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治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幼儿园)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幼儿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乐于想象、积极主动、专注认真、敢于尝试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系统性途径。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广泛,且更加关注实践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并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设计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方法,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保障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亲历性。这是科学探究活动最典型的特征。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幼儿不断唤醒自己已有的科学经验。第二,主体性。当前的教育环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提倡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并且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受、操作、实践、反思等一系列表现。第三,实践性。在科学探究活动当中,幼儿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行为、感觉、想法,以求能够逐步实现态度的转变、能力的发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仅仅有观察和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若缺乏有效的实践,认知必然还会是原本的认知,科学素养层面也很难实现有效的突破。
在科学探究中,所有活动的开展都必然依托于丰富的材料。适合的、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能够使幼儿的学习意识得到有效的调动,更加有利于实现相应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中,教师要着眼于以下几个角度:第一,在同一主题下选择不同材料。在同一主题的科学活动中,往往可以细分出多个探究视角。为了使科学探究活动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应该提供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更加开放的空间。第二,同一年龄,多层材料。尽管幼儿的年龄相仿,但在操作材料、表情达意等方面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差异化的、多样性的丰富材料,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满足幼儿的学习愿望。第三,同一材料,多种用法。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引导幼儿开发材料的不同用法。比如教学“奇妙的磁铁”时,将玻璃板下的磁铁移动时,上面的钥匙、铁钉会跟着移动。当幼儿注意力被吸引之后,可以鼓励他们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操作,比如把玻璃板上的材料换成磁铁、塑料、纸片等,或者把玻璃板下的磁铁换成其他材料。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开发活动材料的多种应用价值。
在科学教育教育活动中,使幼儿想操作是培养其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一步。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幼儿逐步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营造更加自由、平等、宽松的环境氛围,以此来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一,允许幼儿犯错。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且心理比较敏感,所以教师要避免一味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要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尝试。第二,尊重幼儿的想法。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有别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看待周围世界的眼光是非常独特的。对于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意图,并根据其想法提供相应的材料。第三,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对幼儿会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比如和蔼的微笑、点头和正面的语言指导。同时,对幼儿的激励不能过于笼统,而是要针对幼儿在活动当中的具体行为,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哪些行为是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幼儿的思维仍比较薄弱。所以尽管科学活动强调幼儿的主体性,但活动过程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恰当指导。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营造宽松的环境之外,还要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学习实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在学习一些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科学内容时,教师的适时引导能够充分保障幼儿的学习实效。
第一、认真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首先,要观察幼儿对材料的运用、操作的过程是否充分?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是否遇到狼困难?等。其次,要关注幼儿的情绪,了解幼儿的积极性如何,判断幼儿的心理活动,从而提供适当的帮助。第二,利用启发性提问进行引导。“疑问”是促进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或者活动刚刚结束时,幼儿的情绪依然比较兴奋。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探究过程的基本情况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减少“好不好”“对不对”等无效的问题类型,而是应具有开放性,并且要使幼儿产生疑问,从而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第三,适时参与幼儿活动。教师也要适时地参与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成为幼儿的合作者,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幼儿的状态,在互动中分享幼儿的喜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很多内容都是简单、易行的,且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所以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时,教师应避免设计过于严格的活动方案,而是需要灵活调整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除了引导幼儿在校园中进行探究活动之外,还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进行一些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幼儿生活化科学小实验中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工具和材料,比如日用品、玩具等。以“吹泡泡”为例,我鼓励幼儿回家之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泡泡液,然后选择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之后,要记录每种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这次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生活乐趣,而且能够让孩子直观认识到无论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种生活化的小实验更加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科学探究活动涉及的范围很广,很多都蕴含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还是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不能在生活中实时对幼儿进行指导,这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突显出来。
在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中,教师首先要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除了家访、家长会等常规方法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其次,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以使家长明白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要鼓励家长不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以更好地解答孩子的疑问。比如洗衣机是怎样洗衣服的、微波炉为什么可以加热食物等。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教育,能够有效丰富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延伸科学探究活动的空间,从而提升活动实效。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模式加以调整和改进,逐步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