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叶军(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又长又黑的睫毛上挂满了泪珠,使劲依偎在妈妈身上,不肯进教室。”这就是2021年9月1日我接一年级新生时,第一次见到小D同学(化名)的样子。
当时我想,那么小的孩子,突然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些怕,在所难免,等老师牵着他的小手,把他送到座位上,也就很快地融入大集体了。
可这个办法在小D身上没能奏效。离教室越近,他的情绪就越激动,哭声也越大。为了安抚他,我降低要求道:“让妈妈一起陪你进教室,五分钟以后我们再跟妈妈说再见,好不好?”就这样,他一边使劲拉着妈妈的手,一边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依旧非常地伤心。
这时我悄悄地打量了一下小D的妈妈。她是一位注重衣着、妆容较浓的年轻妈妈。只见她一边嘴上劝慰着儿子,说一会儿妈妈就会来接你,但手却紧紧抓住儿子,半点儿也不肯松开,还不停地帮儿子擦掉眼泪。她似乎既想让儿子独立地坐在教室里,又要替儿子承担所有的离别之苦。我不禁感叹:唉!现在的父母还是太娇惯孩子了,只嘴上宽慰,没有行动,怎么能送得下孩子呢!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早晨入校时小D还是天天挂着大泪珠,被动地让值勤老师牵着手领进教室。好在小D是一个性格很温和、很听话的孩子,只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很快就会快乐起来了。
小D学习很认真,跟同学相处也很好,这让我感觉他并不是不喜欢学校,他或许只是舍不得妈妈。
小D为什么这么依恋妈妈呢?带着这个问题,借着“万名教师走万家”的东风,我来到了小D家。进门时,小D正在帮妈妈收拾碗筷。见到我来了,虽然有点腼腆,但还是很有礼貌地给我行了一个绅士礼。这让我有点儿惊讶,这么懂事的孩子,还是那个被妈妈惯坏的小男孩儿吗?
在与小D妈妈的深入交谈中,我了解到,小D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小D从出生到现在只有妈妈一个人陪着。小D快乐时,只有妈妈可以分享;小D生病时,也只有妈妈在照料……一个人带孩子的种种心酸、一对母子相依为命的情感不禁让人落泪。
我认识到缺乏安全感是小D现在最根本的问题。害怕妈妈离开,害怕自己被抛弃!而最近一段时间,小D的姥姥又出了车祸,严重的骨折,让妈妈不得不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老人,这也就加剧了小D这种“害怕”的情绪。
原来这个家庭过得如此不易,原来小D是一个这么让人心疼的孩子!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关爱,是我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但同时我和小D妈妈也发现了,小D过分地依恋妈妈是一件可以被理解的事情,但也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后达成了共同的观点:首先要从妈妈做起。妈妈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不要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就要给孩子多些、再多些,用自己的一切来替代孩子。要让孩子独立,要让他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要让他在成长中受得起挫折,这样孩子长大了,才懂得照顾自己、照顾他人,并在解决困难中找到成功的感觉和自信。其次,让小D多交朋友,多接触其他的亲人朋友,转移对妈妈的过分依恋。
开学已经近两个月了,小D上学哭的次数在减少,越来越融入学校生活中了。老师是欣慰的,妈妈是感激的。为了表达这份感激之情,妈妈全力支持班级和学校的工作。在班里招募放学路队志愿者时,小D妈妈尽管很忙碌,但还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在新冠疫情加剧时,小D妈妈又给班级的所有小朋友准备了消毒洗手液和抽纸……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和谐的教育,走进学生家庭,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只要向前迈进一小步,就会发现事件的真相,创造教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