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2-03-16 15:52朱凌韵
读写算(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园家长

朱凌韵

家园合作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探讨

朱凌韵

(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江苏扬州225002)

幼儿园教改之中,劳动教育是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很多教育者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家园协同模式,为幼儿劳动教育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本文对幼儿劳动教育展开了全面分析,基于家园协同的视角下提出了新的教育策略。

幼儿劳动教育;家园协同;策略

劳动素养是幼儿发展的重点,是幼儿成长中必备的技能。家长及幼师作为幼儿成长的推动者,应重视对幼儿劳动素养的培养,共同携手开展劳动教育,为幼儿全面发展奉献双重力量。

一、幼儿劳动教育问题因素

(一)学校因素

1.劳动教育时空具有局限性

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型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要通过真实的、具体的操作培养幼儿劳动活动自主性,提高其劳动能力及劳动意识。但是,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还受到教育场所、器材、教师素养、自然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活动限制性较大,教育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开展中空间局限性太大,影响教育进展及教育效果。因此需要家庭教育完善教育活动,弥补时间与空间的不足,满足教育需求。

2.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采用集体的活动形式。但是,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劳动过程中不难发现,其活动形式死板,一味地督促幼儿劳动,使得幼儿缺乏劳动兴趣,劳动状态过于被动。其次,在开展集体劳动时,一般都是统一分配任务,幼儿没有选择和体验的机会,限制幼儿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受年龄的影响,其思维方式及认知能力也在改变,幼儿园限制因素过多,劳动类型及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因此,发挥家庭劳动教育功能,为幼儿提供不同形式的劳动活动势在必行。

3.劳动教育效果具有间接性

劳动教育真正目的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增强其劳动情感,主要以提升幼儿核心素养为主。但是,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只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劳动活动为主,并且劳动课程量偏少,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教育系统不完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劳动活动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劳动活动形式随机挑选,并且活动时间间隔长,这种现象不利于促进幼儿形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并且还会使幼儿对劳动产生抗拒心理。

(二)家庭因素

1.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重视度较低

家长肩负着培育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注重幼儿文化素养的培养,还要关注幼儿劳动能力的教育。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较缺失。如今,家庭中溺爱孩子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家长为了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不愿让孩子进行劳动,甚至一些简单的家务或者幼儿自己的事情,家长都要一律承担。另外,很多家长存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一心只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在课余时间也要为孩子报各种补课班,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空间,更何况是家庭劳动,幼儿的参与频次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家长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幼儿劳动能力的提升。

2.劳动类型过于简单

虽然一些家长也意识到了培养幼儿自主劳动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着劳动类型简单化的特点。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家长在指导幼儿进行劳动时,只是单纯地让孩子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幼儿的劳动内容一般只是物品的传递和摆放。幼儿在整理衣服时,其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妈妈将衣物归纳传递过来,则衣服的折叠与整理依旧由家长代劳。家长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及能力范围认识不强,担心一些劳动会威胁到幼儿的安全,拒绝让幼儿进行复杂的家务劳动,而简单的劳动活动并不能真正地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

3.缺乏有效的榜样示范

家长的言行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幼儿自主劳动的意识,家长应做出榜样,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劳动示范。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家长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带头作用,在进行劳动时一些家长也常常表现出不积极、相互推脱的现象,甚至一些家长在做完家务时也会抱怨辛苦,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孩子很容易产生“劳动是‘痛苦’”的心理,影响日后的发展。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没有做出有效的劳动示范会降低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导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愿主动参与劳动。

(三)幼儿自身的因素

1.幼儿自觉劳动意识不强

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幼儿对“劳动”的认识并不深刻。在家庭生活以及幼儿园生活中不难发现,幼儿在玩完玩具时经常玩完就丢,最后把房间或是教室弄得乱糟糟,即使幼儿自己也能从杂乱的空间中感受到不适,但依旧没有主动收拾物品的意识。在幼儿园中,当教师让幼儿们一同参与到收拾玩具的活动中,很多幼儿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劳动,甚至还会在收拾玩具的时候出现走神的现象。另外,在幼儿吃饭、更衣等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发出指令,提醒幼儿,但是依旧有很多幼儿无视教师的口令,时常出现乱窜、聊天的现象。由此可见,幼儿的劳动观念薄弱,很难养成自主劳动的好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细心教导,使得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

