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君
(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广东 潮州 521000)
和城市教学相比,农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村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比较少,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单一。根据笔者的了解,农村中学美术学科教学主要侧重理论或者是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图纸进行勾勒和绘画。教师课堂教学占据主导地位,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也不利于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如果农村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能够依托信息手段,把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海量信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平台优势很显著,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充分等优势。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美术教学资源,例如图片展示和音视频资源等等,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学生也可以对一些作品进行鉴赏,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进行体验。
依托信息技术所展示的美术教学资源和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相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为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理论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口头讲述。在利用信息手段之后,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示更多图片和音视频资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论的直观感受。比如在进行建筑理论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各地的建筑风格图片,像我们熟悉的哥特式建筑等。在图片选择上,教师也可以发挥想象力,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图片来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禹克霞在《谈小学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关键探索》中强调,学生通过图片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哥特式建筑理论,这比教师的口头讲述更容易理解。而且通过展示相关的音视频资源,也能够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视觉感受。了解世界各地建筑的风格,相当于自己在世界各国进行了一番游览和阅读。学生在欣赏建筑的时候,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翱翔在世界各地建筑风格中。在欣赏各地建筑风格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和作者的人生感悟。由于农村的各项设备和多媒体手段利用不够充分,所以课堂很难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汤琦在《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中认为,中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耐心。不管教师的理论教学多么的生动和深刻,也很难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去学习。美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在鉴赏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初中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培养阶段,更需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依托信息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手段中图片的视觉体验和音视频资源,让学生对美术科学教学有新的认识。张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探究》中提到,图片作为一种视觉感受,能够更直观的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我们对事物的鉴赏首先是从视觉出发,通过视觉感受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手段中的音视频资源,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音视频资源正如语文学科中强调的“通感”。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全方位感受,从而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种全新的认识是学生自我鉴赏所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不同于作品本身的创作动机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西建筑的风格差异。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源,学生就能够自己对中西方建筑有一个了解和认识。在为位学生展示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美术教学资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述。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教学效果远远胜过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如果不依托信息技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会更加地烦琐。尤其是初中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会加重,因为教师需要备课,需要准备教学模具等等。比如教师在讲色调时就需要准备不同颜色的图案或者是不同颜色的模型,来为学生展示色彩差异和色彩的层次感变化。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前准备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学生也可以用更快的时间去了解色彩理论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电脑中不同颜色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了解什么是渐变构成,什么是重复构成。电脑展示的图片实例越多,学生越能准确理解。相反,如果让教师自己绘画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既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反而浪费了教师的准备时间。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家庭作业中进行色彩处理。课中和课后联系双管齐下,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在课后吸收起来。学生可以使用电脑中的“迷你画板”软件,反复进行粘贴、调整和复制等工作,加深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和不同的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农村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缩短教师课前的准备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上。
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之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这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来根据课堂教学目的进行设计和创作。例如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所废弃的纸箱或者是布料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者是花纹等等。在设计完以后,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感悟,增加文字说明。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以后,再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拍摄和录像。
教学最终的效果是能够让学生学会整合和反思,达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基本的设计和创作,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美术工艺知识和理论进行实践。从创作的设计目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意图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美术观念和美术理论知识。即使是学生创作的作品的不同色彩配置和线条勾勒等也能够反映出一定的美术理论水平。再比如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篆刻,注意线条变化和章法技法。在完成篆刻内容以后,学生可以把篆刻的字或者是图案进行拍摄。把拍摄的内容用PS技术进行抠图效果处理,例如图形变换、色彩调整等。依托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把自己学习的美术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和课程理论知识的融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手段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今天,各学科更应该紧紧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农村中学美术学科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美术资源的整合,让课堂教学更直观和简洁。信息技术还能够借助充分的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农村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学会资源整合,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