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宇
(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甘肃 康乐 731500)
初中教学虽然有美术课程,但缺乏美育培养。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美育可以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达到教学目的。通过长期的研究,可以看到美育在初中美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将美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
首先,它帮助中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素质。美术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也是美术家审美观念的传递。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教育中学生欣赏各种美术形象,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情感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表征。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复杂的消极思想。在现代信息时代,信息是异构的,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中学生经常观看含有色情和暴力的图片或视频,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引入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其次,美育是形成道德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美育就成为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操。
再次,美术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可以让中学生与多彩的世界交流,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助于中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看到的不仅仅是美术作品,更是不同地域美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美术有利于开阔中学生的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审美能力更具吸引力。
多年来,传统思想认为美术作为一门次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认为美术和成绩没有关系。为了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许多教师都占用美术课,忽视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少数民族美术教材的内容体系缺乏科学依据,没有有效地整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缺乏专业指导,有些美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教的,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美术训练。也有的美术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不引导学生,仅仅机械地在黑板上画图,并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美术,美术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很少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教学手段之一,如多媒体、翻转课堂等。由于教育中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一些教师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导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仍存在严重问题,不能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配套的美术教材,虽然它们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在少数民族教科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内容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地方特色的发展方向,将美术资源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效结合,注重美术与科学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基础上了解当地原始文化。同时,学校可向当地教育部咨询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美术发展情况,整合独特的少数民族美术资源,促进当地美术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文化是许多社会活动的主要资源。例如,教育资源研究中的宗教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经济研究和环境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少数民族文化转化为美术教育资源,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进行积极地跟踪,即确保采风的经常化
无论从创意美术和生活美术的源头来看采风都是十分必要的,但事实是,采风并不是简单的感觉,而是进行一些美术创作。同时,要从人们的生活和表达方式上反映人们的感受,这些元素是美术创作中激发生命的最重要的元素。
2.认真进行培植,确保研究的项目化
美术院校进行科学研究时,除了研究不同的对接项目外,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构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理念,以全面科学发展和专业化为目标,将学校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个人爱好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以群体为导向。
3.积极加以支持,实现成果的课程化
有效的教学研究本质上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少数民族美术资源运用到现代教育模式中是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小学美术学科的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少数民族地域特点,并在课堂中运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相关美术知识的理解,感受美术绘画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民族特色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展示布艺文化时,除了教材的内容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播放优质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布依蜡染的生产方式,观察布依蜡染的设计和结构类型,使学生对布艺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美,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细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整理与美术相关的作品时,学生要自己发现生活的美,然后把它们写在纸上和笔记上。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生活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锻炼中提高学习成绩。美育离不开生活,教师应该感受生活的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校园中发现细节之美,给学生们两周的时间寻找校园里的细节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对学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详细地了解他们每天学习的地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效率。
美术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目标。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以便学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授《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几件非常漂亮的美术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描述对美术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课堂上的学生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模拟一些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美术,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独树一帜的中国画》的学习中,由于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课堂的整体氛围,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放松。教师可以用微课为学生们制作非常有趣的国画视频,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画。教师通过更多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增加对国画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视频中看到更多优秀的国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素质。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就需要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这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的基础。在实践课中介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观念,重视课堂引导,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例如,《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中,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美术教师应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从美术作品的展示到对其本质的理解,深入揭示其精神内涵。同时,教师可以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少数民族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在课堂实践中,要有效运用民族美术材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藏传佛教是一种绘画美术形式,有许多历史传说和民族风俗,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了解藏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许多方面,包括美术作品的内涵和精神,从而建立有效的美术课程,确保良好的传统文化的保存。
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中有许多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景点。在这些民族文化中,将大量的美术资源运用到中学美术教学中,有利于增加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积极健康的内容,运用当地文化,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加深对美术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在《人间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刺绣进行课堂活动,优化课堂设计。中国传统刺绣历史悠久,四大名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美术的代表,除了刺绣,还有许多色彩鲜艳、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刺绣。最具特色的民族是花黎族、苗族和瑶族。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少数民族的情况介绍相应的刺绣,让学生观察各种刺绣,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色彩、结构和形式,谈论差异,了解作品的民族性,让学生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加深对美术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获得美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多地了解当地的刺绣文化,培养当地的民族特色,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为少数民族提供准确的教学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可有效运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应用帮助学生完成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多了解少数民族的故事,并让学生结合相关材料,体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收集民俗场景、服饰等美术材料,创作出最好的美术作品。
例如,《进入历史》一课中,教师可以介绍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美术文献,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革命英雄事迹,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少数民族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色彩。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瑶族服饰,通过视频了解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和传统服饰文化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课上,教师要有效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创造高仿课堂。
中学美术教学要突破学校的限制,走出课堂,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然而很多学生对美术的了解较少,因为课堂上教师只讲理论知识,很少教授民族美术,因此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作为美术教师,应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美术课堂的有效拓展。
例如,在《原始人的创造》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工作场景的美术作品,了解相关美术作品的场景,进而创作相关美术作品。这些少数民族材料是学生创作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寻找民族文化的源头,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丰富学校活动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从而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课后选择校园绘画场所,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在评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将相关文化载体引入课堂,建立多元化的美术课堂。
美术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难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美感。因此,初中美术课堂需要引入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课堂美术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拓展,使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