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主题意义探究大多停留在单课时教学,教师对基于单元整体格局的主题意义探究少有触及或触及不深。假如把主题意义探究放在一个单元格局下去考量,那么,它的价值将能得到更好地彰显。基于单元格局的主题意义探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单元课时教学的深度融合、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高阶发展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单元格局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1-0053-04
【作者简介】钱希洁,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无锡,214100)原研训员,江苏理工学院特聘教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近年来,主题意义探究已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和对课堂教学的调研,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还较多地聚焦于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如:阅读教学、词句教学、语法教学、写作教学和复习教学等,而对于在单元格局下进行连续性、进阶式主题意义探究教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主题意义探究需要一个过程,仅仅依靠一个单元中某一个课时的教学,单元主题意义探究很难真正走向深入。因此,在单元格局下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下文,笔者结合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3 Holiday fun四个课时的教学活动,阐述如何通过开展单元格局下主题意义探究的系列活动,使单元各课时的教学活动走向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走向深处的过程中,思维活动逐渐走向高阶,并探寻单元格局下主题意义探究教学路径与策略的逻辑起点。
一、主题意义探究,让单元教学活动实现深度融合
译林版《英语》教材大多基于某一主题设置多个板块,每个板块承担着不同的语言功能。由于各板块的文本特点以及所承担的语言功能不同,所以不同课时的教学活动很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而缺乏单元整体观照的主题意义探究也会因为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过程性,很难顺着一个主题方向形成一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主线。这会使得所谓的单元整体教学停留在简单的板块叠加层面,缺乏深度融合,很难通过单元主题意义的贯穿形成大单元整体格局。此外,缺乏深度融合的各课时教学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浮于表层,让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停留于肤浅、单薄的层面。因此,基于单元格局的主题意义探究,是学生更为深刻地感悟单元主题意义的必要途径,更是单元教学活动从平面叠加走向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
六上Unit 3以holiday fun为主题,主要由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Culture time、Sound time、Cartoon time和Checkout time等板塊组成。笔者以“What’s the holiday fun?”为本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大问题情境,将四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形成一个相互连贯、逐级递进的整体,具体内容为Period 1:Story time;Period 2:Grammar time、Fun time、Culture time;Period 3:Sound time、Cartoon time;Period 4:Checkout time。
第一课时涉及Story time的教学,在导入单元主题holiday fun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文本,通过对文本主人公Mike和Liu Tao假期活动信息的提取,让学生对单元主题holiday fun的主题意义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课时包括Grammar time、Fun time和Culture time的教学,因为操练“What did you/he /she do for the holiday?”等单元主要语言结构的需要,教师增加了更多人物假期活动的信息,学生对人们假期活动的了解更加丰富,他们对holiday fun的主题意义有了基本的理解。
第三课时涵盖Cartoon time 和Sound time的教学,随着对Cartoon time板块中卡通人物Bobby and Tina假期活动信息的获取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对holiday fun主题意义的感悟逐渐深化。
在第四课时Checkout time的教学中,教师借助Write and say和Think and write两个活动,进一步将主题意义的探究指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单元主题holiday fun的理解得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由此,四个课时的学习活动形成了一条以学生探究“What’s the holiday fun?”为核心的主线。
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从初步感知、表层理解,走向深层理解、深化拓展,整个单元四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虽然在语言功能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形成了一个由主题意义贯穿始终的整体,并呈现出逐渐深化的态势。这便是单元格局下主题意义探究的价值所在。
二、主题意义探究,让单元主题意义走向深层理解
主题意义是指作者围绕主题并通过语篇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读者需要在阅读和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推断和提炼出语篇的主题意义。要想让学生对主题意义获得深层感悟,教师就要基于同一主题开展连续几个课时的系列化教学活动。学生在阅读、交流、质疑、拓展等活动中,经历初步感知、基本理解、深层理解、拓展深化等过程,如此主题意义探究才能真正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简单走向丰富。因此,基于单元格局开展主题意义探究要比在单个课时中开展主题意义探究更具价值。
在Unit 3 Holiday fun的教学中,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同样需要经历从表层到深层、从简单到丰富、从单一到多元,并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在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中,笔者根据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将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分成几个阶段,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单元主题意义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基于Mike和Liu Tao假期活动的信息,学生理解的holiday fun的主题意义是假期的放松休闲与吃喝玩乐,即“We can get fun from leisure.”,具体为went to the farm、went fishing、caught a fish、visited museum、ate delicious food等。这是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初级阶段。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为了操练本单元的主要语言项目“What did...do for the holiday?”,教学中会涉及更多假期活动,如went to the Great Wall、played games、watched TV、picked oranges等。在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中有对其他节日活动的拓展,这可以丰富学生对假期活动的积累,于是学生对主题意义便有了基本的理解,即“We can get fun from doing more things we like.”。这是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课时的教学,主要结合Sound time和Cartoon time板块对主题意义进行进一步讨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会从物质方面的享受逐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学习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尝试,如to have fashion shows、to read English stories、to watch films、to cook food,to do housework等。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逐渐深化。
