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东(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
家访是指为了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步调,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家访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搭建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桥梁,有助于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培育和发展。
家访是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连接和结合的重要媒介,它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直接、高效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以及做家务的习惯,同时能够知悉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经济条件、家庭架构、家庭氛围等,并知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纠正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对孩子学习、生活等情况有全面的认知。
家访工作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全方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路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或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就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沟通,其责任心和爱心很容易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同和肯定。这不仅让家长看到了教师对于孩子的重视与关心,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更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增进师生情感。
家访能够有效地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共同促进,从而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和家长就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沟通,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家长交流,并寻求家长的配合,协助学校、教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以期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高效合作。
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告知给教师,并将自己的育儿疑惑反映给教师,从教师处获得一些家庭教育良方。这样,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在教育目标、教育诉求以及教育原则等方面取得一致性,从而产生家校合力,达成双赢教育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家访不是简简单单地走进学生的家庭,而是需要与家长深入交流并在看到问题本质后进行深思,这样才会随着教师的一次次家访获得成效。但是很多教师在家访时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做,并没有深入分析家长类型,如溺爱型、全托型、暴力型等,对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了解不多。
这就导致教师在家访时仅仅是完成常规动作和规定任务,没有基于不同的家长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一刀切”“统一化”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家访效果不明显。
家访作为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不仅能够持续激发优等生的潜力,还能够更好地转化学困生。家访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是双向且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要让家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做法甚至困惑,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一些教师容易将家访简单当成“告状”,言语中透露着对家长的指责、训斥之意,这样就容易让家长对家访产生抵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家访效果。
进行家访前,教师要精心策划,选准合适的时机,制订较为完善的计划,基于学生的在校表现精准定位,有效解决问题。但是当前一些教师在家访时比较草率,没有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在学生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如新学期开始、学困生稍有进步、重大考试前、情绪出现异常时等进行家访。这容易导致家长出现不满情绪,不放心教师的管理,甚至对学校教育产生怀疑。
首先,对于溺爱孩子型的家长,教师要给家长讲清楚什么是正确地爱孩子的方式,要使家长了解溺爱只会害了孩子,只有爱而不溺,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同时,给家长推荐一些书目,如《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什么时候能宠孩子,什么时候不能宠孩子》。
其次,对于全托孩子型家长,教师要和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向家长表明教育好孩子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
最后,对于暴力型家长,教师要多表扬学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有优秀之处,更要告诉家长教育孩子不能非打即骂,要讲究策略,多鼓励孩子,多表扬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艺术,注意言语表达,在了解家长文化水平之后选择合适、恰当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轻松愉悦地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同时,教师也需要运用合适的语言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反馈给家长。此外,教师也需要把党的教育理论方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以及学校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传达给家长,通过家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家校共建、共管、共育模式。
如果想让家访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还应掌握一些家访技巧、策略。
首先,必须找准时机,这样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容易促成质的飞跃。比如,新学期之初,教师要对全班学生有个大概了解,此时家访极受家长欢迎,很容易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又如,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年级模拟考试等复习迎考前,此时家访会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与配合。再如,班级出现突发事件时,此时家访,对事件本身的处理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其次,把握家长心理,掌握技巧。教师在家访中要根据家长的心理变化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与技巧,尽量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家长角度出发,不仅要在学习方面加以指导,更要进行情感交流,力求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家访工作,让教育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发挥家校合力优势,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团队影响一个家庭、一群教师呵护一颗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