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建构语文理想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2-03-16 15:52彭春凤
读写算(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想笔者探究

彭春凤

新教育理念下建构语文理想课堂的策略探究

彭春凤

(江苏省丰县师寨镇中心小学,江苏徐州221713)

新教育实验旨在改善现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学的幸福、学习的幸福。这与小学语文人文性的教学要求是相通的,这要求教师教学时具备“大语文观”,实现师生的理想课堂。文章以小学部编版语文为例,依次以“从人文情感呼唤学生课堂参与”“从教学情境倡导师生自由交流”“从知识体系拓展课堂教学内涵”“从发展意识提升语文教学境界”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新教育实验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课堂实践。

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小学语文;人文性

新教育实验以“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为理念,以“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为途径,提出以“构筑理想课堂”等为代表的十大行动方案,呼吁广大师生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想目标。小学语文有其独特教学特性,不仅具有工具性特征,又兼具人文性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新教育实验理念,依托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努力构建理想课堂新模式。

一、站高一线:从人文情感呼唤学生课堂参与

参与性是新教育理想课堂构建的重要组成。在朱永新先生编撰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尤其强调:理想课堂构建中学生的“参与度”,提倡应以“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善用语文教材资源,透过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以褒扬正确价值取向,树立学生对世界、人生、价值、审美、道德等诸多素养,以正确意识凸显课堂对学生内心情感、体验、认知等唤醒,则可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归属感与热爱。

以部编教材《桂花雨》为例。本文是台湾散文大家琦君的代表作,通过回忆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与“桂花雨”情形,表达作者的思乡情怀及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思念,而这种思念,恰是作家热爱祖国的真诚表现。教学中,笔者特别邀请学生反复诵读文中词句,以真切感受作者蕴情于文的浓烈思乡情感。诸如,针对文中“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语句阅读时,引导学生对“浸”字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一个“浸”字,形象写出了桂花开放时芳香四溢的场景;有学生认为:“浸”字有“沉浸”之意,体现作者虽游历多年,但依然对故乡的桂花念念不忘,是思乡悠远的情感体现。结合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与历史,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生发出对当代中国幸福生活由衷赞美,对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持有坚强信心,在潜意识当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当代少年的时代责任感。这样的课堂体验与人文熏陶,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建构与增设,是学生由传统教学“被灌输”地位到理想课堂“主动探寻”角色的真实转换与体验,自然会得到学生们的热爱与追捧,从根本上建构起理想课堂参与教学模型,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氛围营设:从教学情境倡导师生自由交流

自由度与亲和度也是新教育理想课堂构建的重要维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师生平等,提倡在双方自由愉悦的前提下进行情感的沟通与智慧的交流。对此,新课标也有相应的强调,它指出:语文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则承担“主导”作用,两者的理念相互交融,体现对民主、平等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迫切呼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环节的设计者、知识经验的传播者、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者,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方面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则需要借助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才能体现,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设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体现对理想课堂的科学实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课文《草船借箭》教学为例,开始之前,笔者并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围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旁边引导的方式展开课堂设计。教学中,笔者采用三遍阅读、逐层深入课堂方式,以构建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在第一遍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以梳理出文章主要情节。按照笔者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叙事顺序,很快梳理出全文主要内容,即,起因(立下军令状)、经过(巧妙安排、草船借箭)、结果(如期交箭),为接下来深入探究做好了准备。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进行二次阅读。阅读前,笔者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故事复述,并谈一谈自己对文章中哪些情节印象最深刻。学生带着任务重回文本,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回答问题时,因为学生关注点不同,答案或许千差万别,但此时,笔者不需要在乎学生回答对错,而要对学生自我探寻、踊跃发言的自主学习热情,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以鼓励他们自主探究热情。最后,深入探究学习阶段。笔者巧妙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如下问题用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章中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料事如神?”可以组织学生以分组方式对上述问题展开集体讨论,通过民主自由方式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在小组交流探究中,笔者站在学生一旁,听从他们的意见,并对他们的学习请求予以及时帮助,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让学生在这种民主、自由的交流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体现个性,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结论和观点,教师要勇于肯定,以消除教学盲从,树立学习自信。

三、内容优化:从知识体系拓展课堂教学内涵

影响理想课堂成立的很大原因并非源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参与和自主探究),更在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延展。这是教学的内涵,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关键。新教育实验对理想课堂的核心指标包含两条:其一是整合度,即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避免知识的支离破碎,让学生在知识系统中获得整合知识的智慧。其二是延展度,即不囿于文本与知识,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知识进行链接,从学校求知向社会求知进化,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体现课堂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实践中,则要求教师深耕教学内容,梳理知识链接,完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从知识认知向语言实践方面进化,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涵。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为古典名著学习单元,遴选了中国传统文化杰出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篇佳作,体现对学生在古典名著方面学习的教学启蒙。教学中,教师不可拘泥于单篇教学,应站在单元整体或更高层次设计教学,通过知识体系梳理与优化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典名著知识的整体认知与延展,发挥课堂教学整合魅力。再如,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不可避免的学习范本,仅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等两篇佳作入选,到了初中,则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论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等六篇作品入编。具体实践中,教师不可忽视上述各篇在教学中的内在关联,通过横向与纵向梳理,以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把握鲁迅先生作品的语言风格、情感特征及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的整合与拓展功能。

四、合作探究:从发展意识提升语文教学境界

新教育实验理念下理想课堂的构建,强调教学“境界”,强调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发展的有机结合,主张教学知识不再被视为僵化的知识或观点,而应借助师生体验将其融合为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实践中,教师要重视从儿童发展角度出发,透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努力尝试或构建课堂所教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串联,以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发“教”与“学”的共鸣,从而促进理想课堂教学“境界”呈现。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课文学习之后,笔者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春节既是节日,更是我国悠久历史传承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你们还能找出哪些传统文化节日?伴随历史变迁时代发展,当前大家对春节的庆祝方式又有哪些变化?”学生们在上述问题引导下,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春节”等主题展开分组研讨和主题实践。他们充分利用课下闲暇时间,通过网络资料查询、调阅图书馆史料、专家走访、博物馆参观等多种形式,将课堂知识与真实生活进行勾连;通过研究小组等方式展开合作学习,通过明确分工以锻炼和培养合作意识,活动中人人献计献策,为完成小组探究主题而竭力奉献。经过学生们一周左右努力,大家聚合各小组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形式汇编出一整套完整的研究成果,令笔者观后叹为观止,大感意外。由此可见,从学生发展角度,从课堂走向课外,以合作实践方式展开教学实践,不仅极大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欲望,更在合作过程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课程特点,教师应依托教材,从学生未来发展等方面着手,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引导师生自由交流、拓展课堂教学内涵、培养合作探究意识,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活力,促进理想课堂实践。

[1] 王文.新教育理念下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1(19):69-70.

[2] 魏荣华.新教育实验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以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研究为例[J].新教育,2021(02):32-33.

[3] 汉景翠.新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J].新校园(阅读),2018(06):53.

G622.0

A

1002-7661(2022)24-0010-02

猜你喜欢
理想笔者探究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你是我的理想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