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策略

2022-03-16 08:40查艳虹
读写算(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数学

查艳虹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策略

查艳虹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数学是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之一,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必须转换自身教育思想,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首先一定要降低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感,保证学生可以在主观意识驱使下“动”起来。教师可以科学运用肢体语言快速突破重难知识点,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用多元化的肢体动作丰富课程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打造智慧课堂,实现理想化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肢体语言的运用策略进行详细探索,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肢体语言;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在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转换教育思想,以增强教学活力为目标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他们可以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解释概念、传递信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趣味化,以此强化整体教学效果,打造智慧数学课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小学数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小学教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所以当前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学生在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无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课内氛围沉闷、枯燥,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学生缺少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无法将同类型知识点建立联系,对知识的记忆零散,学习效率与质量始终难以提高;第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授课期间扮演“演说家”角色,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思维活动空间受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逐渐降低,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意义

教师要想利用肢体语言在小学课程中进行相应的教学,并利用这一手段强化整体课程的开展质量与效率,除了需要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开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对这种革新教学手段的意义加以相应的分析、理解,由此确定后续课程的明确目标,发挥出肢体语言教学的全部效用。

(一)能够调控整体课堂氛围

利用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教学,其实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整体课堂氛围进行调控的。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普遍都较小,他们对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都会相对薄弱,而其本身爱玩、爱动的性格特点,更会使课程教学中的纪律性稍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就难免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相对下降,并不利于课程的全面开展。而教师若能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便能够给予学生以明确的“安静”指示,这对调控课堂范围而言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而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这种默契动作,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关系,另一方面还能够树立起学生们对课程纪律的自觉遵守意识,这对学生门学习数学这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效率来说会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教师将肢体语言这一教学形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之中时,除了能够营造出相对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其本身的学习难度就会相对较大,而且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理解能力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是很难得到全面保障的。但教师若能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学,就能够将学生们的注意力从学习的难度方面转移到教学课程的开展形式上来,而这就能够使其拥有更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更积极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三)能够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形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化解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因为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学习过程中最容易被理解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难度又相对较大,这时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对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相应的解释,自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课程带来的理解问题,进而能够使其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学习能力得到相应提升。

三、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通过对上述课程发展现状以及肢体语言教学应用的分析和了解,教师应该对课程的革新方向有了相应的思路。那么为保证课程的全面革新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出发,对课程加以有效革新。

(一)肢体动作带入教学,解析数学概念

由于数学知识较抽象,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有声语言对其进行深层解读,需要将声音、动作结合,从根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对数学概念产生清晰的认知,也能够自然掌握算数方法,最大程度上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也能在产生深刻体验后将所学全部内化,进而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不同的肢体语言能够传递不同的知识信息,如使用手势动作完成对概念的解析,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身体接触,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逐渐深化自身的数学意识,也能够自然解决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达成现代化教学目标。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讲述,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记忆学习内容,同时强化他们对课程的参与感,调动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任意选取两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完成肢体化教学。如针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会涉及的稳定性内容,教师就可以指导方才选中的两名学生,让他们利用彼此的肢体构成这三种图形,然后来回晃动。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发现其二人构成的三角形形状下的肢体形态最不易“松散”。在这样的肢体游戏中,不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他们对课程的了解探究意识与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进而可以顺利地完成现代化教学目标。

(二)肢体语言趣味教学,调节课堂气氛

相较于主观性较强的语文、英语学科,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同时其抽象性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增添了理解的难度。学生在课上始终呈现被动状态,课堂氛围沉闷、压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调节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优化教学模式,自然地将趣味肢体动作引入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肢体表达,进而对相关内容产生深入探索兴趣,主动参与后续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肢体语言的使用能够从根本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使用搞怪的表情、潇洒的动作、生动的表演,以此构建一个舒适、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与恐惧的心理。学生可以在身心不受约束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自主学习,还能充分释放个性,展示一个率真的自我,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节《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肢体语言的趣味性进行相应的课程氛围调节。因为这一活动的实施其本身的开展过程是相对单一且枯燥的,学生只能通过不断地实验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这样,不但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他们的实验效果、学习效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以革新,利用肢体化语言进行该实验的重置演绎,借以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后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完成自主实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得到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加以有效探究,进而强化自身的学习理解能力。

(三)肢体动作交流互动,组织实践活动

传统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科存在教学模式刻板、学生身心发展受限等问题,课堂缺少活力,不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他们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时选择死记硬背,最终无法将所学在后续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需有意识地为课堂注入活力,给予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舒展身体、自由运动的空间,以肢体交流为基础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视、听、触多重感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组织手势反应比赛、小组实践活动等,在无形之中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思路,使他们对课内所学知识产生深刻记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多元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之上,给学生渗透“东北”“西南”等方位概念,以强化他们对物体所在方向的描述能力。为强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内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空间内“动”起来。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教室中心点的桌椅为参照物组织接力互动比赛。小组中每名同学站在不同的方向,要求他们根据教师的指示跑到同伴身边完成击掌,完成全部指令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自由地跑跳,提高他们判断不同方向的能力,以此强化教学效果。

(四)直观手势呈现知识,深化学生记忆

小学时期教材内数学知识难度较低,普遍为一些基础概念、基础公式,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他们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在此形势下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手势讲解知识,通过直观呈现的方式深化学生的记忆,保证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数学基础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效教育目标。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一年之中12个月份的天数,教师可以借助手势直观展开动态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握紧双拳,引导学生数手指的突节与两根手指之间的凹陷部分。从食指数到小指,依次将它们设置为1-7月;另一只手则为8-12月,将突节视为大月,即31天,凹陷为30天的小月。其中,2月较特殊,仅有28天。需要教师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可以口诀“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帮助学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做出示范,以此增添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再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欲望,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实践、一边表达,从而自然地掌握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这样,既深化了记忆,巩固了知识,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生动表情展示情绪,有效调控课堂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缺少师生的有效互动,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的严重问题之一。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不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内时间,又无法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难以捕捉到教师的情绪,他们难以把握住时机大胆提问或是展示自我,最终导致师生之间信息交换的不对等性,进而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明确师生互动对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意义。教师要使用生动的面部表情与学生交流,利用灵活的肢体语言调控课堂。这样,既自然消除扰乱课堂秩序的不利隐患,又可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保持微笑状态,降低课堂压抑感,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还要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用眼神鼓励,为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所思所想,在自由交流中渗透知识内涵。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严慈并济,对于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要及时制止,通过蹙眉、摇头、微张嘴等肢体动作自然传递提醒、警告信息,有效调控课堂,保证知识教学有序且高效地展开。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大树有多高”教学,教师就可利用生动表情展示教学情绪,由此辅助学生进一步完成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活动场地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用自身肢体代替“大树”,再利用灯光代替“日光”,进行正比例与反比例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在完成前提展示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进行模仿学习。而在其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对学生们进行“指导”。之所以选择利用表情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除了能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能在不影响学生实践情绪、整体实验连贯性的同时,鼓励或制止其实践行为,进而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难在课上集中注意力,也难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改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完成课堂的构建,通过动作分解概念、组织活动的形式深化教学,也能利用生动表情语言调控课堂,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打造数学智慧课堂,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1] 董欢欢.基于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8):100-101.

[2] 王艳平.智慧校园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微智慧”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54.

[3] 宋佳.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214.

[4] 许太芹.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动”起来[J].教学与管理,2011(05):10-11.

[5] 严安.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8.

[6] 杨秀芝.肢体语言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11):134-135.

G424.21

A

1002-7661(2022)22-0142-03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数学
语言是刀
肢体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肢体写作漫谈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