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彩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018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决策。2018 年11 月,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被列为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2019 年12 月被列为全国试点地区。 苏尼特右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核心是依托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 建设牧区流动的文明实践体系,这为全区乌兰牧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思路和样板。2021 年1 月30 日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把乌兰牧骑建设成党的声音和主张的宣传队、服务基层群众的文艺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队、弘扬新时代精神的奋斗队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队[1]。乌兰牧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以文化人,切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任务, 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化志愿队伍和内蒙古特色化的志愿服务品牌。 那么,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 发挥了哪些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这种优势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性质任务优势。 乌兰牧骑起于基层、兴于基层,在其6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农村牧区为活动中心,以农牧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在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送文化艺术到农牧区、为农牧民提供各种文化生活服务为主要工作,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农牧民思想基础,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在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的要求高度契合。 二是活动方式优势。 这主要表现为乌兰牧骑社会服务的志愿性。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内蒙古草原交通条件极不便利,乌兰牧骑常年依靠骑马、赶马车方式活跃在草原牧区,少则十几天、 多则连续几个月下基层宣传、 演出、辅导、服务,工作时间远超事业单位要求的8 小时在岗时间,实际付出远超工资所得,且服务精准、质量高效,已经具备志愿服务的特征,构成事实上的志愿服务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服务车等现代装备大大方便了乌兰牧骑的出行和流动服务,但是,乌兰牧骑的文化活动主战场仍然在基层农村牧区,每年仍然有大量时间深入农村牧区、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无私奉献,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乌兰牧骑服务的“志愿性”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要求的 “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如出一辙。
2020 年7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通知》, 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提出要求,“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2]。各地乌兰牧骑长期转战内蒙古农村草原, 充分发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新、创作职能,不但“积极创作,推出反映新思想、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的文艺作品,让群众获得精神滋养”、将社会主义新文化“送到位”、在农牧区“种下根”,活跃基层文化,而且通过“乌兰牧骑+”流动文明实践新模式的综合服务形式融合更多社会资源,传播科学理论,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发挥了基层文化服务在文明实践中应有的作用。
乌兰牧骑的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本源的联系群众、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注重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以乌兰牧骑队员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精准聚焦群众所需,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 2018 年,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了200 多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以城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着眼于引导群众,以文化人。 各支乌兰牧骑“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 小分队通过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的形式开展文艺演出、宣讲活动、文化辅导、电子商务、技术指导、咨询解答、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多种服务,为农牧民送去政策解答、细致的医疗服务、精彩的文艺表演[4],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文明素养结合起来, 整合服务基层的各领域资源,在服务群众中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扎实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形成辐射内蒙古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综合发挥了多重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引”“宣”“德”“乐”“帮”“传”“安”七字要诀。
根据2019 年颁布的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规定,乌兰牧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5]。乌兰牧骑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创作演出中,通过下乡巡回演出等方式送文化到蒙古包,补齐基层群众“精神短板”, 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百姓受益。 为了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乌兰牧骑首先重视自身思想文化建设。 锡林郭勒盟2018 年面向全盟乌兰牧骑举办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培训,提升队员思想政治素质,再通过“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 传播到基层,“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6]。 磴口县乌兰牧骑以《共圆中国梦》《相信未来》歌唱新思想,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深入牧区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 这些实践活动推动新思想、新政策教育入脑入心,增强基层群众拥戴核心、 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促进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上的紧密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深化镇村文明创建,培养高素质现代农牧民,不断增进村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
理论政策宣传是乌兰牧骑的核心功能之一,“乌兰牧骑的理论宣讲功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度一致”[7]。乌兰牧骑一直坚持把理论政策宣传工作放在基层一线,内容上,开展政策宣讲、知识宣讲,注重提高宣传效能,宣讲小组一方面向村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惠民政策,同时,“把宣传重点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经济信息、 科技知识、法制服务上来,通过好来宝、戏剧小品等文艺节目,将宣传内容融入到节目中,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等各个方面”[6],宣传党的好政策,讲述脱贫新故事,提振群众精气神。 如察右中旗乌兰牧骑2020 年10 月30 日,参加由旗司法局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暨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谱写“法治中国新篇章”宣传活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组织队员创作宣传防控疫情知识文艺作品, 创作了歌曲 《爱的天使》《战疫情》《白衣天使》、舞蹈《感谢有你》、快板《抗击疫情》等系列文艺作品,用文化的力量提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形式上,一方面,坚持把理论政策融入创作演出中,重点加强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确定创作重点和方向,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第一位,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聚民心、暖人心。 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提高宣传的到达率和精准度。 适应宣传媒介形态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媒体平台进行各种宣传。 如苏尼特右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通了掌上乌兰牧骑展厅,举办“新时代网上乌兰牧骑”专题培训班;各地乌兰牧骑采取制作、推送“抖音”“快手”制作短视频产品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辐射带动作用更强。
