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3-16 18: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价值观念中学

潘 燕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教育局基教股,广西 桂林 541800)

“学史明理、学识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短短十六字,体现出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掌握历史知识,不是能够记住几个简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那么简单,学习历史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力求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方式。

1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人格教育的意义

首先,培养健全人格是教育最为基本的任务。“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早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难免心中迷茫,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解决心中的困惑,保障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因而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实施人格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让“以人文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其次,健全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拥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的基础条件,一些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归结原因无非“名利”所致,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往往会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从而受困于牢笼。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英雄事迹跨越千年流传至今,如“精忠报国”的岳飞、舍生取义的“屈原”等等,他们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着积极的影响,因而中学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是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最后,中学历史教学开展人格教育易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同时大众的压力也不断增加,面对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应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否则,很容易发生一些极端事件,此类事件在新闻节目中屡见不鲜。因而,人格教育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利于国家稳定、长久的发展。

2 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之间的关联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大工程,育人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引路,指引学生向着康庄大道一路向前。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之间关系紧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是人格教育培养的平台。中学历史的开展并非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们背诵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历史教学是肩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社会教化的责任。历史教学是手段,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目标。

因而,中学历史教育除了传递知识的基础上,应该深入挖掘历史素材,借助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实施开拓新的渠道。

其次,人格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素质教育提倡以人文本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难题,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话语至今仍响彻华夏;“精忠报国”的岳飞,其事件跨越千年流传至今。

3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格教育实践探索

3.1 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受应试教育的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注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背诵情况,这种教育模式知识停留在教育的表层,未探触到教育的真谛,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教书”是知识传递的层面,“育人”是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人文素养的层面,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因而,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教育理念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破陈出新,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将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齐头并进,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格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

3.2 深入发掘历史教材中与“人格教育”相关的元素

中学历史教学开展“人格教育”,发掘教材中的相关题材是关键,教师更深层次地研究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将这些题材充分运用,为学生塑造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其实,历史教学并非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教师应将教学内容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能够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感受到那些具有“侠肝义胆”“家国情怀”的英雄人物的魅力所在,从而有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如:在抗日战争年代,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我们甚至有的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想想当年的艰辛,我们的生活可谓是非常幸福的,而我们遇到的所谓的“烦恼”,也就不值得一提了;再如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先生放弃优越的生活,突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3.3 有效运用“互联网”平台

如今互联网已然走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极大便利了大众的生活、工作。借助于“互联网”科技平台,教育事业的开展也进入了崭新的局面。对于中学历史而言,传统教育下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在互联网科技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等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多媒体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视觉、听觉方面受到强烈的刺激,更能真实地了解历史事件,易于学生对于中学历史知识的掌握。

3.4 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严师”向着“亦师亦友”的方向转变,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世界,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才会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对教师有所畏惧,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需要作出改变,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才能慢慢养成独立、自主、自律的社会新人。

3.5 教师树立榜样的作用

中学时期的学生很少独自去接触社会,他们接触最多的是家长、教师,中学生正处于生长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念正处于塑造阶段,此阶段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与教师。就教师而言,“为人师表”就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有模仿的对象。因而,作为中学教师,应能够坚守自己从事教育的初心,能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教师应有的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社会、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3.6 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

中学历史教学开展学生人格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念的优秀人才,期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因而,让学生走出校园,更早接触社会不妨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去感受历史,感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或组织学生去福利院、养老院当志愿者,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带领学生去看望革命前辈,听一听老一辈革命者的革命故事,感受下老一辈革命者为了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渗透人格教育是时代发展需求,是响应新课改的体现,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作为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得到真正落实,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科技平台,去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提升自我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以求在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价值观念中学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