2.幼儿将劳动当作是一种惩罚

据调查研究可知,很多幼儿对劳动具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劳动看作是为一种惩罚,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在家庭教育中,利用劳动的方式惩罚孩子的家长数不胜数。当幼儿在做错某件事情时,一些家长对幼儿进行教导之后,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促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常会向幼儿实施劳动惩罚,如扫地、收拾房间等等。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利于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但是却不利于幼儿正确劳动观念的树立,导致幼儿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的形式。

3.幼儿劳动时易情绪化

幼儿在进行任何事情时都会受到行为动机的影响,在做劳动时也不例外,在稳定、平和、开心的情绪下幼儿的劳动积极性要高于在伤心的状态下。实际上,有时候教师和家长在让幼儿进行劳动时,一些幼儿会出现抵触的心理,内心是不愿意去做的,这时教师和家长就容易利用强制性的手段,强制要求幼儿去做。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幼儿会放弃抵抗完成劳动任务,但是心里却十分不愿意,长期以来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于正确观念的形成,影响以后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幼儿会继续与教师和家长对峙,形成僵持的局面,难以使得劳动教育顺利进行。另外,一些幼儿在进行劳动的时候经常喊疼喊累,这些都体现出了幼儿在劳动中的情绪化问题。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利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年龄小,其自理能力及自控力还有待提升。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独生子女的幼儿,更是家里的“小宝贝”“小公主”,家长将其保护得如此周全,更别说是劳动了,幼儿更是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及保护存在着片面的现象。实际上,适当的劳动并不会使幼儿受到伤害,对于幼儿来说,这个成长阶段正是其养成好习惯、增强自理能力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进行劳动时,会在无形中培养独立做事的意识,这样幼儿就会主动地自己收拾文具、自己穿衣等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二)利于增强幼儿责任感

幼儿情感经历较少,对于一些复杂的情愫难以理解,而劳动教育具有培养责任感的作用。幼儿在家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时,家长可以说道:“你真棒,有你在妈妈的负担就减轻了。”这时幼儿会认为自己的劳动能够帮助父母,找到劳动的价值,会更加愿意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例如,妈妈在扫地时,幼儿会在责任感的驱动下主动上前帮忙。另外,家长和教师可以向幼儿讲授一些关于劳动的模范故事,让幼儿感受热爱劳动的人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从而提升幼儿对劳动的自豪感。

(三)利于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缺乏实践能力是现代学生及人才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新时代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处在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很强,是提升实践能力及自主实践意识的关键时期。而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幼儿在进行劳动的同时可以学会不同的实践技巧。另外,劳动也是一个锻炼幼儿头脑的好方法,在各种劳动活动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思考劳动方式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利于提升自身的劳动思维,在将来的实践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实践思维以及实践经验,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家园协同策略