2019 年9 月4 日,由中央农办牵头,联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 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把道德教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工作,推进道德宣讲团等队伍阵地建设,不断引导广大农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2019 年10月27 日,在颁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推动基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实践。 同年8 月21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乌兰牧骑紧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这个最大的实际,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宣讲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作用,提升基层精神文化生活和文明程度,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如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开展“讲好乌兰牧骑精神传承故事”“身边好人”“诚信故事”,讴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科右前旗乌兰牧骑在“国际家庭日”之际开展以“‘我爱我家’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为主题的国际家庭日活动。 乌兰牧骑把社会主义价值观、乡约乡规或农村不良陋习融入创作演出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文明风尚、净化社会风气内容融入创作演出中,提高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 如磴口县乌兰牧骑的方言相声《懒汉周二蛋》,以案说法,告诫那些坐等扶贫资金的懒汉, 只有自己勤劳,加上精准帮扶,才能早日脱贫致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夯实勤劳可敬、脱贫光荣、致富有望的坚定信心[8]。乌兰牧骑开展公民道德、家庭伦理、社区意识教育培养,使人们明是非、知敬畏,夯实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道德基础、文化基础,基层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 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唤回了乡土自信,夯实了道德底蕴,为基层治理赢得情感支持、社会认同。
演出是乌兰牧骑的核心功能,也是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最佳载体。 乌兰牧骑编创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把现实生活中的新气象、新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把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节目呈现给广大群众,把欢声笑语送到千家万户,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农牧民群众真正共享“文化民生”。 他们用沾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传达给群众,为基层干部群众加油鼓劲。 如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创作的蒙古语小品 《喜鹊为啥叫喳喳》,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现实题材节目,用诙谐的方式点出牧区贫困户致贫原因,并巧妙融入牧区发展方针政策和牧民关心的知识,大受牧民群众欢迎[9]。 乌兰牧骑通过各种惠民演出、“百团千场”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村牧区、学校、边防部队、厂矿等地交流演出,自觉投身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为民惠民乐民中去,成功地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人民群众地方性娱乐活动完美融合,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动员和激励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美丽乡村的伟大事业。
文艺辅导和综合服务是乌兰牧骑的传统。 乌兰牧骑“学习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帮助牧民建立业务文化组织的做法,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和才艺推动乌兰牧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10],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整合乡村文艺力量的作用。 如西苏旗乌兰牧骑发挥乌兰牧骑天然联系群众、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抓住各苏木镇、嘎查(村)每年举办那达慕、文化节等有利时机,主动参与进去,辅导他们编排节目,辐射带动全旗7 个苏木镇均成立了业余乌兰牧骑。 充分发挥“乌兰牧骑+”文明实践活动模式的功能,将辅导教学服务作为常态化工作,配备专业的演员辅导团队走进基层;演出结束后,医疗小组为村民们检查身体、释疑解惑,法律顾问为村民现场提供咨询;演出结束后就地开展“积雪清除”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建档立卡户家中开展综合志愿服务;积极探索“乌兰牧骑+产业”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带动牧户稳步增收等等。 乌兰牧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着力增强互动性,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给养,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是乌兰牧骑的历史要求。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乌兰牧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作用。
乌兰牧骑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阵地。“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沃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传承优秀传统是培育时代新人、涵育文明之花的必然要求”[11]。 乌兰牧骑的演出作品大多数采用地域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如长调、马头琴、呼麦、乌力格尔、笑呵、二人台、漫瀚调、爬山调、蒙古舞等,内容上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优秀文化,建立了优秀文化传承体系。 通过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践行,塑造正确的文化观, 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守护乡村, 创新基层治理,铸就文明底蕴, 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和公共教育功能,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红色基因传承是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底色”。 乌兰牧骑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结合起来,推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与文明实践活动融合发展,传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 培育本土业余和小小乌兰牧骑文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实践指导、同台汇演等多种形式,既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又将艺术品质和红色精神血脉更好地播种传承,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点的作用。
2014 年4 月15 日, 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要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文化安全是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文化安全是社会治理最重要的一部分。 乌兰牧骑坚持贯彻和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和政策、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扎根内蒙古农牧区传承中华文化,大力推进和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内蒙古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其文明实践符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要求,发挥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国家文化安全需要的双重文化治理效能,具有维护内蒙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政治意义及现实价值。
乌兰牧骑在60 多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前,乌兰牧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要求为标准,结合内蒙古实际,培育和打造“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创新文明实践活动方式,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扩大文明实践范畴,进一步延伸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功效,体现了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性,使文明的节奏与群众的步伐同频共振,保证了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贡献了“乌兰牧骑经验”,为内蒙古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样板,为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模式和全新的经验、范例,具有创新性和典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