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审题能力的策略

2022-03-16 10:15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于 月

(昆山市信义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全面加强学生数学实践水平,从学生数学学习实际分析,学生在审题过程往往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全面进行教学指导,教给学生更加有效的审题方法,从而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中审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通常会遇到下述问题:以往已经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细化的讲解,此后变化说法或者适当增加难度,学生便无法顺利解决。但学生无法明确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点,因此教师也无法有针对性地为其讲解。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方面储备不足。

审题便是对具体问题的正确理解,即掌握题目的内容和意图。上述审题练习便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

审题属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感悟,但上述感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解决问题,而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略显犹豫,还有的学生难以准确回答教师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便在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存在差异。此外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解题技能,同时还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有益的促进,经过长期的训练,便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审题思维,对其长远发展较有利。

二、分析学生审题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概念、思路原因

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便在于准确理解概念知识。概念在数学学科中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多数问题均围绕概念设置。数学知识的根本也为概念。教师与其传授学生解题方面的技巧,不如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虽然我国一直在优化小学教学策略,同时也降低了部分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难以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仅能够大致掌握概念的意义。因此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便无法顺利运用概念知识解决问题,在无法掌握概念的前提下,学生的解题思路相对混乱,自然无法顺利完成解题。

(二)作业态度不端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均不成熟。且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较高,多数学生均会将学习当作难度较高的任务,在完成作业时相对敷衍。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业内容,而多数学生仍然需要家长或教师的外部监督力量才能开展学习活动,而目的也在于获得表扬,满足自尊。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同的题目均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如果学生的严谨性不足,便会出现各类问题,如审题马虎、忽略细节等。这样不但难以准确计算出答案,同时还会形成不良的审题习惯。此外,为学生设置的练习题目均较重要,如果学生反复出错,也会逐渐形成错误的艺术,甚至还会形成固化的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

(三)粗心审题的原因

学生经常犯错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未掌握学科知识,而在于学生自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但实际并非如此。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对于难度不高的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因此还未认真读题便写出答案,导致获得的答案准确度较低。如学生计算132-48+182算式时,多数学生便难以准确按照加减号计算,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随意变化计算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确。从根本上讲,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均在于审题不够严谨,即便看错一个符号,也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三、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耐心读题,准确了解题意

若想准确解答问题,前提便是准确读题,理解题意。只有学生保持耐心和认真的态度,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同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侧重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可先从阅读题目着手,准确把握题目的内容和意图。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致阅读问题内容,对题目中的每个信息均准确把握,了解题目的要求,掌握题目设置的目的,从而运用恰当的方法完成解题。

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多数学生无法提高解题能力的原因在于读题不够认真,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读题不够认真,或者依据以往的经验便判断题目的考点,从而形成了认知的偏差,最终影响解题的准确度。

(二)指导学生静心读题,仔细标注关键词

若想提升学生审题的细致性与准确性,教师便需对学生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尤其需鼓励学生投入更多的耐心,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标注,从而准确把握题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可顺利掌握题目的重点信息,通过理解核心信息推测正确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从低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针对关键信息进行标注,从而准确把握关键信息词汇,掌握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内容,最终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质量,实现预期的效果。

耐心阅读题目,把握关键信息,是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的核心,也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须侧重组织学生开展读题方面的能力练习,让学生能够耐心、细心读题,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须促使学生在读题期间不遗漏和添加文字信息,准确把握关键词汇信息,从而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找到适合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细心分析题意,理顺条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审题能力,需将阅读题目作为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题目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题意。教师需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把握已知和未知的条件信息掌握其中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题目信息,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提高学生的审题技能,除了完成上述内容的训练外,教师还需侧重从审题的技巧和策略方面进行深化研究,除了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梳理条件关系、细心阅读题目外,还需综合运用视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对了解到的题目条件进行复述,准确把握已知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重点把握数学概念,重视对题目进行归纳和整理,启发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着手提高学生的审题技能,以此保障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四)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阅读与审题效率

第一,需从看的层面训练学生。多数学生在读题期间并未完整读完题目,便依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想象处理问题,导致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对此,教师须指导学生在拿到题目时先细心读题。主要掌握题目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和具体的数据信息,同时把握运算的特征等。如“25×(126-84)+289÷17”算式中,教师便须启发学生重点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准确掌握不同的运算方法和顺序,从而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第二,从思维方面训练学生。这便要求学生明确计算的顺序,如在完成算式“32×125”的计算时,教师便可启发学生探索简便算法。此时学生可探索出“4×(8×125)”的简便算法。因此教师便能够重点锻炼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灵活运用计算技巧解决问题,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画出核心词汇。多数学生在读题时未能把握关键信息,主要原因在于并未找到核心词汇。学生在审题期间仅关注题目整体,对题目中的细微信息重视不足,这样便会列出错误的算式。部分学生还对学科术语的理解不够准确,如“增加”“增加到”等等。这样学生便无法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从而理解错误。对此,教师在列出问题后,须指导学生重点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示学生其中蕴含的意义,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第四,反复研究推敲。反复推敲的重点在于针对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是学生参与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解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教师需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字词含义,从而以阅读能力推动审题技能的提高。可见,辅助学生准确掌握学科术语十分关键。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研究了加强学生审题水平的措施,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