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
悬念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旨在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给学生勇于探究的动力,为了解开悬念而不断深入探索。通过悬念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师灌输知识的现状。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采用理论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不能达到预期。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相对比较差。教师对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内容等,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学生常常将信息技术与“玩电脑”等同。信息技术课时设置少,基本上都是一周一节或一周两节课,难以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常常被其他文化课教师占用,致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信息技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常常将教学目标集中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忽视学生能力、情感等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严重制约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种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创设悬念并非简单地提出几个问题,也不是随随便便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即可,而应遵循科学设计教学悬念。
首先,设计悬念具有科学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激发欲望、产生念想,就必须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悬念,以契合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继续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其次,设计悬念应具备规范性。创设悬念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出悬而未解的问题,将其设置成为谜面,充分发挥其吸引力,将学生吸引到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创设悬念的时候,应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明确价值的教学悬念,确保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逐渐推动课堂教学,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最后,创设的教学悬念应具备巧妙性。悬念创设不仅仅是一种学问,还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中,只有巧妙地设置悬念,才能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并打开自身的思维空间。
为了最大限度优化课堂悬念创设的价值,教师还应对悬念类型进行优化、完善,灵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悬念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创设教学悬念之前,应对教材进行仔细、认真研读,依据学情,精心规划、假设,结合教学活动展开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悬念,确保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方面,设置预设性悬念。所谓的预设性悬念,主要是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对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挖掘,预设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悬念,让学生强烈地想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对其进行利用,构建教学悬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悬念的创设,可以有效弥补预设悬念中存在的不足,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最终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悬念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预期,依据教学需求进行灵活设置,教师还应结合不同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教学悬念,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1.导入环节的悬念设置
导入是悬念设置的最佳时机,直接决定学习态度和兴趣。传统文字或口述的导入对学生而言没有任何乐趣而言,也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则可以结合时尚前沿、科技发展、生活热点等内容,设置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悬念,拉近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距离,有效活化学生的思维。为了增强课堂导入型教学悬念设计的科学性,必须要保障其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蓄势,能够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学悬念下产生心理上的渴望和焦虑,最终促使学生在悬念中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念头,最终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接下来的课堂奠定热烈的探究氛围,活化学生的思维,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围绕概念阐述设置悬念
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比较陌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关注理论知识教学,还应全面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落实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紧紧围绕某一概念,设置能够牵引学生思维的悬念,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进而更好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不断研究、探索概念,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体验,有效掌握知识,顺利地解决悬念。
3.在关键之处制造悬念
一节课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所决定的。教师可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教学悬念,引领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最终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深化和理解。以悬念为学生突破教学关键知识的“阶梯”,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有效掌握重难点知识,实现悬念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在课堂结束时设置悬念
教师就可以通过悬念促使学生课后产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使得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迫切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忆和复习,最终完成本节知识点的高效复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认知冲突的悬念,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探究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实现知行合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切入点,灵活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悬念,充分发挥教学悬念的价值,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