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2022-03-16 10:15陈彬彬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评价

陈彬彬

(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江苏 泗洪 223900)

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处于不断更新、发展的进程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但这里的“学有所成”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分数的高低,而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在当前学校教育中,采取的仍旧是平行分班制,将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分为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虽然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统一化,导致对于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较容易,不能满足个人学习需求。而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为了改善上述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分层教学法的出现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不仅如此,分层教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基础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制定分层次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重复讲述一个知识点,浪费教学时间,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不断提升。分层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尊重不同学生不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成绩是评判学生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学生成绩的高低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家长最关注的内容。这样的评判方式会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害怕数学学科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但是在分层教学的指引下,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内容,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步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发现数学学习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分层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学生拥有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与智力水平都不一样,特别是在数学这样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上,个体差异性就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结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传统的分层方式将学生分为优、良、差三个类型,但是通过实践发现分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教师要时刻明确分层的目标并不是单一地依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通过合理地分层使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中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分层时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以及知识水平等方面综合的分析后再进行合理划分。一般将学生分为A、B、C 三组学生。A 组学生为竞赛组学生,这个组的学生学习有较强的自主性,拥有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且数学成绩十分稳定。在解题方面能找准问题中的关键数据,并依据数据准确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B 组学生则为提高组,提高组的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处于中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的上进心,有统一的学习目标,成绩为中等且中等偏上。C 组学生则为基础组。该组学生个人能力较低下,接受能力也不强,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且对数学基础知识概念及公式掌握也不太牢固,从各方面都要进行提高。

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层后,紧接着就是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能再采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这里以“量一量,比一比”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量一量,比一比”是第一单元结合《长度单位》开展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测量经验,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首先基础目标,是面向C 组学生的目标为“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而B 组的教学目标位“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实质,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和高度。”最后面向A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应当以拓展为标准“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培养估测能力。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想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只有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的主要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时,要根据小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层,比如说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成绩的高低以及知识点的掌握等等。而教学目标的分层主要分为三层,分别为探究层、提高层、基础层。而探究型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高层为成绩一般的学生,基础层则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比如,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分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此同时,让探究层的学生通过学习,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书本上学习的知识;让提高层的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的相关特征,并对此勤加练习,让基础层的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的相关概念。这种教学目标分层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热情,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教师在完成了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步骤后,教师就可以将目光放置在教学方法上。对于A 组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少讲多实践的方式,更多地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而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拓展延伸性;对B 组学生实行精讲精练的形式,重视基础教学,重视学习技巧及方法的培养,从课本练习题入手促进基础能力的发展;针对C 组学生教师则要放低起点与期待值,实行浅讲多练的原则,尽量将知识浅显化,使学生能够弄懂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分层教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分层次引导,由简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

以《列方程式解决问题》分层教学设计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提问只是针对极个别学生,导致其他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分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交流。给学生搭建不同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使学生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利用同1.8a+0.5a=、8x-0.25x=类似这样简单的题型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本课学习新知识做铺垫。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出示旋转的地球图片和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要大”,教师指导学生从图片中理清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已知条件,通过线段图让学生更加明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好的解题思路。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线段图上的标注列出方程式并独立解决方程式,并在解答出方程式后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样通过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不仅仅只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在完成了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例题,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题的能力。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让学生学有所用,如“五年级三班总共有47 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9 人,五年级三班男、女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对评价机制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教学评价教师可准确把握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等。评价本身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监督及强化的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有效激发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身教学水平的思想。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一定的限度内起到激励的作用。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始终保持客观性原则,无论是从测量标准和方法到对评价者持有的态度等,都应当符合客观原则,在评价过程中不得加入私人的情绪。并且评价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现的眼光面对学生,只有遵循了这两个原则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最大作用。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试、统一排名。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的学习目的逐渐偏离,以提高成绩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无法通过教学评价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无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评价、单元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更加全面且真实。课堂评价主要从学生持有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认知深度以及思维方面的广度进行评价,观察学生是否对教学的内容有兴趣,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单元评价则是看重学生这一单元的掌握情况,在这一方面的评价教师就可以采用小测验的方式,最直接、最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情况。而最后则是学生的期末评价,期末评价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单元测验中的表现情况,以尽量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出相应的措施,让学生通过评价获得积极的体验。

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提问进行科学的分层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不符合现阶段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无法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授某个单元的知识时,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对巩固练习进行分层

在小学阶段,每一个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一样,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掌握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探究层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教师可以让探究层学生对提高层的学生进行讲解,督促提高层的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勤加练习,基础层的学生则需要多问,通过多问教师或者是探究层的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而教师在帮助基础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也要对基础层的学生进行适当性的鼓励。此外,教师不仅要设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还要对此进行相应的题型设计。这样分层进行数学练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教师不仅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模式,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教授合理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地完成具有层次化的课后作业。采用课后练习分层的模式,可以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也不同,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后练习的分层。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积极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不断地发展,真正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