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

2022-03-16 15:52郑怡雯
读写算(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生活

郑怡雯

培养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

郑怡雯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37)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文章从“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培养数学学习的乐趣”“强化操作能力,发现数学问题”“开展数学活动,挖掘知识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四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策略;应用意识;小学数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时能主动思考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应用意义,以及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能首先想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思维。怎样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凸显数学学科的价值,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师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他们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新知内容,也能够体会数学对生活的应用价值,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一、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培养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它与其他学科也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对于人的终身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数学对某些学科技术的研究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可以说无处不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一)了解数学文化与历史,体会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人们通过计数、计算、量度和观察物体形状及运动中产生数学。数学的发生和发展是一段漫长的历史,数学的特点有精确性、严格性、抽象性、广泛性等,其中,抽象性体现数学深邃和睿智,也让学生学起来缺乏学习兴趣。这时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一定数学历史知识储备,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数字1-5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一些数字形成与发展的小故事:最早无法分辨数量,以结绳记数,后来人类才认识1-5这些数字,让学生感受数字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智慧,激发了学生数学应用的趣味性,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抽象而来,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解数学的发展对生活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

很多人觉得学习数学对生活没有多大的用处,离生活比较遥远,其实不然,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在人们计算、测量、观察、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数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价值渗透到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试图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内容时,由于百分数知识现实生活和生产中使用频率比较高,学生虽然没有学习百分数,但对百分数也是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在平时生活经常出现的百分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到百分数在周围的广泛应用,然后设置一些生活购物情境,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计算出哪种购物方式最划算。学生经过思考和计算后得出结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切实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场景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兴趣,通常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多搜集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满热情,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情境图,刘翔跨栏的成绩是12.92秒,另一位国外运动员的跨栏成绩是12.99秒,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虽然只相差0.07秒,但是它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却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如此的比较,使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更深了解,也让他们觉得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强化操作能力,发现数学问题

现有的数学教材中多数呈现了相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原理等,对于学生的能力测试中也以数学问题为主。那些看似无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虽然清晰可见,但不能给人以真实存在的感觉。没有生活感的数学问题,数学便缺少了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仔细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以此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存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中包含的生活问题以及生活中展现出的数学问题,教师应抓住机会,适时给予一定的启发,让学生从中把握数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进而使学生能及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首先出示两块饼干,把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学生会很自然地给每个小朋友一人一块。教师再出示一块饼干想分给两个小朋友,这时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呢?”“怎样才能平均分呢?”这样类似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出分数知识,让学生体会“单位1”的意义,再让学生认知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入手,再让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其他例题,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数学问题,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分数,进而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取生活例题时必须能够围绕最近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找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讨论数学问题,再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成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如此经历,能有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数学内部找到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不仅存在生活中,数学知识内部也含有各种数学问题。数学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意外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中,解答习题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可以带领学生先站在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理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方法,确定最合适的解决策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教师出示大小明显的∠1和∠2,并提出问题:“除了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两个角大小以外,还可以怎样比呢?”教师此时拿出准备好的自制的10度角若干个,引导学生可以用这些学具帮忙。这样一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被打破,并运用学具进行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学生便在认知水平上产生了“化整为零”的学习思想,而不是简单的角的大小比较。经过不断地产生新的数学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也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并且重新调整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开展数学活动,挖掘知识点

数学具有抽象性,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虽然常规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但是很少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活中也很少会产生明显的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某个问题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开展课堂活动,树立数学应用意识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引发他们的乐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折纸和剪刀,在课堂中开展“灵巧的小手”活动,要求学生剪出富有创意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认真思考着,开动灵活的脑筋,大胆地想象,剪出了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感受到图形的对称美。通过评比,教师将优秀的作品张贴到班级作品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品和古代建筑图画,在活动中展示给学生欣赏,培养审美观。如此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树立数学应用意识,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展示数学趣味性,培养应用兴趣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它不同于语文有各种有趣的小故事。要想让数学变得有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应用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下在物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物品是不一样的一面,那么这样的课堂没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开展课程时将学生的座位调整到观察物体的每个面,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物体的哪一面?看到了物体的什么?再采用“一令一动”小游戏,转变方向继续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描述看到的物体样子,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通过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且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反复运用中得以掌握,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数学的价值,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数学应用。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经过主动参与活动发现数学问题,使他们的应用意识得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得以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中大部分的内容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由于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征,促使学生会带着很大的情绪学习知识,对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学生会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有效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数学学习的意义。有了熟悉的素材,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如把学生领到校园里,让学生为校园设计一个面积为10平方米的小花坛,形状不限。学生通过测量、计算,设计出不同形状的花坛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图形面积等相关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尤其是从这次实践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鼓励学生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学生的生活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和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家庭中各方面花销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就可以准确把握家庭的一些活动,并学会管理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地渗透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会参与家庭管理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数学思维。

比如,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之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学生回家收集家庭一周的粮、油、水、电等基本生活开支,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并思考:“家庭一个星期的开支是多少?以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一个月将开支多少呢?家庭每月收入是多少呢?每月还能结余多少呢?”通过这一系列数学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从家庭管理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提高,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三)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

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知识也是如此的。新课程标准告诉教育者们,要倾向多样化教学,极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尽力改变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通分转化,进行基础的计算。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除了通分,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以此让学生再次搜索自己的知识库。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点,让学生回顾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进而转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同一个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解题思维。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发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实践于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刘萍萍.通数学与生活,发展学生应用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2021(32):89-90.

[2] 王江.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实践思考[J].家长,2021(27):36-37.

[3] 黄惠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应用意识[J].教师,2020(17):25-26.

[4] 陈春娅.基于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课堂构建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8):84.

[5] 陆艳.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69.

D045

A

1002-7661(2022)24-0054-03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生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