新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但创新能力有明显差距。其中,北京的科创水平始终居于首位,从的0.5033上升到0.9365,平均得分为0.7273,明显高于京津冀整体水平。主要是因为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资源,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天津的科技创新综合得分居中,但与北京的差距非常显著,从2009年的0.1680上升到2016年的0.3788,2017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科技财政投入占比减少。河北的科技创新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年增速为23.37%,从2009年的0.0316上升到2018年的0.2016,平均得分为0.1075,明显低于京津冀整体水平,河北省的科创水平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河北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创新的引导力度不足。

2009~2018年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由0.2940上升到0.5383,局部出现小幅波动。其中,北京的经济发展稳居第一,从0.5015上升到0.8096,平均得分0.6541,高于京津冀整体水平。天津的得分次之,从2009年的0.3226上升到2016年的0.5531,2017~2018年呈小幅下降趋势,平均得分0.4644。河北的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最低,从2009年的0.0579上升到2018年的0.2836,平均得分0.1706,明显低于京津冀整体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二)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2009~2018年,京津冀各地区的耦合度都在0.9以上,说明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相互作用较大。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0.512上升到0.723,实现了从勉强协调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跨越,目前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且经济发展系整体上高于科技创新系统。

北京的耦合协调度一直高于0.7,属于较高度协调发展,由中级协调阶段转变到了优质协调阶段,明显高于京津冀整体水平。2009~2011年之间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水平大致相等,2012~2018年之间科技创新系统开始逐步高于经济发展系统。

天津的耦合协调度与京津冀整体水平较为一致,从0.483提升至0.670,实现了从濒临失调发展到勉强协调发展的转变,2009~2011年之间科技创新系统一直高于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水平,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发展。

河北的耦合协调度较低,正于萌芽状态,上升的空间较大。从0.207提升至0.489,一直属于濒临失调发展,但从中度失调阶段转变到了濒临失调阶段,2009~2018年期间科技创新系统的与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说明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系统。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区域内自由流动

资源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资源分布中,河北存在较大劣势。随着京津冀区域交通的建设,空间阻碍变小,资源的流动性增强,资源和科技的跨区域结合更容易实现。河北要加强与北京天津的合作,利用地域优势,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缩短与北京、天津的差距。积极引导北京优质资源向外辐射扩散,创新成果向外输出,提升津冀两地的科技成果承接转化能力,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区域经济提升。

(二)提升区域创新环境

政府扶持力度和创新环境的优化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应通过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公平竞争。发挥好市场经济的能动性,加强创新支持力度,增强创新活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中国高精尖产业发展,形成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增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韦恩.M.莫里森,王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原因、进程和挑战[J].金融发展研究,2020(01):40-45.

[2]洪银兴.科技创新与创新型经济[J].管理世界,2011(07):1-8.

[3]曹裕,胡韩莉.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 35(06):123-127.

[4]李明,李鸠.产学研融合下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7,398(01):41-47.

[5]李翔,邓峰.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科研管理,2019,40(03):84-93.

[6]刘林,张勇.科技创新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01):62-66.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3234501186523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2:07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45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0:33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5:55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5:25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商场现代化(2016年1期)2016-03-18 2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