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真学”课堂教学探究

2022-03-16 23:3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真学教具物理

顾 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中学 江苏·扬州 225200)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因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课程,而物理课程因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都较为复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又较弱,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了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物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就成了现今所有物理教师应当面对的问题。本篇文章便围绕着基于“真学”课堂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日后物理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1 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学生则要认真听讲,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已不适用,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虽然当下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教学理念上,没有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状态,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物理课程的特殊性,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让学生消化基础知识理论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综合性的提高。当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确定教学目标,以此来改善教育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保证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够正确运用。

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随着现今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以及不断的发展,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校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会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初中物理仍处于应试教育范畴内,这必然导致现阶段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将学生物理考试成绩提高,而不是全方位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辅助教学,让物理知识教学中充斥着枯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其次,初中物理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很高。如果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不能实现自身思维的有效转化,那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影响。同时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们自然也就会为教师的教学成效提升带来较大阻碍,总的来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乏,以及教师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单一性,都是现今物理课堂教师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3 物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

物理核心素养通常体现在理论应用能力、思维拓展能力、推理能力与总结能力等方面。物理学科的理论内容相对抽象,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冲击,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了优化,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方向与素质培养方向进行了明确制定。从当前的物理课程开展概况上看,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内在素养部分还存在忽视的情况,教学工作主要面向学生的解题指导与教材理论内容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内容也发生了一定转变,物理学科所强调的核心素养内容,需要教师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和理论实践环节上进行引导,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理论课程学习。

4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真学”课堂教学方法

4.1 基于核心素养下构建物理“真学”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中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师要围绕这四个方向设定教学目标。在物理观念教学目标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学科的综合特征,同时,还需要概括性理解物理知识,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物理方法与物理观点,物理知识虽然不属于物理观点,但是属于构建物理观点的核心基础,在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对物理规律与物理概念有深刻的认知,基于物理视角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科学的思维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反映物理知识中的内在规律,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师要通过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等量替换法与控制变量法,从中来锻炼自我抽象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站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合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充分提升他们的推理论证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4.2 课前导疑

学贵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前导学中,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他们是在认真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前导学《摩擦力》时,让学生将手按压在课桌上,用力向前推或者向后拉,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再列举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提出困惑: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摩擦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猜想。学生有问题就有方向,这样课堂上也就有了学习目标。

4.3 应用生活废弃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实践案例

实验设计要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废弃资源是指巧妙利用生活中闲置资源,‘变废为宝’。”教师不用照搬书本上的实验,可以将书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良,将废弃的常见生活用品引入实际的实验设计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废弃的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进行许多种实验。例如:

(1)探究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在相同位置沿着同一方向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随着施加的力的增大,瓶子变形得愈厉害,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可以在本节课的课中进行,学生利用废弃矿泉水瓶进行探究式情境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2)往空矿泉水瓶里面倒满水,在侧壁的不同高度的地方上打出小孔,可以发现靠近下方的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个小实验可以在课中进行,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奇妙,直观地体会到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巧妙结合。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及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将一部分热水注入空矿泉水瓶内,倒掉后拧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会凹陷下去,这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将其运用在大气压这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前概念和生活体验,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设疑思考,埋下伏笔。这些废弃化的生活资源只要通过合理利用与改造都可以为学生在生活中的物理学习增添乐趣。

4.4 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模式还趋于形象思维,因此对于物理这样一门抽象性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而通过自制教具则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变到形象思维再转变为抽象思维。

比如在教学液体热胀冷缩的这一知识点时,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只是停留于理论的认知,并没有将其和实际生活当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学习过于局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温度计,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在饮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再滴入有颜色的墨水,塞住瓶口之后,在瓶口中插入一根细的玻璃管,完成自制教具的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教具在这一实验过程当中的具体用法,有的学生先将瓶子放到热水然后再放到冷水当中,细管中的液面上升和下降,从而形成了一个基础的温度计,让学生能够对液体热胀冷缩有更加具体的认知。教师随后再询问学生一定要将瓶口塞住吗?玻璃管能够用粗的吗?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针对教具展开实践探索,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原理和知识。

4.5 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分工合作提升合作效率

在确定了小组成员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如果在合作过程中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就容易造成分崩离析的情形,同时也会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尽如人意。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为例,因为是实验课程所以合作学习的场所选在物理实验室,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材料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学生以4人一组进行合理的划分。教师在确定好了每组成员后再下发实验报告单,学生就可以根据实验报告中的内容进行一个分工。学生进行分工环节遇到瓶颈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进行引导,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职责进行分工,例如1号成员是组织本小组活动进行的核心人员,重要工作是简单地操作实验材料,这一人员就可以选用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让其掌握简单的操作方法;2号成员则是要负责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和贡献;3号成员则是检查小组成员对结论的掌握;4号成员则记录讨论结果。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汇报各组的实验结果,教师进行详细的说明,确保学生获取到正确的知识内容。

4.6 开展有趣的课外化实践活动

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组织他们开展有趣的课外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或者感受一下用物理知识创造生活的乐趣,在锻炼他们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讲完《串联和并联》一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安全的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从生日彩灯、床头灯等主题中选择一个进行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作品的设计,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赠送。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物理知识创造生活的乐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4.7 结合生活现象设计物理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设计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课本上的物理公式、概念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还能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意识等。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一定都坐过公交车吧,当汽车到站后司机停下车,车上的乘客通常都是身体往前倾。相反,当公交车突然启动时,车上的乘客都是突然往后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用物理知识解决吗?”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探究、猜测、验证,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学以致用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等。

4.8 基于信息化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学科理论内容的教学工作而言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在课程理论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片、影片与多维模型展示的方式满足当前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需要。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了全新要求,即需要学生建立较好的学习观念,也需要学生从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上,对自身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态度进行转变,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好的理论学习质量。教学人员在应用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基于现有的教材理论内容进行相应的制定,另一方面需要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和适应当前学生的成长需求。比如,在进行光的折射、反射的课程理论内容讲解中,教师可在实验教具的展示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的方式进行实验原理观察,通过生动、多样的课程理论内容展示方式,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光纤折射的原理。

4.9 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

和传统的教具相比,自制教具拥有更强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所以在教学方面,教师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展示,再加上教具本身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制作的,因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利用自制教具进行物理实验,能够改善目前传统教具当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学生展现出物理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真学”课堂,能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带来有效促进作用,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占据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知识学习氛围,结合生活现象设计物理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真学教具物理
只因是物理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