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聊城第五中学,山东 聊城 252000)
小学数学教育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我们深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而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部分,可谓是打基础,沉积淀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德、智、体、美、劳”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系统思考、统筹融合努力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德育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渗透开展德育教育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必然保证[1-2]。数学教师是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人物,这就要求其必须认真学习德育教育理论知识,及时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全面发现并及时解决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日常教学活动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伟大精神等教育资源和各类社会公共文化教育设施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强化网络微视频、网上展馆等的作用,帮助促进学生德育发展。例如在“圆”的相关知识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用到圆周率,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导致生产力发展受限,祖冲之在如此艰难的社会环境中,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直到1000多年后,这个记录才被欧洲人打破。通过祖冲之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智育在所有学科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数学对于发展少年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智育水平[3-4]。我们必须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课堂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形式,推崇潜移默化的智育理念,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例如,在教学正负数时,“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出现带有符号的数字。因此,在引领学生建构这一概念时,本课充分渗透符号化思想,即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亲历“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逐步形式化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让学生突破“0”的意义的难关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基础上,进行5度到-5度的排列。这里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交流,显得枯燥乏味,为此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体育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新引力,而且还可以借机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的认识,在学生中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参与感和获得感[2-3]。例如,在分数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结合健康人体蛋白质、脂肪、水分等的比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与自身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分数比例,养成良好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在相遇问题的教学活动中,青岛版教材提供的大货车、小货车和摩托车开往物流中心的情景,这个情景学生有些难以想象,教师可以把数学课搬到操场上进行,教师可以设置两个游戏,一个是在操场上画出50米的跑道,在距离起跑线4米的位置画一条直线于起跑线相平行,把学生分成A、B两队,分别站在两个不同的起点,老师喊单数时A队队员跑向自己的终点线,同时B队队员追击A队队员,如果在终点线之前B队追上A队就获胜,否则为失败;老师喊双数时则相反,A队追击B队。另一个是在跑道上画出两条间距30米的平行起跑线,中间在画一条相遇终点线,听老师统一口令同时向终点线跑,先跑到的一队胜利。经过两轮游戏,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在顺势引入相遇问题的教学内容,在体育锻炼中学会数学。
数学中的美不像艺术学中的美那样显而易见,它常常蕴含在数学知识的结构和序列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对称美和规律美,适应小学生审美眼光[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例如,在教学对称时,先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欣赏不同国家的国旗,在观察与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国旗的共同点,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美;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时,我把由各种图形平成的图形贴在身上,当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说:“老师今天真漂亮!”我会问:“为什么这样说”他们回答说:“老师衣服上拼图非常好看,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学生会被美丽的东西一下子吸引住,接着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整节课在好的氛围内学习新知识。在数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学习时,要抓住主要概念,则更容易理解相关的概念。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借助各种不一样的图形分别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让学生借助图形看到虽然不一样大小的图形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从而意识到单位“1”的含义,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让学生在形象美丽图形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学会数学概念。“比”“分数”和“除法”是有密切联系的三个概念,“比”与“分数”相比较,“比”的前项、后项、比号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线和分数值。“比”和“除法”相比较,“比”的前项、后项、比号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除号和商。学生领悟到这种关联美,更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对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孩子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心,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2-4]。例如,在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播放今年农民劳动掰玉米的情景,通过四则运算加情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并且让学生通过观看水中收玉米的视频,感受到劳动者的不容易,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得做到不浪费粮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乐趣,认识到劳动光荣。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对自己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可以让家长帮忙用视频记录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一下,并把自己家各种垃圾用分数表示,课堂上用其中一个同学分类后的结果引入那类垃圾最多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所以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让学生独立解决,也可以同桌研究。学生可能会想出化成小数比较,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的方法进行重点引导,让学生明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统一分数单位,可以直接比较分数大小。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增强场景设计、强化日常结合、做到互动交流,以此为载体把“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