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殷菲
(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校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前期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调查,汇总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必须突出的教育理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艺术类的人才需求更趋向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工匠”,并不是文化修养匮乏,没有创造力的模仿者。
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认识后,就如何有效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高职艺术生人文素养基础薄弱、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欠缺、人文素质教育缺少专业特点等。
艺术类专业不是简单的技术学科。艺术本身是为了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而产生的,艺术教育则以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提升艺术鉴赏力,并以促进艺术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所以艺术教育应该脱离单纯的技术本位的学习,进入以更加自主开放、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内容的艺术学习。
学生工作中全面融入“大思政”格局。我们要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品牌化发展,多载体落实。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墙绘”教育实践项目,为王府村、孙集镇等11个村镇绘制500余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绘作品,以“墙绘中的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砥砺奋斗之志,通过“思政+艺术”模式体现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它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深层次的影响。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意识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体验系列活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我们还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省文化馆举行“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重点培育传统文化社团,开展翰墨讲坛、诗词朗诵大会、非遗大讲堂等高品位文化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数千年不断传承的精神食粮,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形成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历史责任感、认同感,今后我们要继续为学生创建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和提供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学习活动,使高职学生更好地感受、了解、热爱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在他们手中传承与创新。
首先,应该从过去那种狭隘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可以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日常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最好载体,特别是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理解得更快、更敏感。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各门类的艺术,让他们感受不同艺术所创造的美的境界,使学生深刻理解艺术的本质、艺术的价值,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的关系,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科学和技术,更要弘扬人文精神,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包蕴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和提升空间;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是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山东省美术馆合作,聘请知名学者专家进行经典文化专题讲座与交流,参观高水平艺术展出,通过欣赏与观摩,使学生加深对文化与艺术的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要弥补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先天不足的状况,除了常规的人文类选修课程外,还要指导各类文学与艺术社团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大学生社团为龙头,加强社团建设,建立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对文学、艺术类社团应有重点地扶持,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不断扩大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整与合理,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是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支持、鼓励院系、班级成立文学与艺术活动小组,教师与学生相结合,专业与业余相结合,日常训练与活动强化相结合,培养骨干与带动积极分子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兴趣与特长。
人文素质教育探索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依托学校理念营造人文素质环境:与时俱进,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院的六个维度理念,将制度约束、环境熏陶、课堂教育、团体锻炼、学术引导、实践养成与艺术生人文素质养成有效结合。
我们学院的学生管理团队以学校“入学100天领航工程”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进一步创新特色。结合专业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积极探索“大思政”“思政+艺术”等思政教育新模式。
实践中渗透人文素质:与省美术馆教育推广部合作,聘请知名学者专家进行经典文化专题讲座与交流,参观高水平艺术展出,通过欣赏、观摩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文化与艺术的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举办系列文化艺术创意体验活动,如手工类、绘画类、摄影类等,包括部分民间艺术:扎染、泥塑、刻纸等。
通过讲座、体验、论坛和非遗项目等系列活动广开思路、创新形式,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在广大学生心中深入人心,躬行实践,营造浓厚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新媒体普及人文素质: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专业技术,建立人文素养网上课堂平台;将安全法制教育与生活指导课有机的融合,利用微课这种便于学生接收的信息化形式,将课堂与学生教育管理合二为一;还通过“德育课堂”和“翰墨讲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探索和尝试全方位思政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生、教师等学工人员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同时,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它不能像专业技术那样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因此,要避免浅薄浮躁、急功近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切实有效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艺术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和整合,培养出的高职学生是既具备专业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