第四课时是以Checkout time板块为主要抓手的单元复习,随着更多假期活动内容的融入,学生对holiday fun主题意义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面,从原本的“己乐”走向“同乐”。当教师再次提问“What’s the holiday fun?”时,学生表达出了他们对主题意义更深入的理解,如to see Grandma、to clean the house、to help Dad clean the car、to do some housework等。
随着几个课时学习活动的进阶式推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从肤浅到深入的过程,从基于物质层面的休闲享受走向精神层面的学习生活,从“自我的快乐”走向“与他人同乐”的境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始终。这正是单元格局下主题意义探究的又一个价值所在。
三、主题意义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实现高阶发展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思维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阶走向高阶的探究过程,而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简单问答是很难使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的。安德森对探究性教学作了界定:“不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种认知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这些概念和策略。”可见,探究是一种涉及主动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学习方式。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探究的状态,让他们带着问题不断思考、辨别和提炼,他们的思维才会随着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走向高处。
在Unit 3 Holiday fun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假如教师一开始就把主题意义告知学生,那么,学生就会缺失自我探究的过程,他们的思维也难以得到发展。因此,根据单元主题,笔者创设了基于单元格局的问题情境“What’s the holiday fun?”,并将其作为统领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主问题,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然后,根据每一课时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将其细化成开展每一课时学习活动的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课时的学习活动中,以小问题为探究导向,结合学习内容,对holiday fun这一主题进行持续性的思考和交流,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高阶。
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主要聚焦Story time板块的语篇,教师将主问题“What’s the holiday fun?”细化为课时小问题“What’s the holiday fun in Mike and Liu Tao’s eyes?”,引导学生带着小问题走进故事。在学生掌握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文本主人公Mike和Liu Tao的假期活动信息,追问“What’s their fun? ”,引导学生对Mike和Liu Tao的假期活动进行进一步思考。在学生“No lessons. No homework. Can eat and play...”等反馈中,能看到学生跟着Mike和 Liu Tao的脚步,走进了文本,间接感受到假期生活的轻松与快乐。
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主要聚焦Grammar time、Fun time、Culture time板块。教师将主问题“What’s the holiday fun?”细化成“What’s the holiday fun in the friends’ eyes?”。在学习活动中,为了突破本单元的语法项目,笔者拓展了教材中其他小朋友的假期活动,并通过对Culture time板块中the Easter holiday、the summer holiday和Christmas holiday的适度延伸,拓展学生假期活动选择的视野,并进一步追问“If we want to have more fun, what else can we do ?”,引导学生在对单元主题意义进一步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基本的理解,即“We can get fun from more things we like.”。
第三课时的教学主要以Cartoon time板块为核心,同时兼顾Sound time板块。教师将主问题“What’s the holiday fun?”细化成“What’s the holiday fun in Bobby’s and Tina’s eyes?”,同时根据Bobby和Tina假期活动中尝试的fashion show进行小结:“Bobby,Tina and Sam all love fashion shows. They tried to have fashion shows and they did well. ”此外,教师进一步追问“What’s their fun?”,引导学生对这些表层信息进行思考与讨论,促使他们通过思考,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从文本表层走向文本深处,holiday fun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享受,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学习与对新事物的尝试,即“We can get more fun from learning and trying in life.”。
第四課时的教学主要基于前几个板块的教学,以Checkout time 板块为基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Write and say中的对话进行阅读和补充,并重点聚焦对话文本中的插图。根据插图中Mr Wang 用水龙头洗车的画面,进一步拓展单元主题holiday fun的外延,并将单元格局下的主问题“What’s the holiday fun?”细化成“What’s the holiday fun in your eyes?”,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思考从教材走向生活,促使学生对holiday fun这一主题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入。从学生to see Grandma、to clean the house、to help Mum clean the car、to make food with...的表达中,能看到他们的思维在走向高阶,即“To be a helpful person.”。
在Unit 3 Holiday fun的主题意义探究中,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对fun的理解也实现了从文本到生活,从表层到深层,从物质到精神,从“乐己”到“乐他”的转变,这一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从低阶走向高阶的过程。这便是单元格局下主题意义探究的另一个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2]张金秀.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1-6.
391450058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