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浅探

2022-03-16 10:15李乃姣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学探究教学模式

李乃姣

(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当下新课改的背景当中,初中化的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束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这在客观上对当下的传统化学教育提出挑战,这也成为当下各学校和相关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思维陈旧

目前,很多化学教师的教学思维陈旧,导致其未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课堂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判断,使学生习惯了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课堂笔记形式过于单一,教师的课堂模式枯燥无味,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影响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完善。

若是教师紧紧将课程作为主体和对象,而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其最终结果不言而喻。经过大量的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教育工作表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创新同自身的学习兴趣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进行主观的学习,才能帮助其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学习的趣味,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断地开拓自身的思维,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资源匮乏

在当下的国家教育中,因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之间不平衡,资源教育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平公正。在特定地区,资源教育是紧缺的,由于区域的限制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实验器材和设备,甚至是缺少独立的实验室。实验器材的匮乏导致学生只能依靠最原始的,落后的方式开展相关的化学学习。例如,在氧气探索时,因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无法通过化学方式生成相应的气体,学生只能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教师的讲解,然后在课堂中做相应的笔记分析,自己接受的知识是被灌输的,而非是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初中化学的教学模式无法摆脱传统的考试制度,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自始至终的讲解,而学生则只顾做笔记。学生被灌输相应的知识,成为被动者,无法真正地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和意义,更无法谈起通过化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相关的化学教学队伍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革新教学队伍创新教学。教师队伍作为初中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和重要的引领者,应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索、主动追寻,并勇于否定传统追随更加先进、更加适应社会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加强初中化学师资队伍及基础实验室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和改良,虽然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改善,但其中却依然存在着问题,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当下的化学课程实践的需求。尤其是在当下的新课标大背景下,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能力,这便要求要有大量的具有专业性质的学科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并深入基层,将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应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同时,要加大对特定区域基础教育等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于经济落后区域等偏远地区,要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学校实验室实验环境和相关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建设,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探索世界、认知世界提供辅助支持。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涉及的基础原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加强对初中化学师资队伍及基础实验室建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设施让学生通过体会发现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原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化学理论知识虽然具有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结果的支持,但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得出才能帮助理解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实验步骤、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二)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推出新课改之后,化学教学并不仅仅要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要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为以后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化学教师不能像传统化学教学模式那样将目光重点放在考试成绩上,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只有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夯实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学习基础,而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则依赖于实践,教师可通过联想法、推理法和辩证法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学生能真正地了解化学,并应用到化学实验当中。教师可将化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有机结合,运用情景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建或引入一个形象生动的、具有感情色彩的一个场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具有一个切身的感情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熟练程度。如在制取氧气的化学当中,教师可事先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做好铺垫,当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实验任务,之后,鼓励学生自主地完成相应的化学实验,最终取得氧气,学生在有一定基础理论支撑的前提下,能熟练地顺利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取,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扎实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充足的了解和熟悉的掌握,并长期记忆,才能不断地以此为铺垫,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学习能力。扎实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更是学生兴趣的导向。学生能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的先前要求,便是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这也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素养之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掌握程度的深浅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相关步骤的熟练程度,只有具备充足基础知识的学生才能在化学实验中得心应手,如鱼游水,而且,良好的基础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则首先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基础知识,以此才能使学生对化学形成无限的探索意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夯实地基,化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镁的化学反应》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很容易会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且语言表达和叙述并不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或者理解。而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展示镁的化学反应,吸引学生对镁的化学反应进行思考,探索镁这种金属为什么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其燃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元素有哪些、这些化学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在不同行业中有什么应用价值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索,不仅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还会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对培养其学科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化学知识充分地同日常生活相结合,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这无疑是提升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中学化学教师自身要有着充足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充分地做到将日常生活的各类物品和事件同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家居柜臭氧的应用,在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当中,便介绍了关于氢气的制作方式,同时也介绍了可用家中相关物品予以替代化学物品,教师可适当地鼓励学生将实验物品带回家中,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学习思维模式。

例如,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述课本知识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脚“屠狗洞”的故事,故事中阿尔卑斯山脚的洞中,狗进入后便会躺下死掉,而人进入后则安然无恙,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接下来,教师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二氧化碳,并讨论这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知识并不是只能存在于书本中的,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新颖别致的生活故事或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当然,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切入点,适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五)培养学科能力,进行探究学习

探索能力作为化学实验中最基础的重要因素存在,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并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使学生在自主的实验过程中取得自身的理想效果。同时,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打破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避免使得学生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的思维和方式,一步一步前进,而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勇于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步骤提出质疑和假设,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地做出记录和观察,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避免让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自身的思路和步骤当中,使其摆脱按部就班的固有化思维模式,让学生自己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自身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应在相关实验之后对结果进行评析和总结。教师应坚信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同时要鼓励学生创新,打破传统思维,从而不断发现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索,学生通过自主完成相关实验计划,能充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进行《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在课堂开始后首先讲述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理解大量焚烧秸秆后,人们呼吸会感到不舒服,教师再问学生:“如果大家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是不是就不会感到污染了?”学生会就此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人呼吸主要是呼吸什么,学生会提到空气中的氧气,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最后通过制取氧气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探索能力和意识。

(六)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探究展示平台

探索能力作为一种综合性思维实践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引导实践,注意加强巩固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其探索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展示舞台,为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教学活动中,才能有利于培养其探索能力。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向学生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或者说明一些化学现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与同学合作探究对这些问题或者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理论分析或者实验证明证明自己的解释思路和效果,并且让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分析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化学课堂处于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对知识学习时,会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的成就感,使其对化学学科更感兴趣,逐渐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探索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将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后发现火星并没有变旺,反而会熄灭,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分组探究带火星的小木条是由于过氧化氢溶液引起的,还是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水蒸气引起的?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有效的实验方案探究问题:将浓度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适当加热,注意控制加热程度,尽可能减少水分在加热过程中蒸发,让试管内冒出大量气泡之后,置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其实验结果,对化学反应进行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注意选择科学合理且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学生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化学实验打下坚定的基础,而坚定的基础则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要在自身的教学工作当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趣味。同时,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教师队伍融入新鲜血液。完善教学制度管理,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定期投入相应的教学设备,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序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取得双赢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