(一)利用家庭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开展形式

据研究可知,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具有系统化的特点,而家庭的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和随意性的形式,家庭劳动模式与幼儿园劳动模式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劳动教育转型、升级。首先,家长应树立探索精神,不断从生活中挖掘资源,根据幼儿特点,利用合适的劳动活动,发挥幼儿的优势,激发其劳动潜能,以此提升实践能力。幼儿在家庭生活时,家长应该积极利用一些适合幼儿的家务资源。在吃饭过程中,鼓励幼儿帮助妈妈收拾碗筷;上床睡觉时,引导幼儿自己脱衣,然后整理好衣物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实际上,家庭中的劳动资源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培养幼儿形成自主劳动的意识。其次,家长应该积极地学习和了解劳动教育先进知识和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锻炼幼儿,配合教师任务,促进家园合作的协调性及有效性。最后,家长和教师两者都要提高合作意识,建立紧密联系,针对幼儿的状态及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二)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劳动技能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劳动教育中展开亲子活动,可促进幼儿园与家长功能同时发挥,家长还可以充分了解到幼儿园教育形式,使其以后更好地配合教师。例如,可以举办一个“家庭工具箱”为主题的活动,让家长准备一个小盒子,往盒子里放置一些家庭物品,如遥控器、衣物等等。幼儿在活动开始之前,肯定会好奇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幼儿打开盒子之后,家长要引导幼儿将盒子里的东西收拾整齐,如将遥控器以及散落的电池安装上,或是把衣物和其他物品收拾整齐。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还要积极鼓励幼儿,如“你做得真棒!”“东西收拾得好整齐呀!”等,用积极的话语激发幼儿的劳动积极性。这种教育形式,可有效引导家长融入到家园合作之中。

(三)利用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幼儿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评价不能只重视幼儿园一方,要将家长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在开展劳动活动时都要融入评价元素,以此衡量幼儿的情况,同时也为家长和教师进行教育改进活动提供了参考。幼儿园可以向家长发放评价记录表,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的劳动表现,然后再由幼儿将评价表带入幼儿园,教师进行分析、了解。例如,为了提升幼儿自理能力,教师在评价表中纳入了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倒水等内容,家长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填表。家长也可以根据评价表中的内容引导幼儿开展劳动活动,为幼儿进行打分,有效促进幼儿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应对幼儿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哪些技能没有掌握好?这样家长就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四)丰富游戏活动,提升幼儿劳动兴趣

幼儿在家中由于受到父母的宠爱,通常不用自己动手劳动,家长就已经把所有事情做得面面俱到,有些幼儿甚至连穿衣和穿鞋,都要家长代劳。实际上,3~6岁儿童已经具备自己穿衣的能力,由此可见,为幼儿做出正确指导,培养其自理能力势在必行。根据幼儿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教育中,他们对游戏活动比较青睐,因此,针对劳动教育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就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在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技能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颜色的筷子,供幼儿选择,然后准备一些小道具,举办一个小游戏活动,让幼儿们利用手中的筷子,并规定只能用右手夹东西,看看谁夹得最多。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比赛的激情和快乐,还可以锻炼使用筷子的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举办“娃娃家”活动,引导幼儿帮助娃娃穿衣服、扫地、喂娃娃吃饭等等,同时,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在必要时刻做出正确的引导。

(五)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自主劳动

实际上,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浅薄,对于一些硬性的劳动任务,会逐渐失去耐心。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建一种家庭化劳动情境,促使幼儿进行主动劳动。幼儿对于亲身感受到的事物认识比较深刻,实际生活才是幼儿成长的主战场。要想实现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其苦口婆心地讲述劳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不如利用实践活动,促使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劳动。如幼儿园中设置一些生活化劳动区域,引导幼儿整理小衣服、照顾小动物等等,教师要注意劳动的难度,要求不要过高,要把握好劳动强度,避免使孩子失去劳动兴趣。例如,教师不仅要注重劳动情境的创设,还要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家劳动,促进幼儿在家庭中也能自主做家务,在擦桌子时可以叫作“给桌子洗洗脸”,浇花叫作“给花喝点水”等等,利用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感受劳动的奥妙。同时,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可以进入到一个家庭情境中,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熟悉的劳动情境,体验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同时也可以使幼儿产生胜任感,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通过举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我是劳动小能手”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并增强热爱劳动的心,体会劳动的价值。

综上所述,幼儿劳动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使得劳动教育内容及形式不断丰富起来,同时利用家庭和学校两方资源,实现劳动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不断加强幼儿劳动素养。

[1] 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2] 苏维.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20,9(40):120-122.

D045

A

1002-7661(2022)24-0030-03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园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