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
——以民办高职五年制院校为例

2022-03-16 15:12
科教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办危机心理健康

晏 波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心理危机是指遇到危机事件时出现的失衡情绪或精神状态。近些年,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他人心理、生理上的伤害,也对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开展高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是摆在相关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在师资、生源、社会地位等层面与公办院校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照搬相关教育工作模式。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工作的同时,应结合院校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的放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变化较为激烈的情况,当学生面对各种生理、心理以及环境适应情况的问题时,其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不仅有普通危机具备的普遍性,还有不同程度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想要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针对学生心理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特征的了解后,笔者进行以下总结。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受到干扰,其心理动态较为复杂。处于青年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通常具有较多的心理矛盾,而且不少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较弱。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形成心理危机。构成心理危机的因素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交织、影响的结果,因此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中,生理因素是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自身前提,心理因素是决定学生是否出现心理危机的关键因素,而社会因素则是学生形成心理危机并发生不良事件的诱因。

其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具有潜伏性和突发性共存的特点。危机在真正发生之前普遍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时间,在此期间,若是对学生情绪、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就能发现一定问题。然而,不同的心理危机、诱因和学生个体,所产生的危机潜伏时间也有所不同,潜伏期长至几年,短则几天,还有时会突然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就可以视为量变诱发质变的现象,当学生内心的危机和压力达到临界值就会突然爆发,最终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再次,站在危机性质层面来说,具有发展性和障碍性共存的情况。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诱因多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遭受各种压力、困难或问题,且得不到及时解决,比如长时间的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或是人际交往关系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来源于自身的心理疾病或是生理疾病。由此可见,当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时,相关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在学生生活的外界环境寻找诱因,还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才能保障评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和本质,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最后,学生心理危机造成的后果具有危险性和一定机遇性。“危机”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危险、困境,二是机会和机遇。危险性主要表现在:若是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较为严重,就会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学习。当学生面对困境无法解决时,会出现剧烈的精神波动甚至情绪崩溃,极端时出现以自杀逃避问题的情况。而机遇性则主要表现在发生危机时,若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或他人的帮助成功战胜心理危机,或是得到及时的干预,学生自身就会产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此时,学生不仅能够重新平衡心理状态,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自身心智[1]。

2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危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了解后发现,学生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由此可见,精神障碍是如今困扰学生身心的重要因素。

2.1 学生表现出不自信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等原因,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晚于公办高校学生入学,入学时间的差异,会造成部分学生正式入学之前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认为自己在步入大学校园时就已经“慢人一步”,产生不自信或其他心理困惑,忽视自身具备的优点,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若这样的情绪没能得到有效缓解,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动力,无法积极主动地规划未来发展,甚至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生理反应。

2.2 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民办高职院校中的生源质量通常良莠不齐,又不可避免的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部分没能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学生就会出现极为强烈的心理落差,影响学生日后学习、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再加之竞争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致使这部分学生对竞争产生反感、躲避、恐惧等心理,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2.3 学生形成自卑心理

由于民办院校招生工作存在特殊性,因此,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学生通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家庭条件差异。对于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时,也会不同程度出现情绪低落、自惭形秽等心理,虽然内心很想接触周围环境的新鲜事物,但又缺乏勇气,不愿与人交往,逐渐内向、封闭自我。这样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2]。

3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侧重于消极干预层面。学生心理危机的消极干预是指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干预工作,是一种被动、片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动干预是指相关心理干预工作都是发生在学生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已经发生行为危机之后开展的工作,这样的干预工作缺乏时效性。片面性是指院校开展干预工作期间,处理并对待相关问题时,常会关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种类,忽视对学生实际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没能站在根源、本质的角度,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院校的心理干预工作还有病态化的弊端,简单来说,就是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时,院校采取的干预工作主要表现在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两个方面,单方面重视阻止学生病情恶化或是出现生命危机问题,而没能做好预防工作。

其次,在心理危机干预环节中过于重视后期干预。通过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调查和了解后发现,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主要分为前期出现心理问题、中期产生情绪困扰、后期做出极端行为三个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通常属于后期干预工作,是在学生形成心理危机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后期做出极端行为时才进行干预,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止学生因心理危机导致生命危机层面。可以说后期干预工作的目的不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而是消除学生的生命危机。这样的心理干预工作虽然具有必要性,但缺乏时效性。民办高职院校若是一直使用这一方法,势必会为学校、社会带来隐患,不利于引导患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最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依赖干预,忽视预防。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往往是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不仅反映出很多层面的问题,也存在很多种类的原因。所以,想要有效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的干预工作,通常会涉及诸多方面。在民办高职院校中,通常由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心理咨询教师或院校心理医生作为干预工作的主体,忽视对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调动,这样的干预工作模式,不仅会为干预工作的主体教师带来工作压力,还会让接受心理干预工作的学生感受到孤立、无助,致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因此,想要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就应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相关工作计划,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开解学生的烦闷情绪,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积极帮助和治疗,进一步做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3]。

4 开展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措施

根据目前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想要加强相关工作的质量、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4.1 加强教师预防工作的意识

教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想要落实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工作,就要了解并理解学生,正视教师自身职责,实事求是,明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有正确的认知。想要顺利开展相关工作,首先需要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对干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分析并逐步建立一系列高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才能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明确工作目标,增强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意识,做到出现突发状况时教师能够迅速提出预案,有计划、有条理地执行,从而保障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

4.2 完善教师干预工作的技术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工作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性工程,与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息息相关,危机干预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关工作技术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好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工作,保障开展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比如,在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置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岗位,让心理咨询教师能够全天值班,保障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教职人员,进行学生心理危机防御和干预技能的培训活动,加强院校内的教职员工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掌握相关工作的标准,并为教师准备操作指南,引导教师对其自行学习。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完善院校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的工作主体,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积极调动院校教职人员成为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引领者。

4.3 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首先,开展日常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普查制度。在每年开学期间,院校首先组织辅导员、班级班主任、心理委员会成员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培训活动,优先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针对院校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认真记录并分析学生自身心理动态和健康情况,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必要时对学生进行约谈或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其次,落实学生心理动态或思想情况的汇报制度。班主任在掌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个别心理活动异常、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予以重视,做到及时干预及时上报。班级心理委员群体与班级学生的接触较为密切,因此,可以设计“班级学生心理动态表”或“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月度汇总表”等,由班级心理委员填写完成后,交至上一层学生心理管理教师或部门,再向教师汇报班级学生月度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也要及时上报至班主任。最后,构建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评估制度。针对已经上报的心理危机案例,院校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针对最终的评估结果和学生心理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必要时采取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班主任也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建立连接,进一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4.4 创新优化教育工作模式

民办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优化德育教育工作,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实际成长、发展情况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构建适合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不能简单依照公办高职院校或民办高校的德育教育经验,应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发挥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不断总结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保证学生自身素质能够全面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可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首先,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支持。由于民办院校的特殊性,应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根据自身教学、工作的特点,寻求社会人士的资金帮助,建立学生心理预防专项工作的资金管理部门或相关组织队伍,缓解或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服务中心经费不足等问题。其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就是注重开展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自身素养。最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从学生自身着手,将心理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并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引导并培养学生认识心理危机,培养学生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自制力,形成强大的心理,从而实现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5]。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院校和教师应做到正确把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加强教师预防工作的意识、完善教师干预工作的技能、创新优化教育工作模式等策略,构建优质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积极帮助学生预防并解决心理危机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危机心理健康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危机”中的自信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