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宏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教学课程当中,老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侧重于统一化教学,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这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信息综合素养。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分层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有效衔接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的重要方法,是突破当前教学瓶颈的重要出路,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由于老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以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更多的是采用统一化的教学形式。这一教学形式将所有学生当作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全体“打包”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和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而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主要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不同层次,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大的教学目标逐一分解,进行细化,在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有效的提升。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和背景学习背景的不同,与信息技术的接触程度和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具体的实操当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层次性、灵活性,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整体而言,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沉闷,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差,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明显的局限。而分层教学法运用在信息技术过程当中,只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的弊端。分层教学法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进行优化、调整,从多个维度着手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稳固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局限性,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基础素养与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多个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为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主要借助多元教学模式,实现深度教学。老师通过将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衔接,从不同的层面加强对学生知识、思维、技能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高效、更快速、更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运用前提则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在分组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其一,将学生进行分组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所以在划分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整体把控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全盘分析和考虑,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基础之上,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其二,细化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统筹安排。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C类学生的基础能力比较差,信息素养比较弱,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比较低。B类学生主要指的是学习能力中等偏上,信息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A类学生属于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态度积极,理解认知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其三,结合学生情况,注重层次调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等方面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调整。
在对学生合理分成的基础之上,老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划分,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匹配。目标分成的过程当中老师主要应该考虑教材内容、教学大纲以及每组学生的平均水平等各个因素,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灵活性、针对性。在制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首先老师应该对教材资料内容展开全面分析,整体把控教材当中存在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细致分解、深度剖析是提升教学效率质量的关键所在。然后在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有序地实施教学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指导,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老师如果对整体的教学活动把控比较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比较深刻透彻,还能够使得教学效果实现更大的突破与超越。由此可见,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使得教学目标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理解范围,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达到不同阶段的学习高度,掌握具体的知识内容,增强信息技术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勇气、和毅力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教学内容尤为关键,是提升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老师在教学环节应该着重把控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划分层次是促进分层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课堂高度融合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时老师课堂的讲解内容以及课堂练习内容。首先,关于课堂讲解内容,老师在整体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实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得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其次,对于练习内容而言,老师在整体把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合理地设置练习内容的难度。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适用性极强的课程,加强学生的实操练习极其重要,尤为关键。在划分练习内容方面,对于A类学生,老师则应该注重提高练习内容的难度,从多个层面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对于B类学生,老师则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对于C类学生,主要是帮助其掌握基础技能。
在传统的信息课堂当中,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按照教材内容的排版顺序进行的。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方面,老师过于随意。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加强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的运用,要求老师应该多关注教学环节的设置,重视对教学环节划分层次。首先,老师应该综合考量学生学习水平,然后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指引,注重对信息技术知识难易程度的区分,从而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灵活教学。其次,老师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应该明确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需要达到的目的,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另外,对于课堂问题的开展,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通过合理运用基础问题、中等问题、高等问题等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转变为高阶思维。
数学评价是分层教学当中的最后环节,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的总结性工作。传统的评价更多的是以成绩定能力,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更注重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这一评价方式更能够发挥其激励作用,帮助学生重拾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运用分层教学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具体阐述了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的运用途径,主要可以从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将教学环节划分层次、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等方面着手,充分地体现分层教学的优势和价值,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